巴氏杆菌 本属讲述的主要内容 • 本属细菌的共同特性
• 本属细菌主要的菌种 – 多杀性巴氏杆菌
– 溶血性巴氏杆菌
本属细菌的共同特性 • 1、 G-两极浓染的球杆菌; • 2、需氧或兼性厌氧; • 3、普通培养基多生长不良; • 4、氧化酶阳性。
本属细菌主要的菌种 • 多杀性罢市杆菌(P. multocida) • 溶血性巴氏杆菌(P. haemolytica)
是引起畜禽巴氏杆菌病的主要病原体。
• 脲巴氏杆菌(P. ureae) • 嗜肺巴氏杆菌(P. pneumotropica)
一、多杀性巴氏杆菌 形态特性
培养特性
生化特性
抵 抗 力 抗原结构
致 病 性
微生物学诊断
1. 形态特性 • G-两极浓染的球杆菌。 • 无芽胞,无鞭毛,有荚膜。 • 两极染色。 2.培养特性 (1)需氧或兼性厌氧; (2)普通培养基中不生长。 (3)菌落形态: – 血清琼脂:淡灰白、露珠样小菌落,边缘整齐、表面光滑。
– 血液琼脂:湿润、水滴样小菌落,不溶血。
– 血清肉汤或1%胰蛋白胨肉汤:均匀混浊,轴性沉淀,形成菌环。
• 新分离的强毒菌,血清琼脂上的菌落在45度折光下观察时,在菌落的表面可看到荧光。 • 根据有无荧光及荧光色彩,可分为3种菌落类型:
– Fg型:菌落小,蓝绿色带金光,边缘有狭窄的红黄光带,对猪、牛、羊等为强毒菌,对鸡等禽类的毒力弱。
– Fo型:菌落大,桔红色带金光,边缘有乳白色光带,对鸡及兔等为强毒菌,对猪、牛、羊等家畜的毒力则微弱。Fg型和Fo型可以发生互相转变。
– Nf型:上述2型经多次传代后,毒力降低或转为无毒力,不带荧光也无毒力。
3.生化特性 • 糖类利用情况: 分解葡、蔗、果、甘露和半乳,产酸,不产气。
大多数发酵甘露醇。 一般对乳糖、鼠李糖、杨苷、肌醇、菊糖和侧金盏花醇不发酵。
• H2S、NH3、I M Vi C、还原硝酸盐、还原美蓝、接触酶
+ + +-- - + + + 氧化酶、明胶液化、石蕊牛乳、尿素酶、赖氨酸脱羧酶等 + - - - - 4.抵抗力 本菌抵抗力不强 易被普通的消毒药、阳光或热杀死。 3%石炭酸、3%福尔马林、10%石灰乳、0.5~l%氢氧化钠、0.1%升汞及2%来
苏儿经1~2min可被杀死。 在水浴56℃15min、60℃10min内被杀死。
直射阳光下曝晒10min可失活。
5.抗原结构 抗原结构复杂,主要有荚膜抗原和菌体抗原。 荚膜抗原有型的特异性及免疫原性。 6.致病性 可引起多种畜禽巴氏杆菌病(亦称出血性败血症) 。 不同动物的巴氏杆菌,常对该种动物呈现较强的致病力,对其他动物较少引起交叉感染。 – 猪巴氏杆菌病:猪肺疫
– 马巴氏杆菌病
– 牛巴氏杆菌病:牛出血性败血症
– 羊巴氏杆菌病
– 家兔巴氏杆菌病
– 禽巴氏杆菌病:禽霍乱
– 鹿巴氏杆菌病
–貂巴氏杆菌病:貂出血性败血症
–骆驼巴氏杆菌病
7.微生物学诊断 • 分离培养:新鲜病料接种于鲜血琼脂和麦康凯琼脂。 – 菌落观察:麦康凯上不生长,鲜血琼脂平板上生长,24h后,可形成淡灰色、圆形、湿润、露珠样小菌落,不溶血。 – 瑞氏染色为两极浓染的短小杆菌。 – 血清琼脂生长良好,于45º折光下观察菌落荧光; • 生化试验:见前述
• 动物感染试验 二、溶血性巴氏杆菌 形态和多杀巴氏杆菌相似,但比较大一些,长2.5um,宽0.5um,呈球状或杆状。
G- 、无芽胞、无鞭毛、有荚膜,两极着色。
营养要求不严格,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
在血液琼脂上,新分离的菌落呈微弱的ß溶血。连续传代培养,溶血性便减弱或消失。
与多杀巴氏杆菌相比不产生靛基质、紫乳变酸且凝固,有些菌株产生硫化氢。
本菌的抵抗力与多杀巴氏杆菌相似。
本菌按生化特性和致病力可分为两个生物型:
A生物型包括1、2、5、6、7、8、9和11、12、13、14血清型;
B生物型分为3、4、10、15血清型。
引起牛和绵羊的肺炎、新生羔羊败血症。
第二节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是家鸭、火鸡和多种鸟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
主要发生于7~10周龄鸭,死亡率10%,也称为新鸭病、传染性浆膜炎。
鹅也可发生,称为鹅渗出性败血症。
该病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特征病变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
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也可能发生无任何症状的呼吸道感染。 现在为什么称为 “鸭疫里默氏杆菌” 我们必须了解该菌的历史。 Hendrickson和Hilbert对该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称为“鸭疫斐佛氏菌” Bruner和Fabricant认为该菌与莫拉氏菌有较多的共同点,建议命名为“鸭疫莫拉氏菌”。 第7版《伯杰氏细菌学鉴定手册》列为鸭疫巴氏杆菌。 第8版、第9版《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列为分类地位未定种。但将该菌从莫拉氏菌、巴氏杆菌中划分出来。 Segers等人,根据DNA-rRNA杂交分析、蛋白质、脂肪酸组成和表型特征(如不产生色素、产生呼吸醌“7-甲基萘醌”)等,建议将该菌单独列为“里默氏杆菌属”,将该菌命名为“鸭疫里默氏杆菌” 第三节 嗜血杆菌属 • 某养鸡户饲养的商品蛋鸡,发生了一种疾病。产蛋率由90%降至65%,无死亡。发
病初期表现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有时下痢。比较典型的症状是:眼睑和面部肿胀,流泪。从鼻道和窦腔内流出浆液性分泌物,并有难闻气味。严重者整个头部水肿,眼垢粘着眼睑,造成了暂时性失明。病鸡呼吸困难,气管出现罗音,张口伸颈或甩头,不断摇头甩出泡沫状粘液。 • 剖检变化主要是:鼻腔和窦发生炎症,粘膜充血水肿,表面有大量粘液和炎性渗
出物的凝块结痂,严重时气管粘膜也有类似的炎症。眼结膜充血、肿胀,眼部皮下水肿。病程较长的病鸡可见鼻腔、眶下窦和眼结膜内有干酪样物。 嗜血杆菌的染色与形态特性 • 染 色: G- 。 • 大 小:小到中等大小 ,0.4-0.8×1.0-3.0μm 。 • 形 态:单个、成对分布,两极着色重 ,菌体形态似“哑铃” 。有时形成丝状,表现为多形性。 • 新分离菌株有时能见到荚膜;无芽胞;无鞭毛。
流感嗜血杆菌 嗜血杆菌的培养特性 • 嗜血杆菌的酶系统不够完善,培养时需要加入X和V两种生长因子。
– 血液中的X和V两种生长因子。
– X因子是指具有生长促进作用的血红蛋白衍生物。
– V因子是辅酶I或辅酶II两种脱氢酶的一种。
• 需氧或兼性厌氧,鸡嗜血杆菌培养时需要5%的CO2环境。
• 常用巧克力培养基。
– 普通琼脂和鲜血琼脂生长不良。
– 卫星现象:在鲜血琼脂上培养时,如同时有葡萄球菌生长,由于葡萄球菌可
合成较多的V因子,因此可出现葡萄球菌周围的嗜血杆菌菌落较大,离葡萄球菌或远则越小。
• 菌落特点:呈针尖大小的露滴状菌落
– 菌落光滑、透明、不溶血,边缘整齐。
副鸡 嗜 血 杆 菌 嗜血杆菌的生化特性 • 糖发酵试验: 能发酵:葡、麦、甘、蔗;
不发酵:乳、伯胶糖等。 • 硝酸盐还原、H2S、明 胶 液 化、靛基质 + - - -
• 氧化酶和接触酶:因不同菌株而有差异。 嗜血杆菌的抵抗力 •
嗜血杆菌的抵抗力不强: (1)常用消毒剂可杀灭;
(2)一般在60℃条件下10~20分钟即可杀灭;
(3)室温下只能生存2~4天。
嗜血杆菌的免疫 • 制定合适的防疫程序,加强预防力度,可减少传染病的发生。(以传染性鼻炎为例)
• 接种传染性鼻炎菌苗能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现在中国和外国都有这类商品性灭活菌苗供应。
– 在鸡传染性鼻炎的防制上,一般是在6~8周龄时进行第一次菌苗接种,3~4
周以后或产蛋前再加强免疫接种一次,可获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嗜血杆菌属的致病力 嗜血杆菌属共有19个种 – 对人致病性的有9种; – 对动物致病性的有以下几种: 副鸡嗜血杆菌——鸡传染性鼻炎 鸡 嗜 血 杆 菌——鸡鼻腔卡他性炎症 猪 嗜 血 杆 菌——流感病猪并发感染或浆膜腔、脑膜、 关节的纤维素性炎症 副猪嗜血杆菌——分离自猪体 绵羊嗜血杆菌——绵羊肺炎或支气管肺炎 昏睡嗜血杆菌——牛脑炎、牛流产、败血症、关节炎、 喉炎
嗜血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 以鸡传染性鼻炎为例 • 病原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