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荷兰的花》教学设计之一 一、揭示课题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8、荷兰的花 齐读课题 2、这篇课文不仅仅是写花,而是要通过荷兰的花写“荷兰的人”。板书:荷兰人 过渡: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向我们讲清荷兰的花和人之间的关系的呢?
二、根据提示,理清脉络,了解作者选择的三部分内容 1、师: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找到了文中最能体现荷兰的花和人之间的关系的一句句子。打开书,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 (1)指名交流:流连荷兰,你们会觉得到处是这双神奇的手所创造的美。 板书:这双神奇的手创造美, 荷兰人用鲜花装饰了生活,让生活显示出令人心驰神往的美。 理解“心驰神往”。【一心向往】 板书:用鲜花装饰城市 (2)小结过渡:这两句句子,点明了花和人之间的关系——齐读句子 2、师:课文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荷兰人真的有双神奇的手的呢?首先要了解一下作者选了哪些内容来写第8课的?老师告诉大家课文写了三部分的内容,要弄清楚这三部分的具体内容,我们要特别关注第五小节。 (1)指名读第五小节,关注第5节告诉我们课文写了哪三部分内容。 (2)根据第5节的句子,理清文章三部分内容: 很久以前,这花被荷兰人发现,便小心翼翼地捧回家,用那双能变沧海为桑田的神奇的手,轻轻抚弄暗淡柔弱的小花朵。板书:变沧海为桑田 一年、两年„„好多年过去了,人们再也辨认不出它那小而可怜似的模样了。郁金香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 板书:让郁金香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 用鲜花装饰城市 (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选了这些内容让我们感受到了荷兰人有双神奇的手。作者是这样安排选择的材料的,先简略地介绍了(板书:1、2略)——荷兰人用神奇的手变沧海为桑田,再详细地介绍了(板书:3——5详)——荷兰人用这双神奇的手让郁金香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接着概要叙述了(板书:6——10 概)——他们用鲜花装饰城市。
三、深入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荷兰人与荷兰的花之间的关系,感受荷兰人的性格特点 (一)学习1、2小节,了解荷兰人如何用双手变沧海为桑田的,感受他们对土地的热爱 1、我们自由轻声读1、2小节,找到“荷兰人如何用双手变沧海为桑田的”相关的内容,根据板书的句子填空,把横线中的意思说清楚。看最更厉害! 板书句子:荷兰的沿海地带曾是一片沧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今这里变成了桑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 a、指名交流第一句填空。 板书出示答案:荷兰的沿海地带曾是一片沧海,沿海边,有一望无际的洼地。海风轻鼓起波浪,海水就会漫过浅滩。 b、“洼地”在文中的意思。【低陷的地方】 我们可以通过“洼地”理解,荷兰是世界上??地势最低。 因此只要海风轻鼓起波浪,??海水就会漫过浅滩,把荷兰成片成片的洼地淹没。(老师:这其实是荷兰人原本并不有利的自然环境的描写。)于是,荷兰人在大海边,??筑起了一道宏伟的堤坝,像万里长城一样,把汹涌的海水挡在堤坝外,让泥土完完整整地显露出来。(老师:万里长城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为了抵御外来的入侵,用在这里可以形象地突出荷兰人用自己的智慧与不良的自然环境作战的决心与勇气。)就这样,荷兰人从海里掏出了??千顷土地。(老师:几百年来,荷兰修筑的拦海堤坝长达1800公里,增加土地面积60多万公顷。如今荷兰国土的20%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荷兰国土是从大海那儿抢来的 所以对土地有着深沉执著的感情) c、指名交流第二句填空。 板书出示答案:如今这里变成了桑田,到处种满了花儿,郁金香、风信子、百合花„„春末夏初,这些花儿盛开时,像一片静谧的五彩海。 在新垦的田野上,荷兰人种满自己心爱的花儿。春末夏初,这些花儿盛开时,是怎样的一幅美景?【像一片静谧的五彩海,与远处波动的湛蓝相辉映。】 “五彩海”指什么? “波动的湛蓝”指什么? 老师:这是对荷兰现在美景的总体描绘,与上文中不良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3、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也许是这土地用血汗换来的缘故,荷兰人对土地有种很深沉,很执著的感情。】 4、交流;学到这儿,你觉得荷兰人怎么样?板书:了不起、坚持不懈、勤劳„„ 5、小结:从第一部分的内容,我们感受到了荷兰人的勤劳、坚持„„ 6、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3—5小节,理解荷兰人与荷兰的花之间的关系,体会比喻的精准 过渡:我们继续学习第二部分,你又会对荷兰人又有哪些了解呢?作者用三小节介绍了他们最痴迷的郁金香。 1、默读3、4、5小节,用一个词或短语作批注,三小节各写了什么? 2、交流记录: 第3节 郁金香的形状与颜色 第4节 荷兰人对郁金香的痴迷 第5节则介绍了郁金香的由来以及荷兰人对它的栽培。 老师:第3、4、5节,作者通过“总——分——总”的结构、生动的语言向读者传递一个信息——荷兰人的生活是离不开鲜花的。 3、随机学习第5小节:其实,郁金香原生长在??我国的青藏高原,现在那儿还有野生的郁金香。/很久以前,这花被荷兰人发现,便??小心翼翼地捧回家,用那双能变沧海为桑田的神奇的手,轻轻抚弄暗淡柔弱的小花朵。【板书:善于发现美】/一年、两年„„好多年过去了,??人们再也辨认不出它那小而可怜似的模样了。(荷兰人对郁金香的栽培看出了他们的??勤劳,创作美。/郁金香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就像有位作家说的:??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这里告诉我们,人们真正喜欢郁金香的原因它的??庄重、典雅。)(而庄重、典雅、出落等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作者夸张的语言,不仅体现了前文的意思??荷兰人用心栽培郁金香,使它出落得形状典雅(亭亭玉立);荷兰人根据花的颜色给郁金香取了美妙动听的名字;荷兰人痴迷郁金香把它定为国花。更是符合大仲马对郁金香总体完美的评价,语言充满了画面感,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3、学习第三节,体会比喻的精准。 (1)在茫茫花海中,荷兰人最迷郁金香。自读第3节,用括号标出有关地方。交流: 在茫茫花海中,荷兰人最迷郁金香。那花有光滑碧绿的长叶,叶间伸出一梗壮实的花茎,上面托了朵柔美的花,活脱脱像只典雅的高脚酒杯(比喻)。(颜色、质地的描写,使得郁金香显得比高脚酒杯颜色更美丽,更有质感。) (2)其中一段话介绍了郁金香的名字的句子,用浪线划下句子。交流:郁金香花色缤纷,而且每种颜色有个美妙动听的名字:像烈焰般炽热鲜红的,叫“斯巴达克”;像黑夜般神秘幽深的,叫“夜皇后”;镶有浅红花边的白花,被誉为“中国女性”,真是亭亭玉立,秀姿天成。【按颜色取名】(荷兰人根据花的颜色以及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起了如此好听的名字,展现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妙。)板书:荷兰人美妙的想像! (3)这句句子的修辞手法??(比喻) (4)这句句子的比喻很精准,也就是说人物和花名有着密切的联系点。补充资料:斯巴达克:古罗马时代的起义领袖。马克思称他是“伟大的统帅。”,列宁也赞誉他为“最大一次奴隶起义最杰出的英雄”。(读了这段话,你知道斯巴达克是个怎样的人?——勇敢、热情、英雄)现在能说说为什么把烈焰般炽热鲜红的比作——“斯巴达克”? (5)小结:一种花色隐含着一种人物的性格,荷兰人的想象多妙! 手指板书:荷兰人美妙的想像! ★想像:还会有些什么颜色?你又会给它取什么好听的名字呢?(多读..)
4、学习第四小节,感受郁金香在荷兰的地位 (1)“荷兰人迷郁金香都快痴了。”哪个字写出了荷兰人对花的迷恋程度?【痴】 (2)我请两位小朋友分别读两个例子。 (3)小结:这两个例子,将“痴迷”的程度展现极为具体。荷兰人爱郁金香,并把它定为??国花。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我们对荷兰人有了进一步地了解,他们不仅富有想象力,还充满着生活的情趣。 5、齐读第2段。 (三)学习6-10小节,感受荷兰人用鲜花装饰生活的氛围 过渡:荷兰人用鲜花装饰着生活,让生活显示出令人心驰神往的美。 1、自读6—10小节。按什么结构分?【总分总】为什么?【“流连荷兰„„所创造的美。”这话传递给我们一个什么信息?】(到处有荷兰人栽种的鲜花,这些花儿给人们以美的享受。)(用上“神奇的手”将拟人的手法贯彻全文,同时以点到面地引出了荷兰人爱花的广度??到处【到处】。) 3、师生配合读,理清顺序。 流连荷兰,你会觉得到处是这双神奇的手所创造的美。 在城市高高的电线杆上,??你一眼就能看见凌空悬垂着一个花篮,里面插满了洁白茂密的满天星,几枝浓艳欲滴的红玫瑰隐显其中。 横跨江河的桥头,??你会发现一盆活泼艳丽的扶郎花在微笑。(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拟人手法的运用贯穿全文,使文章更吸引人。) 有时,你随意一抬头,会奇怪:??荷兰人的窗户怎么不挂帘子?(这是句什么问句??设问句。作者用设问句引出下文)再仔细看看,窗口放满了粉红的百合花、白色的慈姑花和苍翠碧绿的蕨草,这不就是精美绝伦的窗帘吗?(这是句什么问句?反问句。反问句式不但加强了语气,而且符合体现作者内心独白的语境。) 由此可见,荷兰人用鲜花──装饰了生活,让生活──显示出令人心驰神往的美。 词语: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简洁的句子,概括了荷兰花与人之间的关系,让人读后回味无穷,发出由衷的赞叹)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感受了荷兰人对美的追求,让生活充满了情趣。 四、总结提升,了解写作特色,明确荷兰的花和人之间的关系 1、老师总结:作者在文章结尾用一句话点明了荷兰的花和人之间的关系 齐读句子:荷兰人用鲜花装饰了生活,让生活显示出令人心驰神往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