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朝鲜使臣笔下祖大寿形象的演变及其原因

朝鲜使臣笔下祖大寿形象的演变及其原因

朝鲜使臣笔下祖大寿形象的

演变及其原因

孙中奇

摘要:祖大寿是明末清初的一位重要将领,在明清更替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明清两代朝鲜使者途经宁远、大凌河、小凌河等地时,都记

下了与祖大寿的来往或者评价。从明到清,朝鲜使臣笔下祖大寿的形象也有很大的变化,体现了不同时期朝鲜使者不同的心态。从他们对祖大寿的评价中,可以洞察朝鲜人在明清时期现实与想象交织的历史观,不同的现

实交织着不同的想象,正是祖大寿形象演变的原因。关键词祖大寿《朝天录》{燕行录》中朝关系

祖大寿(?”1656),字复宇,是明末清初的一位重要将领,明朝曾对辽东祖氏家族颇为倚重,在大凌洞之战、松锦决战中两次降清,最后

成为清军的重要将领。在明、清更替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祖大寿仕明之时,就有朝鲜朝天使与其有过交往。至清代,因为祖大寿的家乡宁远、旧日战场大凌河与锦州等地是朝鲜燕行使来华的必经之地,燕行使

途经此处,每每会留下诗文,而祖大寿及其家族的故事,也在他们之中流传开来。这些朝鲜燕行使如此多的记载当中,充满了现实与想象的交织。中国学术界对于祖大寿的专门研究不太多,①尤其是利用朝鲜燕行使

①相关研究成果如张丹卉《明清鼎草之际的祖大寿》,《满学论丛}第四辑,辽宁民族出版社,四14,第272”279页,李泪:《祖大寿与“祖家将”},《社会科学辑刊)1989年第2、3期,第159”165])(;常虚怀《明末将领祖太寿改名问题探源},《历史档案}四15年第2期,第126”129页,王景浑z《明末的“辽人”与“辽军”》,《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田3年第1期,第28-34 ])(;辜鸿彬'(皇太极与松锦大战),(史学集刊》19盯年第2期,第37 -45页;阎祟年《论大凌罚之战》,《清史研究>2003年第1期,第48“57页。

273 清史论丛

臣的记载,①也不够全面深入;而韩国学术界较少利用《燕行录》等文献进行明清人物个案研究,相关研究也很贫乏,只偶有对祖大寿的评价。②

本文检视相关的资料,梳理朝鲜使臣笔下的祖大寿形象,既可以补充以往研究的不足,亦可借此透视朝鲜燕行使的某种心态。

一朝鲜朝天使与祖大寿的交往及看法

1628年,崇祯皇帝即位,重用袁崇焕督师辽东。自从努尔哈赤起兵,辽东战事骤起,后金军在萨尔浒之战大败明军之后,明军只得依靠辽西的防御工事与其周旋,广宁到山海关一代,成为僵持近30年的明清战场。祖大寿正是成长在这样的时代与地域下,因其勇猛善战,备受皇帝赞赏,“加都督同知,挂征辽前锋将军印,辖宁镇诸路”,@成为镇守关外的一员

大将,逐渐成为“祖家军”的核心。随着祖大寿的地位逐渐上升,朝鲜使者也开始注意到这位将领。

明清两代朝鲜使臣的使行路线相对固定,大多数时期是从鸭绿江东侧的义州出发进入中国境内,经辽东进入辽西走廊。明清两代,辽西走廊有几个重镇,每次朝鲜使者几乎都会通过,从北到南依次为·广宁大凌河锦州

宁远山海关,然后入关直赴京城。在这条使行路上,与祖大寿有过交往的第一位朝天使是明崇祯三年(1629)出使的李佬,他留下了《雪汀先生朝天日记》,记录了从崇祯二年七月初八至崇祯三年六月初八之事。从崇祯二年十月二十九日开始,李位因皇太极进兵北京而滞留山海关,曲与此同时,

① 相关研究成果盎见邱瑞中《谁赴松锦吊J且魂一一〈燕行录〉的史料价值之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C四年第2期,第112-119页;杨梅英2《塔山守将之谜且其他朝鲜士大夫关于明清争战的历且记忆},《清史论丛》,2008年号,第53-79页。@ [韩]苏在英:《燕行的山坷和燕行使的历且意识》,汪被译,《国际汲学)2016年第1期,第146”153页:呈唱唱:{部世魏玛『燕行日起j"11吨唾lc'll卫垂》,《卫祖哥哥斗丑合》,2012年总第24期,第299“342页,哥哇哇:{燕行蜂。由L干叶吐‘幅血噩’.21.21口1唱千上《警号岳畸唱干》,2012年且第43期,第197-233页。③ (清)汪樨辑《崇祯*编》,崇祯元年九月甲戌聋,见《明实录附录},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7年,第742页。(后立所引《崇祯*编》内容均为此版本,故仅表明矗目和页数目)@邱瑞中:《燕行景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第四页)云:“自崇祯二年十→月二十九目人关…··"’有误,查原文“(十月)二十九目庚辰,晴,早门过关主事……’(《燕行录全靠》毒13,韩国东国大学出版社,2001,第52页。后立所引《燕行是全集》均为此版本,故仅标明毒数和页码。)可见,事恒一行人关乃在十月末,而非十一月。

274 朝鲜使臣笔下祖大寿形象的演变及其原因

自十月二十七日开始,后金军已经攻破长城,直逼京师,十一月初四,袁崇焕已经带兵入关追击清军。这就是著名的“己己之变”,《雪汀先生朝天

日记》的特殊价值也体现在这里。这部《朝天录》从一位旁观者的眼光记录了整个“己巳之变”中各个重要人物的事迹,弥补了明代史料的很多缺

憾。在日记中,李位也记载了他与祖大寿的一些直接交往,成为我们了解明代朝天使对祖大寿看法的重要材料。在袁崇焕带领祖大寿入关追击清军的当天,李’吃写道:

祖总兵前于韩译之还,至送谕帖;另致殷趋之意,故技文回谢。略曰:“昔在倭奴充斥之时,小邦实藉先大爷多算,得以挫强寇而复

疆场,在土之人到今颂德而不忘焉。职之登岸也,始闻我老爷悉树肤功,有光前烈。窃深顶戴节镇,稍迂未得一烦垒尉,光瞻神观。适因韩译之田,谨奉谕帖,辞旨勤恳,沿今溯往,感戴刺骨,益信名家风

采传之有章,而若李若曹,不独寺美于前来也。逼侧戎马,未由叩谢,歉焉之私!第切下诚,王程乍阻,柴串起通过,略此仲谢。惟愿迅扫蜂蜜,远杨皇威,兼伴观周之价,慰兹淹泊之怀,无任区区伫望之

呈。”即令家T回帖曰:“不侵数奇,值此厄运,全辽未复,正歉荡平之未能,何当奖诩之?”①

这条史料中提到,在李位写这封信之前,祖太寿先让朝鲜通事带回一封信,但并没有说明这封信的内容,然而,在赵庆男的《续杂录》中,笔者发现了李位送回朝鲜的一则状启,②可以找到祖大寿这封信的一点端倪:

锦州卫总兵祖大寿,曾从其父承也11往来我国,故见援倍加殷趟。至送谕帖于臣曰:我辽与贵国,唇齿相倚。自奴贼肆凶,贡途由登。不睹星相者,十余年矣。韩译来俱认忠敬之心,本镇驻节锦州,未能

展地主之义为愧云。且曰:凡事为贵国十分周旋,今番袁爷之来,亦多解释之事云云。大概备奴凡事,督帅倚祖为重,故其子婿弟侄,皆

① [朝鲜〕事恒.{雪汀先生朝天日记).(燕行录全集》毒13,第60-61页。②状启为朝天使在路途中随时向朝鲜国王上交的报告书。

275 清史论丛

为将官,武艺俱绝……①

综合两条史料,李馆与祖大寿之间的交往情况逐渐明晰。自皇太极攻破长城,至袁崇焕出兵,中间相隔数日,这段时期,京师已经戒严,祖大

寿处于随时准备出征的状态,李位等人见此情形,元不为形势担心,日记中不断出现“闷郁何言”“叹之如何”“闷极闷极”等字眼,可以说,此

时的祖大寿对朝鲜使臣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安慰与依靠,他们滞留山海关,若是清军攻克北京,必然会引起整个华北的骚动,朝鲜使臣也难免成为清

军俘虏,在生死未卡之际,李位尤其重视与祖大寿的交往。从祖大寿的角度来看,他对朝鲜朝天使李位极其亲密。祖大寿见到李

佬派来的通事,当即给他带去回信,并赠送礼物。祖大寿在信中说明了辽东与朝鲜的唇齿相依的关系,慨叹在后金的攻势下,贡道被阻,辽东与朝

鲜的联系被割裂,贡使不得不冒死走山东海路,不得尽地主之谊,祖大寿自称有愧于朝鲜使臣。李位将祖大寿的信转交给朝鲜国玉,说明辽东将领

与朝鲜之间存在不解之缘。对于朝鲜使臣来说,祖大寿的另一个重要身份是祖承训之子。李恒的

感谢信特别提及:“昔在倭奴充斥之时,小邦实藉先太爷多算,得以挫强寇而复疆塌,东土之人到今颂德而不忘焉。”也就是说,在万历年间的抗倭援朝战争期间,祖承训曾多次赴朝参战,抗击倭寇,朝鲜人至今仍感恩

戴德。他对祖大寿父亲祖承训在圭辰倭乱时期帮助朝鲜抗击日本侵略表示感谢,并强调朝鲜人在二十几年后依然念念不忘祖承训旧恩,将这种感激

之情提升到国家的高度,可见,祖大寿的家族与朝鲜有历史渊源,朝鲜始终不忘,增进彼此的尊敬。面对这样的一位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对

朝鲜使者很重要的将领,李馆对祖大寿寄予厚望,希望祖大寿“迅扫蜂蛋,远畅皇威”,恢复以前的朝鲜贡道。其言辞恳切且卑微,充满了一个

外邦小国使臣对天朝将领的崇敬之情,而祖大寿对朝鲜使者向来“殷勤”,令李馆等人颇有可信赖之感。祖大寿在朝鲜使臣面前,虽然言辞谦逊,但

是也表示了一种当仁不让的决心。

① [朝鲜〕赵庆男.《续杂草》巷3,己巴。见于“韩国古典综合数据库”,http,#db. ;tko. o< Ju/;nLlnk? DC!= ITKC GO」333AJX)30J)OOJ)O如」剧」l07_){ML,却17年8月29日22,14。

276 朝鲜使臣笔下祖大寿形象的演变及其原因

“己巴之变”结束之后,崇祯皇帝召袁崇焕、祖大寿、满桂、黑云龙

等人平台议事,随后袁崇焕因错综复杂的原因下狱。作为关宁军的主帅,袁崇焕立下大功却被下狱,随即引起了部队哗变,此即关宁兵东溃事件。

而东溃部队的统帅即祖大寿,史载“祖大寿率全军东渍,并新至步兵两营,亦有尾之而去者,大约万五千人”,①甚至有谣言称“大寿且与奴合关

宁十万众反戈内向…大寿据关城,则自此以东数十城中断,将割以自王”。@后世史家也多认为此事为祖大寿谋划,表达对朝廷的不满。但根据

姚念慈的分析,祖大寿虽心有不满,但也只是希望朝廷可以还袁崇焕清

自,可以给自己和士兵们一个承认,并不希望部队失去控制,只是关宁军

士兵在战后深感受辱,对朝廷大失所望。后来督师孙承宗派人送来了袁崇

焕手书与皇帝的圣谕,许其功劳,祖大寿感到朝廷的诚心,且时机也已经成熟,便将军心稳定下来。③

《雪汀先生朝天日记》中也记载了此事。事情发生的十二月初,李位

始终关注传言,但他也很难分清孰真孰假,只能够把传言与自己的分析都

记下,直到十二月十一日,祖大寿回到山海关,总兵马世龙带着督师孙承宗的信追上祖大寿,与之商议,李位记载:

祖总兵曰:奸臣用事,陷害忠良,我军力战杀贱,而功归于满

桂,且不给军粮,故军心愤毡,不得已而还来。今若赦袁爷、斩奸臣

以慰军心,且每名银五两,则当还入京师讨贼云云。马总兵即夜回京,未知此举如何。自古奸臣妒贤争功,鲜不败亡者,言之奈何?但

朝廷之请还,4且总兵之要君,可谓骨失之矣。@

祖大寿言下之意,他东出山海关是因为皇帝赏罚不公。李位评价此事

为“妒贤争功”,那么到底是谁“妒贤争功”?从他的叙述来看,祖大寿与

① (清)汪精辑{崇横t主编》,崇榄二年十二月乙卵条,第1599页。@钱谦益:《特进光禄丈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兵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孙公行状》,{牧斋韧学集(中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第1203页。面相关分析讨论可参见姚念慧《皇太极入关机缘与得失一一明盘己巳之役若于问题寺辨》,《清史论丛》2017年第一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88“93页。@ 〔朝鲜]李恒《雪汀先生朝天日记》,《燕行量全集》卷13,第86页。

27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