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 院 学科专业 企业管理 研究方向 学位级别 博 士 开题日期
请看第七页 3.社会资本与企业融资行为关系的研究综述 红字部分请修改
二Ο 年 月 日制表 拟撰写学位论文的题目 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中国民营企业融资约束 2
支持学位论文研究的科研项目 学位论文 是否保密 1.不保密( ) 导师签字 2.保 密(√ ) 密级:( )、机密( )、秘密( )
开题报告内容:(博士不少于5000字,硕士不少于3000字) 一、论文选题的依据(包括选题的来源、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一)选题的来源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的民营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据中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统计,截止2011年上半年,民营企业已注册数为4504.62万户,占注册总数的92.1%,注册总资本(金)占全部注册企业的36%。同时2011年全年创造产值24万亿元,占全部GDP的51%,占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的70%和50%左右,占据17.2%进出口份额;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3.2亿人,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带来95%以上的新增就业和80%的经济增长。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日益得到广泛的认同和重视,特别是在扩大就业、培育市场竞争和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资金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第一推动力、持续推动力。企业能否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及时足额筹集到生产要素组合所需要的资金,对经营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融资困境。在创业阶段,90%以上的初始资金都是由主要的业主、创业团队成员及其家庭提供的,银行贷款和其他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的贷款所起的作用很小。这种中国式创业融资模式与国外有很大差异。美国全国的数据和州一级有关企业融资的数据都表明,即使对最年轻的公司来说,内部融资也不会超过外部融资。在那些开业不久的中小型企业(历史是0到2年),内部融资额的最高限度大约占资金总额的54%。捷克共和国大约2/3的企业在创业时都接受过银行的贷款。 根据《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产权保护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民营企业在融资困境上却没有强有力的解决途径。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和其获得的金融资源极不相称。创造了30%新增工业产值的国有企业获得了68%的银行信贷资金,而创造了70%新增工业产值的非国有企业却只获得了32%的银行信贷资金。据统计占企业总量61.24%的民营企业2007年贷款总额仅占全部贷款总额的25.77%,这不仅与民营企业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不相配比,也导致很多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出现资金问题,甚至破产。证 3
券市场的制度安排及严格的上市条件和审核程序使得民营企业很难到股市融资。加上国家过分限制发展中小民营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融通,导致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阻塞。 在以上背景下,本文将以社会资本理论为切入点研究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 (二)选题的意义 1.本选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我国早期的公司财务理论大多照搬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成熟资本市场理论,研究观点和结论往往与我国现实相差太大。因此,正确借鉴国外既有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财务理论已成为我国财务界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与西方成熟资本市场相比,我国法律制度尚不成熟、执行效率较差,社会信用普遍缺乏,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互动还要依靠众多的社会关系。因此,研究社会资本对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也许是研究中国特色财务理论的一个突破口。 以财务管理环境为出发点,研究企业财务行为,最后验证这种行为在企业价值上的体现,是未来财务管理研究的一个趋势。本课题以企业社会资本的形成和演化为基础,以企业社会资本形成演化——企业社会资本度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因素为分析范式,建立社会资本对企业融资约束影响的分析框架,不仅丰富并发展了融资选择理论、资本结构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公司财务理论,同时也为社会资本与公司融资约束方面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相关理论基础。将形成一系列根植于中国社会现实的有别于西方的财务理论,也将对中国资本市场财务实践提出更切合现实的指导。 2.本选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中国是一个关系本位的社会,以关系获取资源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土壤。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重视非正式的社会关系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在中国目前情境下,社会关系网络是一种重要的替代机制,对企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社会资本的构成,运用动态博弈方法分析了社会资本的形成与演化,利用财务数据构造企业社会资本指数。然后分析了社会资本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机制并且对其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次研究可以指导民营企业在实践中有效构建社会关系网络,合理利用其社会资本,充分发掘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进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增强企业资源获取能力、提高经营绩效。 (三)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1.社会资本研究动态 本部分从社会资本的内涵、形式、作用等方面梳理国内外关于社会资本的研究文献。 (1) 社会资本的内涵 4
目前学术界对社会资本的定义基本可归类为功能视角,规范视角,网络视角以及综合性视角。 Coleman (1988)、Putnam(1993)、Bourdicus(2000)从功能视角定义了社会资本,主要观点认为社会资本能够促进社会成员间的相互利益协调和合作,有利于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Ostrom(1999)、Fukuyama(2000)、Bowles和GinitiS(2002)、Lulgi Gulso(2007)从规范视角定义了社会资本,主要观点认为社会资本是共同的知识、理解、规范、规则、关于小组间交往模式的期望而产生的共同行动。Richard Rose(2000)、Annan(2003)、Nooteboom(2007) 和DasguPta(2009)从网络角度对社会资本提出了社会资本的定义,主要观点是社会资本是人际网络,其中成员通过合同相互加强的机制而发展和维持信任。Woolcock(2000)、Durlauf和Fafchamps(2004)从综合性角度界定了社会资本。社会资本组成独立的生产要素,不仅包含网络结构和社会关系,也包含社会行为的信仰,如信任、相互性和社会技能。宏观制度有法律、合同执行和公民自由,可称为“社会能力”、“社会整合”、“社会基础”。社会资本来源主要是社会网络而不是信任、合作等结果,是关系而不是心理和政治变量。 (2) 社会资本的形式 综合目前国外主要观点,社会资本可分为正式和非正式资本(Putnam(1993),DasguPta(2009)),水平与垂直社会资本(Putnam,1993),制度和关系社会资本(Krishna(1999), Ostrom(1999)),结构和认知社会资本(uphoff,1999)),桥、亲密和联系社会资本(Wbolcock,2001),传统和现代社会资本(FrancisFukuyaxna,2002)。 (3)社会资本的作用 第一,社会资本是市场和政府的补充。Granovetter(1975)发现人际关系在市场中的作用,尤其是传播工作和申请者信息。Durlauf和Fafchamps(2004)认为集体行动能替代国家提供某些公共品,但通常集体行动需要领导和信任这两大必要因素才能形成决议。Hamid Hosseii(2006)认为社会资本是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必要补充,是政府和市场失灵的补充。 第二,社会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Beugelsdijk和Smolders(2004)认为不同社区网络参与可创造桥社会资本。这些网络中信任产生,保护成员寻租活动。原因是参与者在同一网络中的了解限制彼此的机会主义行为、维持名誉以免被排斥等。这种正的关系在亲密社会资本中不存在。高的亲密社会资本与低的经济增长相联系,因为更多地与家庭、亲密朋友在一起会牺牲工作和学习时间。Kaasa(2007)认为社会资本的不同维度以不同方式影响创新。制度信任、一般信任和网络对创新有正的影响。更高的信任使得人们有更多时间用于创新活动。民间参与有最强的正效果于创新。FabioSabatini(2008)认为亲密社会资本与人的发展和社会质量强负相关,桥和联系社会资本与之相反。形成资源的弱的联系是唯一有利于人的发展的社会 5
资本,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这与 Putnam(1993)认为民间社会与交往行为有正的效果相一致。DsguPata(2009)认为社会资本通过两种途径影响经济增长:人力资本的增加或全要素生产率的增加。Donna Marie De Carolis(2009)认为社会网络和关系资本与一个企业的进步正相关。 Casey khniowski(2009)认为当需要专家集体解决问题时联系资本提高生产率,个人会更多投资于联系社会资本。 第三,社会资本与平等。Burt(1992)发现美国的企业,雇员享有网络战略地位更高被补偿,投资网络的收益被投资者获得。Woolcock(2000)认为社会资本在社会和经济结果中的地位在于“不是你知道什么,而是你认识谁”。这一格言概括了社会资本的传统智慧。Alatas(2002)发现参与乡村组织的家庭有更高的声音参与和信任。一些社区集体行动是零和博弈。Durlauf和Fafchamps(2004)认为不同于一般信任,俱乐部和网络经常产生不平等结果。因为俱乐部和网络仅仅覆盖一部分社会。Dsgupata(2001,2009)认为有些网络阻碍市场运行,甚至阻碍市场存在。这样网络是经济发展的阻碍。它们可能服务于一种目的,但功能失调。 第四,社会资本与民主制度建设。Francis Fukuyama(2002)认为社会资本对经济发展和稳定的自由民主都是关键要素。华盛顿共识没有考虑社会资本。自由实现的前提是存在强而有效的国家,其中一系列政策变革得以实现,适合的文化前提存在于经济和政治的行为者。 2.融资约束的研究动态 (1)理论研究 Mayer和 Kuh早在1957年新古典投资理论产生之前就提出过关于公司融资约束的论述,后来许多学者为赋予融资约束下企业投资理论一定的理论基础,开始将博弈论、信息经济学以及委托代理理论运用于解释企业的投资行为,也促进了这一理论体系的发展完善。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是MM定理(也称为经典财务理论,Modigliani & Miller,1958)、投资的信息不对称理论(Jensen,1976;Meryes,1984; Braverman,1986)、FHP模型(Fazzari、Hubbard&Petersen,1988)、代理理论(Jensen & Meckling,1976)。以上四种理论构成了其他关于融资约束与企业投资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尽管都从不同角度出发,但是对融资约束下企业投资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还有学者从企业异质性角度(Gomes,2001)对企业投资与融资约束的关系进行研究,Alti(2003)在新古典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无融资摩擦情况下的企业增长与投资模型,得出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不是融资约束存在的必要条件。 (2)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方面,国外对企业投资与融资约束的实证研究无论是在理论模型还是在衡量融资约束变量的选取上都有较大的差异,在实证研究的结果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本文从对融资约束变量的不同分类标准上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简要综述。从投资—现金敏感性角度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