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优质资料 . . 道路与交通系统规划试题选 一、填空题 1、城市交通系统是由 城市运输系统 、 城市道路系统 和 城市交通管理系统 组成。 2、一条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为 500-1000 辆/小时,宽度为 1 _。 3、《周礼》中把城市道路网分为经涂、 纬涂 、环涂和 野涂 四个部分。 4、城市道路衔接的原则是: 低速让高速 、 次要让主要 、 生活性让交通性 和适当分离。 5、平面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较低,一般不适用于 快速路 和 主干路 的交叉口。当进入交叉口的混行交通量超过 2700 辆当量小汽车/小时或环形交叉口任何一个交织路段通过的交通量超过 1400 辆当量小汽车/小时时,不宜采用平面环形交叉。 6、平面弯道设计时在限界必须清除高于 1.2 米的障碍物,包括灌木和乔木。 7、各类机动车分到行驶时,小客车每条车到宽度 3.5 米;其他车型当设计车速小于40km/h时每条车到宽度 3.5 米,当设计车速大于40km/h时每条车道宽度 3.75 米。 8、机动车道的车道条数常采用偶数,路段上机动车道的车道数不宜过多,单向车道一般不超过 4 条。 9、一般城市公共交通线网类型有:棋盘型、 中心放射型 、环线型、混合型和主辅线型五种。 10、从地域关系上,城市综合交通可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 城市交通 两大部分。 11、城市交通的四个基本因素:用地、 人 、 车 和路。其中,城市用地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 “源” 和 “泽” 。 12、道路红线的用地包括 车行道 、 步行道 、绿化带和 _ 分隔带_ 四部分。 13、临近建筑交通组织和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把 建筑部的交通流线 与外部城市道路的交通流线合理地组织成为有机整体。 14、横断面设计就是根据城市规划确定的道路性质、功能要求和 规划交通量 ,合理确定道路各组成部分的 相互位置 、宽度和高差。 15、按修筑路面的材料,路面可分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沥青路面 和砂石路面。 16、《马丘比丘宪章》强调 公共交通 是城市发展和城市增长的基本要素。 17、城市道路景观要素可分为 主景要素 和 配景要素 两类。 二、单项选择题 18、在以放射式道路交通为主的城市中心外围建环行道路在于( A D ) A缓解过境交通对市中心的压力 B扩大市中心的交通容量 C缩短对角交通的直线距离 D方便各个方向之间的横向联系 19、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的办法是( D ) A城市工业尽量减少“三废“的排放量 B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 C就近布局工业区和生活区,减轻道路负担 D建造高架道路,立交桥和地铁 20、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 ) A交通线路拥堵 B交通工具发展滞后 C交通设施比较旧 D城市交通空间不够 21、解决城市交通线路拥堵的根本措施是( A ) . . . . . . . 优质资料 . . A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B 限制人行道发展 C建设高架道路 D让主干道通过市区 22、城市道路网的布局原则有( BD ) A增加市中心区的路网密度 B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 C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一应俱全 D节约用地,保护环境
23、从( D )上,将城市综合交通分为地上交通、地下交通、路面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 (A)地域关系 (B)运输性质 (C)交通位置 (D)形式 24、进行城市交通规划、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城市道路设计的基础工作的是 ( D ) (A)交通量调查 (B)OD调查 (C)步行调查 (D)交通调查 25、在居住区部道路布置中,要求红线宽度为15~20m,路面宽度7~10m的是 ( B ) (A)居住区级道路 (B)小区级道路 (C)居住生活单元级道路 (D)宅前小路 26、在城市道路路面结构中,直接承受车辆荷载和自然因素破坏,并把荷载向下扩散的结构层是( A )。 (A)面层 (B)基层 (C)垫层 (D)路基 27、城市道路多为高级路面,根据路面自然排水的要求,希望纵坡控制在( A )以上。 (A)0.2%~0.3% (B)2.5% (C)0.4% (D)0.5%
三、名词解释 28、零一分配法:假设两个交通区之间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道路相连是,选择一条距离最短、出行时间最少的路,把全部交通量分配在这条路上,其余道路均不承担交通量。
29、城市交通 指城市(区)围以的交通,或称为城市各种用地之间人和物的流动。 30、城市道路网密度:城市建成区或城市某一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上拥有的道路长度。城市道路网密度=城市道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
31、城市道路横断面:是指垂直于道路中心线的道路剖面。 32、单车生产率:指一辆车在单位时间(时、日、年)所能完成的额定客运周转量。 33、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就是将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的各类交通与城市的发展和用地布局结合起来进行系统性综合研究的规划。 34、会车视距 两辆机动车在一条车行道上对向行驶,保证安全的最短视线距离。 35、TOD模式 强调以公共交通线路为轴线,以轴线上公交站点为中心的“点轴式”的完整社区型的集约发 . . . . . . . 优质资料 . . 展模式。 36、道路红线 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 37、道路纵断面 指沿道路中心线的道路剖面。
四、简答题 38、简述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1)满足组织城市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 2)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3)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 4)满足各种工程管线的要求。 39、城市客运交通枢纽站前广场规划设计时需要考虑哪几方面的问题。 1)通过辅助道路把站前广场的各种交通空间与城市干路相联系。 2)按照城市道路靠右行的原则进行站房建筑部和站前广场交通流和用地空间的布置。 3)各类交通空间的布置主要依据交通流线的合理安排,形成以人流集散场地为核心的用地布局形式。 4)站房旅客出入口、行包、售票等设施应与市公共交通战场及其他停车场的位置相配合,尽可能减少旅客步行距离。
5)站前广场应配备一定规模的绿化休息空间,平时可为旅客休息候车服务,在节假日高峰期,又可作为临时候车空间,以弥补站房候车空间的不足。
6)行包货运车流宜另设与站前广场分离的专用通道,以减少与人车客流的交叉与干扰。 40、一般城市道路的路面结构层有哪些?并绘制城市道路路面结构示意简图。 一般城市道路的路面结构层由路面、基层和垫层等三个结构层组成。 41、简要说明城市干路网的类型及特点。 1)方格网式道路系统2)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 3)自由式道路系统4)混合式道路系统。 42、依据道路在城市总体布局中的位置和作用,国标将城市道路分为几类?各类特点是什么? 1)快速路:是大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动脉,同时也是城市与高速公路的联系通道; 2)主干路:是联系城市各组团及与城市对外交通枢纽联系的主要通道; 3)次干路:是城市各组团的干线道路,在交通上主要起集散交通作用; . . . . . . . 优质资料 . . 4)支路:又称城市一般道路或地方性道路,是直接为用地服务和以生活性服务功能为主的道路。 43、简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基本对策。 (1)研究城市交通机动化的发展趋势、规律及对城市的要求,因地制宜的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交通政策。
(2)立足于城市布局向合理化转化,从根本上减少交通量,使交通分布趋于合理。 (3)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结构,一是要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现代化城市交通需求,而是要与用地布局相协调。 (4)搞好交通规划与用地规划、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结合。 (5)实施科学的现代化交通管理。 44、简述零一分配法及其具体的分配步骤。 基本假设是:两个交通区之间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道路相连,选择一条距离最短、出行时间最少的路,把全部交通量分配在这条路上,其余道路均不承担交通量。 具体步骤:(1)找出各交通形心到其他交通区形心之间的最短路径树。 (2)把交通量分配到道路网的最短路径上。 (3)叠加各路径上的交通量,画出道路网上的交通量分配图。 45、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1)适应并能促进城市和城市用地布局的发展; (2)满足一定时期城市客运交通发展的需要,并留有余地; (3)与城市其他客运方式相协调;(4)与道路系统相协调; (5)运行快捷、使用方便、高效、节能、经济。 46、从综合分析和综合效益角度,城市客运交通枢纽空间组合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1)国家铁路和城市轨道公共交通尽可能在地下或架空布置,避免形成与地面城市道路交通的交叉和相互干扰; (2)枢纽设计应考虑尽可能减小换乘距离,使人的流动距离最短。一方面尽可能将服务层布置在地面层,另一方面可将服务层与换乘层同层布置; (3)如果将地面公共交通线路布置在枢纽,可考虑将服务层和换乘层布置在轨道交通站台层与公共交通线路层之间; (4)布局要求集中紧凑,做到流线清晰、标志醒目、方便舒适。 五、综合题 47、试画出商业步行街(区)的空间结构平面图,并简述各个空间的类型、特点及相互关系。
商业步行街(区)的空间主要由以下三种空间组成。 1) 流动空间: 流动空间是引导人流,并为人流提供流动条件的连续空间。流动空间组成了步行环境的主要骨架。流动空间两侧也可以布置商店,称为“街式布置”方式。 2) 集散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