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 , 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 连校园外的一些违法活动也越 来越多地出现了未成年人的身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社会方面的原因,例如,由于我国现阶段正处于政治、经济、社会 剧烈而深刻的转型时期, 特别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并广泛渗透于人们 生活的各个角落, 不可避免的带来新旧思想冲突, 社会思想混乱的局 面;再如,目前社会文化结构失衡,网络色情、暴力文化泛滥等等。 这些都对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校园暴力事故之所以频频发生还 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校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缺乏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过于注重智育而忽视德育。现在大部分学校仍秉承分数至上 的传统

思维模式, 片面夸大智育成果在教育中的作用, 单纯追求升学 率和考试成绩, 忽略了以德育为首的全面的素质教育。 部分教师在教 学工作、 日常教学事务中也表现出偏袒优等生, 忽视甚至歧视学习成 绩落后的学生,尤其是“双差生”。结果导致部分学生自暴自弃,逃 学甚至退学,到处滋事生非,发泄其内心的不满, 甚至走向暴力犯罪。 由于目前对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没有一个具体的、 可操作性的 评价标准,使得主管部门的检查、学校的落实都没有具体的“依据” 导致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教育专家 认为,如果学校一味地强调学科考试成绩, 而不注重提高和健全学生 的品德,即便有教育成果也是有缺陷的。 2、课程的德育功效被忽视,三维目标落实不到位。就目前现状 来看,

无论是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 、还是初中的 《思想品德》,都没有充分发挥出它们实施德育教育主渠道、主阵地 的作用。其他各学科的教学更是只注重知识目标的落实而忽视德育教 育的渗透。 3、德育教育家庭、学校结合做得不够。目前在农村中小学,学 生家长

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 独生子女多,大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 单亲家庭、隔代看管、留守、寄养等情况较为普遍,家校联系、家庭 教育比较薄弱,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德育教育合力。 针对上述问题, 要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营造平安和谐校园, 切实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 健全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制度 但丁说过: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 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 道德的缺陷。因而学校教育工作应以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 育为着眼点。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价值观、世界观。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学校要坚 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发 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和保证作用, 为智 育和体育、美育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学校要站在素质教育 的高度,把培育“德才兼备”的育人目标作为学校的指导思想,健全 德育教育工作制度。 要健全德育教育工作制度, 具体可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内容: 1 、学校要把学科教学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列入到学校的整体教学计 划中,

通过必要的措施来规范和保障其实施。 在制定的教师的岗位职 责中增加学科教学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使其成为考核教师履行 岗位职责的重要指标,并且影响教师的评先评优。 2、中小学校要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制度。班主任是学校班集 体的教

育者和组织者 , 也是接触学生最多的老师 , 因此, 学校要高度 重视班主任工作,要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 秀教师担任班主任, 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 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 班主任要对学生指明努力方向 ,循循善诱 , 做深 入细致的思想工作 , 使他们不断进步。班主任在平时就要以《中学生 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来要求学生 , 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 的行为习惯, 鼓励他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奋斗。 对于 工作出色的班主任,学校在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3、完善学生的思想品德评价体系,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持续 持久的

发展。学校要制定和健全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的综合考核评价方 案。对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标准不能是只看学生学习态度、 学习成绩; 评价方式也不能只是教师评价学生, 写几句带共性的评语, 这样的评 价起不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完善评价体系既要评价学生思想表现, 又 要评价学生人格因素。 例如学校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 把学生平时的 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表现记入学生成长记录。 4、完善全员育人导师制,全员育人导师制就是教师全员参与育 人。在

政教处、 教务处和年级组的统一组织下根据学生的学科学习实 际、思想状况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由年级组统一安排,使每 个教师成为几名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品德等方面的导师。通过导师 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 强化导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促使教师从办公 室自觉主动地走到学生中间, 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学习指导和生活 引导,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全面地发展。 “德育导师制” 是学校班主任工作必要而有效的补充。 具体说就 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 多目标、诸多任务分解到担任 “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 导师依据“用 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练,以志砺志;修 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 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 管理教师群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5、完善对学校的德育评价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把对学校德 育工作

的评价纳入学校全面教育质量评估中, 加大德育工作在学校综 合评估工作中的权重, 加大道德行为在教师、 学生综合评价中的权重。 要注重评价的真实性、 过程性和激励性。 努力发挥德育评价在学校发 展、学生成长中的教育激励功能。 二 重视在各科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育人, 教育后代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人。 ”教育家杜威说过:“没有 离开智育的德育,也没有离开德育的智育” 。这些名言都要求我们每 一位教师要处理好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渗透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明确 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观点,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 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要求教学要做到“知 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有机 结合。因此,要强调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的 观点,开发各学科的德育资源,注重学科渗透,发挥各学科课程德育 优势。各学科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在备课和上课环节上,充分挖掘 教材内涵, 把握好教材中学科知识与德育的结合点, 注重教材内容与 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真正体现“教材是对生活的总结、生活是 对课本的延伸”这一宗旨,让每一个教师都既教书又育人。 各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最高境界就是“秋水无痕” ,就是“润 物无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 分重要的因素之一。”这句话道出了“无痕教育”的真谛。“无痕教育” 既是一种教育方式, 更是一种育人技巧。 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 中,要追求这种“无痕”艺术。有时,教师轻描淡写的一句鼓励,富 有深情的一个眼神,不露痕迹的一个暗示……都会给学生留下刻骨铭 心的记忆, 产生极大的影响。 与各学科相结合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应该 是口号式的道德说教,而应该由我们每一位教师结合本学科教学内 容,充分挖掘各学科教材德育素材,进行“无痕”渗透。 例如,充分挖掘各学科教材内涵, 结合各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爱 国主义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讲授《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课时 , 老师要让学生感 受到志愿军战士爱祖国、 爱人民的高尚品德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 气概, 从而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 化学教学中讲到纯碱这种物质时 , 可向学生详细介绍我国著名化 学家侯德榜的事迹:他留学美国时 , 看到我国制碱工业被美国公司垄 断, 非常气愤 , 毅然回国 , 潜心研制制碱技术 , 打破了帝国主义对制碱 技术的垄断。 1926 年生产出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 览会金质奖章。他成功地改进了生产纯碱的索尔维法 , 发明了“侯氏 制碱法”, 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这样教学 使学生深受感动 ,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英语课教学中讲到《 Book 3 Unit 7 A Man Who Never G ave Up 》 这一单元时 , 教育学生学习爱迪生从小立志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的崇 高品质 ,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地理课教学过程中在讲授《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一节时, 告诉学生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统一是任何 人、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 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历史教学中讲授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 心和民族自豪感 : 商朝的青铜器和天文历法、秦朝的兵马俑和万里长 城、汉朝的造纸术和地动仪、隋唐时期的赵州桥、宋元时期的活字印 刷和指南针 , 无一不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英雄的事迹可激 发学生为中华之振兴而读书 : 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林 则徐虎门销烟、大平军勇破洋枪队、邓世昌勇撞日本旗舰、三元里人 民抗英斗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狼牙山五壮士抗击日军…… 通 过这些史实的讲述使他们思想得到升华 , 点燃他们的爱国激情。 体育课教学中可讲一些有关的国家优秀的运动员事迹 , 如许海峰 打吊瓶上奥运赛场 ,为了祖国和人民的荣誉 , 而不惜带病之躯的事迹,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 再如,充分挖掘各学科教材资源, 结合各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法 制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教学燃烧、爆炸的知识时 , 给学生详细地介绍一些 人为或由于不负责任而发生的火灾、 爆炸事故; 在教学酸一节的知识 时,向学生介绍一些当今社会上利用浓酸毁容的惨剧事例 , 从中让学 生体会到犯罪的严重后果和应受的惩罚 , 懂得法律的严肃性。 地理教学过程中可向学生介绍近年来国家制定的与地理有关的 法律法规主要有《土地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水污 染防治法》等,滥伐森林、滥占耕地、滥杀野生动物、滥排放废物污 水废气等等违法行为必将受到法律惩罚。 教育学生作为一名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公民就要遵纪守法, 这样才能国富民强, 否则将会变成历史 的罪人。 数学教学过程中在讲到“圆的面积”时 , 结合飞机场环保要求 , 教师可编出“飞机场要想保证周围居民不受噪声污染 , 其半径、面积 应大致为多大 ?”同时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法的知识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