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研究开题报告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研究开题报告

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育科研方法》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研究 小组名 喧嚣之上 组员 于智超 王艳 祝明媛 李维祎 李凤萍 牛惟 芮杰 张津津 一、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问题一直是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热门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现状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所以现在很多的高校在学生进校之后首要进行一个全面的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还在日益完善心理健康咨询工作。但是近年来周边学校大学生自杀事件仍屡有发生,又引起了我们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的思考。幸福是我们每个人都关心和追求的生活目标,幸福感是反映我们自身所感受到的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参数。主观幸福感还是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方面,因此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你们的具体研究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不明明白白地提出?)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的调查,以了解现在大学生对自己现状的满意度以及引起这种满意程度的原因是怎样的,然后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找出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有那些,目的是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幸福感因素的分析,以确定幸福感教育的内容和方向,还有如何通过改变影响幸福感因素来实现自我调节,来实现自我心境的塑造。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扭转一些不良的情绪影响。人具有很强可塑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因此,研究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可操作性策略,从大学生自身着手,通过调整自我来达到比较良好的精神状态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点。 研究意义是什么? 三、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可能有所突破和创新的方面(文献综述)

(怎么把文献综述全文搬过来啦,这是开题表,要根据表格的项目要求填写)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研究 摘要:主观幸福感是影响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然而除了关注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外,我们更应该注重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改造,重视大学生观感幸福感的传递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现状 影响因素 改造与传递 正文 (以上部分删除) 一、前言 幸福是我们每个人都关心和追求的生活目标,幸福感是反映我们自身所感受到的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参数,而主观幸福感则是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方面,因此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当前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并不是一个十分新鲜的课题。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主要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评价。因而SWB是一种主观的、整体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它是评估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SWB由两个部分构成:情感平衡和生活满意度。情感平衡是指与不愉快的情感体验相比较,占相对优势的愉快体验,是个体对生活的一个总体、概括评价。情感平衡包含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个维度。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的综合判断,作为认知因素,它独立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衡量SWB更有效的指标。基本特点是:主观性﹑稳定性﹑整体性。 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状况 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国外研究

主观幸福感国外研究多建立在成年被试基础上,专门针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发现并不多见。Diener等对大学生进行过系统的研究,编制了国际大学调查量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外在准则、自我体验进行测量。 2.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国内研究

国内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段建华(1996)曾使用总体幸福感量表,修订后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进行施测分析,目的是引入量表。因素分析得出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负性情绪、正性情绪、健康状况。景淑华,张积家(1997)同时使用总体幸福感量表、Katlunalm和Flett的情感量表测查大学生幸福感。这一时期大学生幸福感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例如,李志,彭建国等(2000)曾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进行调查,使用自编调查问卷调查大学生的幸福目标取向、幸福感评价、影响幸福因素等方面内容。还有研究者对进取型和知足型大学生幸福观进行比较(李志彭晓玲,2000)。 2000年后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逐渐出现,集中于郑雪,严标

宾等近几年的系列研究。其研究基本一致使用EdDiener编制的“国际大学调查”量表,己经开始对主观幸福感的成分结构等做深入的探讨。郑雪等2001年对广州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以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外在准则,自我体验五个自变量中,进入回归方程的显著变量有三个,生活满意度,消极情感和积极情感。说明主观幸福感主要是由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决定。调查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略高于中等水平,男女在各个维度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其它心理学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了研究。唐洁,孟宪璋(2002)使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大中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中学生主观幸福

感总分明显高于大学生的结论。咚月华(2003)使用schwarzer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C创爪p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调查低收入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期望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低收入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整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指数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张雯,郑日昌(2004)研究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尊、社会支持与归因等因素的关系,同样使用CaJ叮p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统计显示,大学生幸福感与自尊、社会支持均有显著正相关,中间组和内控组大学生幸福感指数较高。 三、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1. 主观因素

人格特质 国外研究表明, 很多人格特质明显与幸福感相关, 乐观、自尊和外向的性格是幸福者拥有的个性特征。华南师范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 外向型与神经症等人格特征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外向型分数与幸福感分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稳定外向型被试的幸福感分数高, 幸福感分数最低的是内向、不稳定型被试。 归因方式 一方面大学生不同的归因倾向对其主观幸福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另一方面, 归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又有一定的作用范围。大学生对负性事件进行归因时, 若一味强调外部的背景、运气因素, 归于外在的、局部的和不可控的因素时, 其主观幸福感较高,把失败归于内在的、整体的和可控的因素时, 其自信心下降, 从而有较低的主观幸福感体验。自我效能感 研究表明, 自我效能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明显的预测作用。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自我效能感强的大学生往往把行为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主观努力, 把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程度的不足或者客观的不可控因素。这种归因方式, 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 增强正向的情绪体验, 使其更加努力,在积极努力的过程中提高主观幸福感体验。自我效能较低的大学生,耐挫力低, 在活动遇到初步失败和挫折时, 便失去信心, 自我否定,甚至半途而废, 产生焦虑等消极的情绪, 使其主观幸福感降低。 价值观念 大学生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其追求人生价值过程中的心理过程和情绪反应。追名逐利的大学生, 追求的是人类社会中多数人都希望得到的利益, 合理竞争与不正当竞争异常激烈。同时, 在争夺名利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出现人际关系紧张, 而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往往是心身失调的主要原因。而以追求完善自我和为社会贡献为目的的大学生, 可以随时为社会和他人服务, 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机会较多, 在使自己得以完善和为社会做出贡献后, 往往得到社会的肯定和积极评价, 其自我价值实现, 主观幸福感提高。 2. 客观因素

学习心理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不能有效处理学习这一主要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体验。研究表明, 大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对其主观幸福感体验产生直接影响。大学生面对特定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学习方式, 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 致使学习效率低下, 产生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消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导致整个心理活动的混乱, 从而影响其主观幸福感体验。 经济状况 经济状况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非常显著,。当前的大环境和大学生个体的价值观普遍认为拥有更多金钱是身份和成功的象征, 当具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时, 其成就感强, 主观幸福感高。对于高校中的贫困生来讲, 经济因素对大多数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 当他们面对昂贵的学习费用时,心理困惑, 压力较大, 主观幸福感体验匮乏或者缺失。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个人在社会中得到承认的重要体现, 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情感指标。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大学生总是生活在群体当中, 渴望得到群体的认可和支持, 具有极强的归属感, 在支持与被支持的过程当中, 个体体验到的积极情感多于消极情感时其主观幸福感就强。 专业分布 据对重庆某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发现, 专业对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的影响非常显著, 艺术类学生总体幸福感最高, 医学系学生的总体幸福感最低, 这是因为大学学习本身是一种职业定向过程, 艺术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愉悦的审美过程, 容易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 因此其幸福感较高。医学系的大学生认识结构相对单一, 学业负担很重, 大量的时间用在实验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上, 学习和面对的大多是不健康的生理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 四,结论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国内外幸福感研究可谓硕果累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在影响大学生幸福观的因素、大学生幸福观的现状、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意义、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对策等这几大方面。在我们未来的研究当中,我们会对其中的几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首先,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的因素随时代的变化而在进行着变化,如,在人际关系、家庭、社会与教育等方面在近年来也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其次,国内有些学者虽然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了一些探讨,但是一般都是从大学生以外的客观因素出发,通过学校、家庭等途径来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然而,人具有创造性自我,能在一定程度上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因此,研究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可操作性策略,从大学生自身着手,通过调整自我来达到比较良好的精神状态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点。 最后,介于专业性质以及将来工作的性质,研究主观幸福感在师生之间的传递也是很有必要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