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讲 新行为主义教育理论简版

第三讲 新行为主义教育理论简版


华生的名言
“请给我一打强健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 放在特定的环境中抚养,我能担保,其中 随便挑出一个来,都可以被训练成任何专 家——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 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将他训练成为一名 医生,或是律师,或艺术家,或商界首领, 甚至是一名乞丐或窃贼。” ——典型的教育万能论
(二)操作主义的盛行
(一)学习理论
一切行为都由反射所构成。 有机体的行为分为两种类型 应答性行为——刺激型条件反射——反射 学习(S—R) 操作性行为——反应型条件反射——操作 学习(R—S)
学习过程就是操作反射过程
(一)学习理论
1、操作性条件反射 研究方法——斯金纳箱 箱里有个开关; 连接着箱外的记录系统,次数与时间; 食物的释放方式由实验者决定; 还可以控制灯光、声音、电击、温度与湿度等。
分享中长大的孩子,慷慨大方。 诚信中长大的孩子,理解真理。 公正中长大的孩子,极富正义。 尊重中长大的孩子,懂得尊敬。
友善中长大的孩子,不但爱他人也爱自己。
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不但信任他人也信任自己。
强化理论可以运用在哪些方面? 课堂教学、家庭教育、企业管理、监狱
(一)学习理论
操作性反应的消退 消退是一种过程,有机体由于若干次重复某种反 应,然而没有强化刺激相伴随,就逐渐上是那种 反应或习惯。 强化次数越多,消退越缓慢 断断续续的强化比连续强化能产生较长的消退曲 线。
斯金纳的实验和巴甫洛夫的实验的不同: ①斯金纳的动物受试者不是绑在架子上,而是放在 斯金纳箱内自由活动 ②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刺激物引起的,操作行 为是获得强化刺激(食物)的手段或工具。 ③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的活动 ④实验的目的不是为了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而 是描述刺激与反应的函数关系,以便有效地控制 有机体的行为。
The major problems of the world today can be solved only if we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human behavior.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他创制了研究动物学 习活动的仪器——斯金纳箱。195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 院院士,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 奖,1968年获美国总统颁发的最高科学荣誉——国家 科学奖。
(二)程序教学理论
1、课堂教学的问题:
第一,主要借助于厌恶的刺激来控制学生的行为。 第二,行为和强化之间间隔时间过长。 第三,缺少一种引导儿童通过一系列连续接近达到最 终复杂行为的程序。 第四,强化太少。 学校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学习质量下降,许多学 生对于学习产生一种焦虑、自疚或恐惧的反应。 斯金纳提出改进教学的四条意见
1、操作性条件反射
结论: 学习行为的产生是由可起到强化作用的 刺激引起的,而且所有动物都是如此。 “不管种系发生的差异如何,所有这些 有机体,都显示出相似的学习过程特性,相 似的令人惊奇。”
(一)学习理论
2、强化理论 (1)强化列联:表示反应和强化之间的一种 关系。 刺激情境—反应—强化 强化列联包括三个组成项目或变量:①辨别 刺激、②行为或反应本身、③强化刺激。在 这列联中,辨别刺激出现在被强化的反应之 前,它是由有机体所在空间的性质引起的。
强化的效果
你给孩子什么强化?
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喜欢吵架。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
嘲笑中长大的孩子,个性羞怯。
猜忌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妒嫉。
羞耻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 Nhomakorabea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自信。
宽容中长大的孩子,能够忍耐。
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认可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自己。
将强化分为连续强化与间歇强化,连续强化指对每一个 合乎要求的正确反应都给予强化,间歇强化指仅对一部 分正确反应予以强化。
教学中的如何运用?
正强化和负强化案例
案例1:3岁的孩子在哭叫,试图得到母亲的注意。5 分钟后,孩子停止哭叫,并开始与布娃娃玩。母 亲立即坐下和女儿一起玩。以后该女孩就可能与 布娃娃玩而不打扰母亲。当她开始与布娃娃玩时 才会得到母亲的注意。 案例2:对一个爱咬指甲的儿童,可用在其手指甲上 涂上胡椒粉或黄连粉,儿童一咬指甲便会产生不 舒适感。为了避免这种厌恶刺激,儿童就不再咬 指甲,而减少了这种不良行为。
斯金纳的理论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 在任一特定的情况下,你的行为都很 可能伴随着某种结果,比如得到赞扬、报 酬或解决问题后的满足感,那么随后在类 似的情况下,你很可能重复这一行为;这 些结果被称为强化。 如果你的行为伴随着另一种结果,比 如疼痛或尴尬,那么你在以后的相似情况 下就很少会重复这种行为;这些结果被称 为“惩罚”。
行为的含义和特征
行为(behavior)是有机体在各种内外部刺激影 响下产生的反应,包括内在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1.行为就是人们说的和做的 2.行为具有多种测量尺度 3.行为可以由别人或者行为人自己进行观察、描 述和记录 4.行为对外界环境产生影响 5.行为具有可塑性 6.行为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
惩罚
案例:一个幼儿有咬人的习惯,可以让他 去看喜爱的动画片或做有趣的游戏,他一 旦出现咬人的行为,就立刻停止他看动画 片或游戏的活动,即剥夺他正享用的正强 化物;或把他放在一个小房间里关上几分 钟,即给予厌恶刺激,以消除其不良行为。
消退
案例:一个儿童好发脾气,哄他或者训斥 他,都是一种强化行为。如果相反,在他 发脾气时大人不予理睬,这样几次之后, 他就会知道发脾气是不管用的,以后他发 脾气的行为就会自然停止。
然后逐渐靠近笼中的兔子,若孩子没有表 现出恐惧反应,就鼓励她逗兔子玩;若出 现恐惧反应,则将兔子笼退回到较远处, 再重复进行。
最后摸兔子、抱兔子,从而消除对兔子的 惧怕反应。
行为主义的特点——致命弱点
1、否定传统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意识—行为; 内省法—观察法、实验法、条件反射法 2、否认行为的遗传
教学机器的优点
对正确答案的强化是及时的 每天在适当的时间进行学习 一个教师可以同时监督全班儿童学习 可以从他停止的地方继续学习 按照自己速度学习 可以按照一个非常复杂的整体,把所有问题安排 成一个连续的顺序 教学机器可以更改 在最有利的时刻,使用必须的补充强化
教学机器是否可以代替教师?
教师的作用就是设计者、监督者。
斯金纳认为 “程序教学是指一种类型的学习经验, 这种学习经验对学生来说,‘程序’代替了 教师,‘程序’通过一套事先设计好的,有 一定顺序的特定行为, 使学生按照教师期 望的方式去行动”。 基本过程是学习程序的呈现过程,表现为刺 激—解答(反应)—确认(强化)—进展。 程序教学就是利用教学机器所进行的教学。
不可能代替教师 教学机器“是教师用来节省时间与劳动的 绝妙装备。教师让机器负担某种机械的性 能时,他会像一个不可缺少的人那样发挥 其适当的作用。他可以比以前教更多的学 生”
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以观察到 的行为,而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意识和精神。 1913年,华生发表了著名论文 《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 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
John Watson, 1878-1958
系统脱敏法实例——害怕兔子
在信任的成人陪同下,先看兔子的照片,谈 论兔子。
随后在边讲故事边玩有趣的游戏,或给孩 子吃喜爱的食物时,让他远远地观看笼中 的兔子。
一、新行为主义教育理论产生的背景
(一)行为主义的困境
条件反射研究演变成经典条件作用 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作用的学习原理,提供了 以后美国行为学派刺激—反应(S-R) 巴甫洛夫, 1849- 心理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1936,俄国生理学家,
提出条件反射理论, 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 大的人物之一。
核心原则:科学是社会成员意见一致的知 识。只有以那些公开的和可以重复的操作 为根据的构思才为科学的体系所容纳。
(三)美国的社会现状
提高生产效率,维持社会秩序 教育质量低,迫切需要改革 影响到国家科学发展,1957年苏联卫星上 天,美国教育急寻出路与对策
二、新行为主义的
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
斯金纳(1904-1990)
第三讲 新行为主义教育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程序教学
一、新行为主义教育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 三、新行为主义教育理论的评价
1954年,哈佛大学教授斯金纳发表《学习的 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详细地介绍了他 所研究的教学机器理论出发点和在教学中的 具体运用。文章结尾处预言: “我们就可以满怀信心地展望一种学 制,它的任务的性质明确,方法万无一失, 并且受到由教育本身培养出来的有教养和有 为的公民们的热烈支持”。 今天,教学实践领域获得了长足的进展, 简单的教学机器已被计算机辅助教学所取代, 斯金纳的预言也被实践所证实。
(一)学习理论 2、强化理论
强化与强化物:强化物是指能够增加反应可能性的刺 激。通过强化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就叫做强化。 强化物的种类:(1)原发性强化物。包括食物、饮 料及其他实物等。 (2)继发性强化物。指通过学习得来的强化物:① 活动性强化物,如玩球、看画册、绘画、游戏、过生 日等;②社会性强化物,如赞扬、拥抱、微笑、抚摸 等;③一般性强化物,如钱、代币(五角星、红花、 小红旗)分数、等级等。 教学中如何运用?
新行为主义教育理论是依据行为主义心理学阐述教 育问题的教育思想流派。
新行为主义教育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的美国, 60年代盛行于美国等国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 理学家斯金纳和加涅。 提出操作性的学习理论,重视强化在学习中的作用, 推行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 有缺陷,但对当今教育仍有影响。
2、强化理论 (1)强化列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