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行为主义教育
新行为主义教育也是一种有一定影响的现代欧美教育思潮,它是依据行为主义心理学阐述教育问题的教育思想流派。
新行为主义教育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的美国,60年代盛行于美国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
(一)新行为主义的产生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早期行为主义无视有机体的内部过程,引起了不少人的非难和反对。
在行为主义阵营内部也就出现了一批改造和发展早期行为主义的人物,他们先后提出自己的理论体系,以求摆脱这种困境。
例如托尔曼首先提出了“中介变量”的概念等。
另一方面原因是由于操作主义哲学思潮对新行为主义者的影响。
(操作主义以探讨科学体系的严密性和精确性为宗旨,强调“操作分析”的方法,认为由于测量操作的方式不同,同一客观概念并不总是具有同一的意义。
人类通过科学所能得到的知识,仅仅是人们所进行的种种测量、观察、记录、运算等操作的结果。
)
(二)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托尔曼的目的性行为主义,认为行为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倾向性及受教育的特征,托尔曼指出,“行为所固有的目的和认知,按其定义来说,是完全客观的东西”。
托尔曼认为在整体水平上进行行为的心理分析,就是要推断出介于实验变量与行为变量之间的中介过程,由此提出了“中介变量(S-O-R)”——认知地图。
赫尔的行为原理,他反对华生的S-R公式和托尔曼的行为的目的性与认知性,同意托尔曼的中介变量和整体行为,重视需要和驱力,构建了假设-演绎行为主义。
他把学习定律加以数量化,坚持和发展严格客观的行为主义途径。
斯金纳,作为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发展了巴甫洛夫和桑代克的研究,揭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
他设计的用来研究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实验装置“斯金纳箱”,被世界各国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广泛采用。
他根据对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强化作用的研究发明了“教学机器”并设计了“程序教学”方案,对美国教育产生过深刻影响,被誉为“教学机器之父”。
(三)新行为主义教育的主要理论
1、教育就是行为塑造
新行为主义教育家认为有机体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
基于刺激型条件反射—应答性行为
基于操作型条件反射—操作性行为
学习过程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
教育和教学就是塑造人的行为。
2、程序教学
一切有机体的学习过程都表现出非常相似的属性。
采用两种方法去控制学生的行为:
●安排好强化列联义塑造学生的行为。
●提供强化,使行为在长时间内保持在一定的强度水平上。
基本原则:积极反应、小步子、及时强化、自定步调
3、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教学机器
新行为主义教育家认为,为了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到及时的和足够数量的强化,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和技术。
对人类学习过程的最有效的控制应该得到工具的帮助,提供积极地强化条件。
即使用依据程序教学理论设计的机械装置—教学机器。
4、教育研究应该以教和学的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
①.观察教的行为与学的行为的关系,选择和判断教法的有效性
②教育目的行为化后,从学生的行为的改变程度判断教学的效果
(三)对新行为主义教育的评价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新行为主义教育也有助于学习理论的发展,也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但是,由于忽视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差别,以及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机械刻板的特征而受到了人们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