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元代南戏

元代南戏


高明《琵琶记》
用清丽之词,一洗作者之陋,于是村坊小伎, 进与古法部相参,卓乎不可及已。相传:则成 坐卧一小楼,三年而后成。其足按拍处,板皆 为穿。尝夜坐自歌,二烛忽合而为一,交辉久 之乃解。好事者以其妙感鬼神,为瑞光楼旌之。 我高皇帝即位,闻其名,使使征之,则诚 佯狂不出,高皇不复强。亡何,卒。时有以 《琵琶记》进呈者,高皇笑曰:‚五经、四书, 布、帛、菽、粟也,家家皆有;高明《琵琶 记》,如山珍、海错,贵富家不可无。‛
南戏成型
综合而成
南戏的体制特点:
(一)剧本结构:无固定出数,长短自由,
少则几出,多则几十出。 (二)在表演上,各种角色都可以唱,还有 对唱、轮唱、合唱;宫调音律的限制也不像 杂剧那样严格。 (三)在音乐上,以南曲演唱。王世贞《曲 律引》:‚北曲主劲切雄丽,南曲主清峭柔 远。‛

《书馆相逢》
[解三酲] 叹双亲把儿指望,教儿读古圣文章。似 我会读书的倒把亲撇漾,少甚么不识字 的到得终养。书,我只为你其中自有黄 金屋,反教我撇却椿庭萱草堂。还思想, 毕竟是文章误我,我误爹娘!

《书馆相逢》
[前腔)似我做个负久亏心台馆客,
倒不如守义终身田舍郎。白头吟记 得不曾忘,绿鬓妇何故在他方?书。 我只为其中有女 颜如王。反教我撇 却糟糠妻下堂。还思想,毕竟是文 章误我,我误妻房!
位。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此外;还有一种联章体称重头小令(摘翠); 带过曲。
王骥德《曲律》 “渠所谓小令,盖市并所唱小曲也。
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
其体式特征最主要的有三点,#由同一宫调的 若干首曲牌联缀而成,#各曲同押一部韵,# 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
张协状元第二出
(众)【烛影摇红】。(生)暂籍轧色。(众)
有。(生)罢!学个张状元似像。(众)谢了! (生)画堂悄最堪宴乐,绣帘垂隔断春风。 波艳艳杯行泛绿,夜深深烛影摇戏。(众 应)(生唱)
【烛影摇红】烛影摇红,最宜浮浪
多忔戏。精奇古怪事堪观,
文人整理本
明代始流行:
特色:移题到第一出下场后。
宋元四大南戏
《荆钗记》
《白兔记》
《拜月亭》
《杀狗记》
《琵琶记》
南戏之祖 元杂剧殿军
明清传奇的开山之祖
高明《琵琶记》

《次韵酬高应文》
曾向天涯钓六鳌,引帆风紧隔银涛。
江山有恨英雄老,天地无情雨露高。 七国游淡厌犀首,十年奔走叹狐毛。 争如蓑笠秋江上,自脍鲈鱼买浊醪。

得天独厚 成于温州
1:交通口岸
2:市民已工商业从业者为主
3:此地人善于经商;勇于闯荡拓展。
4:非传统大都市,无雅化约束。
祝允明《猥谈》
“数十年未,所谓南戏盛行,支为无端, 于是声音大乱…… 盖已略无合律、腔调。 愚人蠢工,询意更变,妄名‚余姚腔‛、 ‚海盐腔‛、‚戈阳腔‛、‚昆山腔‛ 之类。交易喉舌,趁逐抑扬,杜撰百端, 真胡说也。若以被之管弦,必至失笑。
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其
盛,刚自缙绅及闾阎歌咏者众。其备, 别自关、郑、白、马一新制作,韵共守 自然之音,字能通天下之语,字畅语俊, 韵促音调。现其所述,曰忠曰孝,有补 于世。其难,则有六字三韵:‚忽听一 声猛惊‛是也。诸公已矣,后学莫及。
元代散曲
一、散曲的兴起和特点
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
多加注音与注释 附加插图,所谓 ‚全像’ ‚ 全 相‛ 修改情节、文字。

剧本体质
题目
出目 副末开场 每出下场诗
《高文举珍珠记》副末开场
[鹧鸪天](末)拉友寻春郊野回,胸罗春景
发词蓓。珠玑万斛寒星斗,风月一襟饶壮 怀。 披逸史,搐骚材,悲欢离合巧安排。 寄语闾阎歌舞客,莫惊玉笛落江梅。 (向内问科)请问后房子弟.今日搬演谁家 故事,那部传奇?试说一声、庶知终始。 (内云)包文拯公案一条,高文举夫妻会合 珍珠记。(未云)待小子略道几句,足见全 文大意。
任中敏《散曲概论》
词静而曲动,词敛而曲放;词纵而

曲横;词深而曲广,词内旋而曲外 旋,词明柔而曲阳刚,词以婉约为 主,别体为豪放;曲以豪放为主, 别体为婉约。词尚意内言外,曲则 为言外而意亦外。
南戏文本
提纲本----舞台记录本---文人整理本
‚剧戏之行与不行,良有其故。庸下优人、 遇 文人之作,不惟不晓.亦不易易入口。村俗戏 本,正与其见识不相上下,又鄙猥之曲,可令 不识字人口授心得,故争相演习,以适从其 便。‛ 明王骥德

下官职判开封一郡黎民,今日早衙,门
前闹哄,不知甚事?左右过来。(净扮朱 令史介说关杀人)宁可昧神祗,不可失道 理。厅上官人唤,只是孙大杀人事走一 遭。(见外说关介)(外)这的是人命事,非 通小可,不打不招。(净)打了。(押生上 介)(生唱)
宋元南戏
一、南戏的源流和特点
南戏:
即南曲戏文的简称。是在东南沿海地区
发育成熟起来的,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 (旧名永嘉),故又称‚温州杂剧‛、 ‚永嘉戏曲‛。 南戏是民间艺人‚以宋人词而益以里巷 歌谣‛(《南词叙录》)构成曲牌连缀 体制,用代言体的形式搬演长篇故事, 从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兴艺术样式。
二十九出 乞丐寻夫
(三仙桥)
一从他每死后 ,要相逢不能够。 除非
梦里暂时略聚首。 苦要描描不就 ,暗 想象 ,教我未描先泪流 .描不出他苦心头; 描不出他饥症候 ;描不出他望孩儿的睁 睁两眸. 只画得他发飕飕 ,和那衣衫敝 垢。休休, 若画做好容颜 ,须不是赵 五娘的姑舅。
周德清(1277—1365)《中原音韵· 自序》
早期记载
“乃撰为戏文,以广其事。‛ 周密《葵辛杂识》
元钟嗣成《录鬼簿》(天一阁本)
”萧德祥,名天瑞,杭州人。以医为
业,号复斋。凡古文俱弹括为南曲, 街市盛行。又有南曲戏文。‛
《南词叙录》
“传奇,裴铏乃吕用之客。用之以道
术愚弄高骈,铏作传奇,多言仙鬼事 谄之,词多对偶。借以为戏文之号, 非唐之旧矣。‛
故事源起
《南词叙录》
“即旧伯喈弃亲背妇,为暴雷震死。
里俗妄作也。实为戏文之首。‛
早期南戏《赵贞女蔡二郎》
关于《琵琶记》
明田艺衡《留青日札》
有王四者,以学习。则诚与之友善,劝之仕。
登第后,即弃妻入赘于太帅不花家。则诚悔 之,闲作此记以讽谏。名之曰‘琵琶’者, 取其上‘四’字为王四云。元人呼牛为‘不 花’。 明王士祯《艺苑卮言》 高则诚《琵琶记》其意欲讥当时一士大夫, 而托名蔡伯喈。不知其说。
[长短句](末)高文举家贫学富,王百万重义 无嗣,街头赈济偶携归.亲女结为姻契。夫 妇关雎畅美.春闺一旦分离。龙头独步拜丹 阙。显得文章无比。因参温阁权相,苦苦逼 赘门媳。诈书一纸接前妻,金真来至京地。 张千搬斗是和非,磨灭他实难存.多感老奴 相替,书馆细说因依。米藏珍珠半颗,黑夜 里幸尔相期。高台明镜包大尹,耿直君前奏 启。一施一报定无疑,封赠团圆到底。 高文举家贫求谒,王百万重义疏财 金真女寻夫受苦.包龙图判断重谐
带过曲:
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如[雁
儿落带得胜令]、[骂玉郎带感皇恩采 茶歌]等,曲牌最多不能超过三首。 它是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一种特 殊体式。
散曲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 (一)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二)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 格。 (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元· 乔吉: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 尾六字是也。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 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陶 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引)
角色体制
《梦粱录》
义谓杂剧中末泥为长,每一场四人或五
人……末泥色主张.引戏色分付,副净 色发乔,副末色打诨。或添一人,名曰 装孤。 杂剧:末、旦、净、杂 南戏:生、旦、净、未、丑、贴、外
南戏角色
生旦为主
副末开场;插科打诨跑龙套;第三者评论 丑、净:插科打诨跑龙套 贴 :即副旦 外;即副生
‚鹘伶声嗽‛:永嘉一代优伶腔调。
《南词叙录序》
“北杂剧有《点鬼簿》,院本有《乐
府杂录》,曲选有《太平乐府》, 记载详矣。惟南戏无人选集,亦无 表其名目者,子尝惜之。客闽多病, 拙拙无可与语,遂录诸戏文名,附 以鄙见。‛
出现时间
1.明徐渭《南词叙录》:
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 女》、《王魁》二种实首之,故刘后村有 ‚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唱蔡中郎‛之勾。 或云:宣和间巳滥觞,其盛行则自南渡.号 曰‚永嘉杂剧‛,又曰‚鹘伶声嗽‛。 2.明祝允明《猥谈》: 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 杂剧。余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榜禁,颇述 名目,如《赵贞女蔡二郎》等,亦不其多。
舞台记录本
名曰‛掌记‘
代表:《张协状元》 《小孙屠》 其特点:开场四句题目
开场前临时演出 演出中多有临时动作念白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九山书会才人《张协状元》
题目: 张秀才应举往长安
呆小二村□调风月 王贫女古庙受饥寒 莽强人大闹五鸡山
张协状元第二出

(生上白)讹未。(众喏)(生)劳得谢送道 呵!(众)相烦那子弟!(生)后行子弟,饶个 【烛影摇红】断送。(众动乐器)(生踏场数 调)(生白)【望江南】多忔戏,本事实风骚。 使拍超烘非乐事,筑毬打弹谩徒劳,设意 品笙箫。谙诨砌,酬酢仗歌谣。出入须还 诗断送,中间惟有笑偏饶,教看众乐醄醄。 适来听得一派乐声,不知谁家调弄?)
(红纳袄子)


我穿的是紫罗襕,倒拘得我不自在,我 穿的是皂朝靴,怎敢胡去踹?你道我有吃的 呵。我口里吃几顿慌慌张张要办事的忙茶 饭,手里拿看个战兢兢怕犯法的愁酒杯。 倒不如严于陵登钓台,怎做得扬子云阁上 灾?似我这般为官呵,只管待漏随朝,可不 误了秋月春花也?干碌碌头又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