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南戏与《琵琶记》
蔡伯喈在京城生活这条线的人 蔡伯喈在京城生活这条线的人 用的是文采语言, 物,用的是文采语言,词句华 文采灿然,语言富于色彩, 美,文采灿然,语言富于色彩, 讲究字句的雕琢,典故的运用, 讲究字句的雕琢,典故的运用, 是一种高度诗化的语言, 是一种高度诗化的语言,是一 种高雅的语言。 高雅的语言。 的语言
南戏与杂剧在体制上的区别
一:杂剧分折,一本杂剧一般是四折一 杂剧分折,一本杂剧一般是四折一 分折 楔子,篇幅紧凑,情节集中;南戏分场 分场, 楔子,篇幅紧凑,情节集中;南戏分场, 或叫“ 一般以人物出场、 或叫“出”,一般以人物出场、下场为 界限,篇幅可长可短,但一般都比杂剧 界限,篇幅可长可短, 更长。 更长。 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的曲牌 每折限用一个宫调的曲牌, 二,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的曲牌,要 一韵到底;南戏的一出里面可以用不 求一韵到底;南戏的一出里面可以用不 自由换韵。 同的几套曲子,而且可以自由换韵 同的几套曲子,而且可以自由换韵。
剧情简介: 剧情简介:
蔡邕(字伯喈 与妻赵五娘新婚才 蔡邕 字伯喈)与妻赵五娘新婚才 字伯喈 两月,迫于父母之命进京赴考, 两月,迫于父母之命进京赴考,得中 状元。当朝牛丞相强欲招赘为婿, 状元。当朝牛丞相强欲招赘为婿,蔡 苦辞不从。时家乡遭饥荒, 苦辞不从。时家乡遭饥荒,赵五娘卖 发侍奉公婆,自己咽糠, 发侍奉公婆,自己咽糠,公婆发现后 抢糠而食噎死,赵五娘罗裙抱土筑坟, 抢糠而食噎死,赵五娘罗裙抱土筑坟, 画出公婆图像,身背琵琶上京寻夫, 画出公婆图像,身背琵琶上京寻夫, 在廊庙与牛丞相之女相会, 在廊庙与牛丞相之女相会,最后一夫 二妻团圆。 二妻团圆。
《琵琶记》
高 明
高明的生平
高明,字则诚, 高明,字则诚,自号菜根 道人。瑞安(今属浙江) 道人。瑞安(今属浙江)人。 他的剧作除《琵琶记》 他的剧作除《琵琶记》外, 还有《闵子骞单衣记》,已佚。 》,已佚 还有《闵子骞单衣记》,已佚。
高 则 诚 纪 念 馆
琵琶记的内容
《琵琶记》是根据早期的宋元 琵琶记》 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改编的。 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改编的。 原剧写“伯喈弃亲背妇, 原剧写“伯喈弃亲背妇,为暴雷 震死。 震死。”之后高明把蔡伯喈的形 象和故事的结局进行重大改造, 象和故事的结局进行重大改造, 使人物、主题、 使人物、主题、内容都发生了巨 大变化。 大变化。
赵五娘这条线的人物, 赵五娘这条线的人物,用的 这条线的人物 本色语言 自然朴实, 语言。 是本色语言。自然朴实,通 俗易懂,生活气息很浓。 俗易懂,生活气息很浓。不 讲究词藻的华丽, 讲究词藻的华丽,典故的运 用,词句的雕琢。这是一种 词句的雕琢。 接近于人民生活的语言。 接近于人民生活的语言。
四:音乐风格不同,杂剧音乐采用 音乐风格不同,杂剧音乐采用 北曲” “北曲”,主要在诸宫调的基础上形 有七声音阶,节奏急促, 成,有七声音阶,节奏急促,风格朴 实; 南戏则主要借重东南沿海一带的民歌 南戏则主要借重东南沿海一带的民歌 曲调,诸如“村坊小曲” 曲调,诸如“村坊小曲”、“里巷歌 一类,包括吸收一些宋词的调式, 谣”一类,包括吸收一些宋词的调式, 因而总体上属于“南曲”系统, 因而总体上属于“南曲”系统,有五 声音阶,节奏舒缓,风格轻柔婉媚。 声音阶,节奏舒缓,风格轻柔婉媚。
三:杂剧有旦本戏、末本戏之分; 杂剧有旦本戏、末本戏之分; 之分 南戏没有一定之规, 南戏没有一定之规,各种角色都可 以参加演唱,还可以合唱、对唱、 以参加演唱,还可以合唱、对唱、 轮唱,而且,杂剧一般是先白后唱, 一般是先白后唱 轮唱,而且,杂剧一般是先白后唱, 南戏则是先唱后白。 则是先唱后白 南戏则是先唱后白。 另外,杂剧的角色行当归为末、 另外,杂剧的角色行当归为末、旦、 是几个类别; 净、杂,是几个类别;而南戏叫做 “生、旦、净、丑”,只是一些角 出场人物一般比杂剧少。 色,出场人物一般比杂剧少。
她善良朴素、刻苦耐劳, 她善良朴素、刻苦耐劳,在 饥荒年岁,典尽衣衫,自食 饥荒年岁,典尽衣衫, 糟糠,独力奉养公婆, 糟糠,独力奉养公婆,后又 营葬筑坟, 营葬筑坟,忍受了常人无法 承爱的磨难。在她身上, 承爱的磨难。在她身上,体 现了古代中国妇女的优秀品 德。
(三)张广才
他是中华民族优秀品德“ 他是中华民族优秀品德“义”的化身。 的化身。 饥荒年间, 饥荒年间,他将得到的救济粮分一半给赵五 帮助她一家度日。蔡公蔡婆死后, 娘,帮助她一家度日。蔡公蔡婆死后,他又 赠送棺材,帮助这个弱女子葬送公婆。 赠送棺材,帮助这个弱女子葬送公婆。他救 人于危难之中,有恩于人还不图报答。 人于危难之中,有恩于人还不图报答。他那 颗同情苦难之心,救人危难之心, 颗同情苦难之心,救人危难之心,助人为乐 之心,是中华民族的善良之心,仁爱之心, 之心,是中华民族的善良之心,仁爱之心, 无私之心在闪闪发光。 无私之心在闪闪发光。
四:《琵琶记》的语言 琵琶记》 文采和本色两种兼备
能配合人物不同的处境以及两条 戏剧线索的开展, 戏剧线索的开展,运用两种不同 风格的语言。赵五娘一线, 风格的语言。赵五娘一线,语言 本色;蔡伯喈一线,词藻华丽。 本色;蔡伯喈一线,词藻华丽。 这表明作者充分注意到语言与环 性格、心理的关系。 境、性格、心理的关系。
宋元南戏与《琵琶记》 宋元南戏与《琵琶记》
南戏 琵琶记》 《琵琶记》作者生平 琵琶记》内容简介 《琵琶记》内容简介 琵琶记》 《琵琶记》人物分析 琵琶记》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琵琶记》 《琵琶记》的现实意义
南 戏
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 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 的简称 原是浙江温州一带的地方剧种, 原是浙江温州一带的地方剧种, 早在北宋末年已开始在江浙等 地域流行,当时叫做“ 地域流行,当时叫做“温州杂 永嘉杂剧” 剧”或“永嘉杂剧”。是一种 与北杂剧体制有明显不同的综 合性表演体系。 合性表演体系。
元代南戏较著名 的作品还有《荆钗 的作品还有《 记》、《白兔记》、 白兔记》 《拜月亭记》、《杀 拜月亭记》 狗记》等,后人称为 狗记》 四大南戏,在明清时 四大南戏, 期传演甚广,影响深 期传演甚广, 远。
在南戏作品中, 在南戏作品中, 琵琶记》 《琵琶记》以其耀眼 光辉, 光辉,不仅影照着当 时的剧坛, 时的剧坛,而且笼罩 着整部戏曲的历史。 着整部戏曲的历史。 在元代, 在元代,它是戏曲创 作的殿军; 作的殿军;对明清两 代而言, 代而言,它是传奇的 开山之祖。 开山之祖。
蔡家——赵五娘: 赵五娘: 蔡家 赵五娘 独守空房——苦度灾荒 苦度灾荒——乞讨寻夫 独守空房 苦度灾荒 乞讨寻夫
一边是蔡伯喈功成名就入赘相 步步高升, 府,步步高升,一边是赵五娘 形单影只苦度灾荒,乞讨寻夫; 形单影只苦度灾荒,乞讨寻夫; 一边是蔡伯喈骏马雕鞍、 一边是蔡伯喈骏马雕鞍、赏遍 皇都,一边是赵五娘独守空房, 皇都,一边是赵五娘独守空房, 对镜忧叹; 对镜忧叹;
《琵琶记》在人物塑造方面 琵琶记》 人物塑造方面 的成就,很值得我们注意。 的成就,很值得我们注意。蔡伯 喈和赵五娘形象的出现, 喈和赵五娘形象的出现,说明在 元代后期, 元代后期,戏剧舞台逐步摆脱了 单线平涂的类型化的写法 的类型化的写法, 单线平涂的类型化的写法,注意 多角度地展示人物个性和内心世 多角度地展示人物个性和内心世 界,在形象创作史上揭开了新一 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由此可见, 由此可见,剧本的主 旨就是要通过宣扬忠孝节 义的道德观念, 义的道德观念,达到进行 封建教化的目的。 封建教化的目的。
《琵琶记》人物性格分析 琵琶记》
蔡伯喈
赵五娘
张广才(张大公) 张广才(张大公)
(一)蔡伯喈: 蔡伯喈: 1、软弱的古代知识分子的 典型。 典型。 忠孝两重的正面人物; 2、忠孝两重的正面人物; 优柔寡断、 3、优柔寡断、委曲求全的 软弱性格; 软弱性格;
一边是蔡伯喈相府洞房花烛, 一边是蔡伯喈相府洞房花烛, 一边是赵五娘郡里请粮被夺; 一边是赵五娘郡里请粮被夺; 一边是蔡伯喈闲庭深院、 一边是蔡伯喈闲庭深院、抚琴 吟诗,一边是赵五娘自餍槽糠、 吟诗,一边是赵五娘自餍槽糠、 公婆猝亡; 公婆猝亡; 一边是蔡伯喈中秋赏月、 一边是蔡伯喈中秋赏月、绮席 酒阑,一边是赵五娘剪发买葬、 酒阑,一边是赵五娘剪发买葬、 血指筑坟。 血指筑坟。
三不从
辞试 父不从 从之 辞婚 相不从 从之 辞官 君不从 从之 生不能养 死不能葬 葬不能守
三不孝
(二)赵五娘: 赵五娘: 孝妇贤妻的典型: 1 、 孝妇贤妻的典型 : 赡养 公婆,忍辱待夫; 公婆,忍辱待夫; 忍辱负重, 吃苦耐劳, 2 、 忍辱负重 , 吃苦耐劳 , 敢于负责,自我牺牲。 敢于负责,自我牺牲。
主题: 主题:只看子孝共妻贤
作者的写作动机十分清楚, 作者的写作动机十分清楚, 第一出“副末开场” 第一出“副末开场”明确提出 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 “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 只看子孝与妻贤” “只看子孝与妻贤”的创作主 并在“题目” 张,并在“题目”中对剧中的 几个主要人物作出定评: 几个主要人物作出定评:“极 富极贵牛丞相, 富极贵牛丞相,施仁施义张广 有贞有烈赵真( 才。有贞有烈赵真(贞)女, 全忠全孝蔡伯喈。 全忠全孝蔡伯喈。”
如赵五娘的唱词:
糠和米,本是两倚依, 糠和米,本是两倚依,谁人簸扬 你作两处飞?一贱与一贵, 你作两处飞?一贱与一贵,好似奴家 共夫婿,终无见期。( 。(白 丈夫, 共夫婿,终无见期。(白)丈夫,你 便是米么,( ,(唱 米在他方没寻处。 便是米么,(唱)米在他方没寻处。 奴便是糠么,( ,(唱 (白)奴便是糠么,(唱)怎的把糠 救得人饥馁?好似儿夫出去, 救得人饥馁?好似儿夫出去,怎的教 供给得公婆甘旨?( 前腔》 ?(《 奴,供给得公婆甘旨?(《前腔》)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琵琶记》
中兴之祖 三不从” “三不从”与不忠不孝 结构:双线并进 结构: 琵琶记》 《琵琶记》的语言 琵琶记》 《琵琶记》的戏剧冲突
一:中兴之祖 确立了“不关风化体, 确立了“不关风化体,纵 好也徒然” 创作思想; 好也徒然”的创作思想; 以自己的文学修养, 以自己的文学修养,提高 了南戏的文学品位, 了南戏的文学品位,使南 戏成为与杂剧以及其他经 典文学样式并驾齐驱的水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