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文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6页,共30小题,第Ⅱ卷为第7页至第8页,共2大题。
请将第Ⅱ卷答案答在答题纸相应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上交。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与“大一统”局面出现之间的关系是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B.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C.为政治上的统一赋予神权色彩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
下列各项中符合该学派观点的是A.“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B.“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而不义之辩乎?”C.“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D.“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3. 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
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4.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5.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史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
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①西周实行宗法制②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③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④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A. ①④B. ②③C.②④D.①③6. 体现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是A.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B.强本节用,人给家足C.不辨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D.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7.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汉武帝“更喜欢儒家的是‘三纲五伦说’”;朱熹在后世影响最大的著作是《家礼》,并且在他及其他理学家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劝孝文》《劝学文》《谕俗文》等。
由此可见,南宋与西汉相比在“三纲五常”方面的最大区别在于A. 由服务于统治者到服务于民众 B. 用理来论证其合理性C. 注重民族性格的培养D. 儒家伦理道德普及化、通俗化8. 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
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A.孔孟之道的影响B.老庄哲学的影响C.韩非思想的影响D.墨家学说的影响9. 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①汉代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②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③明清时期的儒学家将儒学神圣化④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A.①②B.①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0.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11. 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这说明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12. 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这说明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A.根植于高度繁荣的农耕经济B.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本质上是传统思想的继承发展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13.《唐律疏议》规定“一准乎礼”,通过引经决狱、引礼入律的方式,将儒家思想贯彻到立法、司法、守法的整个过程中。
这一规定反映的本质是A.儒家思想是古代法制的基本原则B.儒家思想等同于古代的法律制度C.中国古代已建成法制社会D.儒家思想促进了中国近代法制和民主政治的发展14.据邓洪波等《中国书院制度研究》统计,清代创建书院3868所,分布在今全国31个省区,其中,浙江、四川、广东及江西的书院数量名列前4位,台湾、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边疆地区书院也有所发展。
这则统计资料我们可以用于研究①儒学影响的扩展②文化中心的南移③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④西部文化的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5. 史学家评说黄宗羲思想“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道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下列黄宗羲思想中属于“新见”的是A.民本思想B.保留君主制C.工商皆本D.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16.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己,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A.孟子的“仁政”B.黄宗羲的“人民为主”C.朱熹的“格物致知”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17.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贤者曾留下睿智的言论。
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符合的是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之人之父”。
要“知行合一”。
乙:“工商皆民之本”。
“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辟邪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王阳明、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D.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18.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大起大落。
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冷遇;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康有为把孔子装扮成改制的先师;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当今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花。
这说明儒家思想的扬弃归根结底取决于A.统治者个人喜好B.当时的经济状况C.文人学者的喜好D.时代发展的需要19. 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发展情况示意图。
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a处处于低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政策的影响B.b处处于高潮是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推动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的冲击D.d处处于高潮是受黄宗羲等批判专制思想的推动20.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其中“经”的地位较高。
从汉至唐,《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
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重文轻武观念渐趋兴盛B.民本思想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21.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内涵分别是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B.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D.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22. 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
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什么绘画的特点A、原始岩画B、汉代帛画C、文人画D、民间绘画23. 以“人”“言”构形“信”字在商周时期并未出现,到春秋才产生。
于此相应,对干“信”这个概念也是从记载春秋历史的《左传》一书开始,该书共有24处记载了诸侯、卿大夫等遵守承诺、盟誓的事例。
人言为信在稳定秩序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上述史实的背景是A.注重道德规范的儒家思想被统治者广泛接受B.王室衰微,礼崩乐坏C.成熟的文字在春秋时期出现D.《左传》作者发明了“信”字24. 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认为:“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叙述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①以理学为核心的新儒学形成②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取得重大进步③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④风俗画成为画坛的亮点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25. 15世纪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
”“这项神圣的艺术在日耳曼已生根发芽,应移植到罗马。
”这里说的“发明”是指A.造纸技术B.赞助出版C.活字印刷D.装订书籍26. 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C.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27.“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这是清代《弟子规》中的句子,反映了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全面发展B.注重儒家伦理教育C.提倡进行家庭教育D.渗透天人感应思想28. 《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与“万艳同悲”。
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A、爱国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29.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白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
它反映出明代出现A. 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 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C. 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 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30. 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此话的主要含义是A.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成就B.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C.指出各个朝代的文学成就D.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材料题31.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