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空心轴内外径比为0.6。求空心轴和实心轴的重量比。
D=200
D1 d1
解:(1)确定空心轴尺寸

max
M W
32
D13 (1
0.64
)
7.9
104
D1 210 mm
(2)比较两种情况下的重量比(面积比):
A空 A实
4
D12 (1 D2
2)
2102 (1 0.62 ) 2002
0.7
4
由此可见,载荷相同、 max要求相等的条件
M z ydA M
A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公式推导
E y
N dA 0
1
A
M y zdA 0 2 M z ydA M 3
A
A
将应力表达式代入(1)式,得
N
A
dA
E
A
ydA
0
Sz ydA 0
A
上式表明中性轴通过横截面形心。
将应力表达式代入(2)式,得
A z
dA
E
yzdA
2. 纯弯曲时的变形特征
(1)各纵向线段弯成弧线,且部分纵向线段伸长, 部分纵向线段缩短。
(2)各横向线相对转过了一个角度,仍保持为直线。 (3)变形后的横向线仍与纵向弧线垂直。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概述
3. 纯弯曲时的基本假设
(1)平截面假设( Plane Assumption )
(a) 变形前为平面的横截面变形后仍为面上无剪应力
(2)纵向纤维间无正应力
纵向纤维无挤压
横截面上只有轴向正应力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公式推导
1. 变形几何关系
M
M
z x
y
中性轴(Neutral Axis)
中性层(Neutral Surface)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公式推导
b1'b2' yd
b1b2 dx O1O2 O1'O2' d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公式推导
纯弯曲时横截面上任意一点的弯曲正应力 E y
3. 静力平衡关系
横截面上内力系为垂直于 M 横截面的空间平行力系。
这一力系向坐标原点O简化, 得到三个内力分量。
N dA 0
A
M y zdA 0
A
zM
O
dA x
dA
y
z
y
dN dA dM y zdA dM z ydA
截面梁,上述尺寸比例接近最佳比值。
的实心圆,试计算轴内横截面上最大正应力。
30 kN·m D
L
M
30 kN·m
分析:纯弯曲
max
M W
解:(1)计算W
W D3 2003 109 7.9104 m3
32
32
(2)计算 max
max
M W
30 103 7.9 104
38.2 MPa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例题
[例2] 在相同载荷下,将实心轴改成max 相等的空心轴,
( y)d d y
d
d
dx
M
M
O1
O2
b1
b2
直梁纯弯曲时纵向线段的线应变与它到中性层的距离成正比。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公式推导
距离中性层为y的纵向纤维的应变 y
2. 物理关系( Hooke 定律)
M
E
E y
中性轴 z
O
x
y
结论:直梁纯弯曲时横截面上任意一点的弯曲正应力, 与它到中性层的距离成正比。即沿截面高度, 弯曲正应力按线性规律变化。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Normal Stresses During Pure Bending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刘荣梅 2020年5月24 日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概述
1. 问题的提出
一、概述
如何简化出火车车轮轴的计算模型? 如何计算火车车轮轴内的应力? 如何设计车轮轴的横截面?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概述
平面弯曲( Plane Bending)
纯弯曲( Pure Bending) —— 弯矩为常量,剪力为零
(如图中AB 段 )
横力弯曲(Transverse Bending) —既有弯矩,又有剪力
P
P (如图中AC 段和BD 段 )
a
a
CA
BD
Q
P
C A
B Dx
P
P M
A C
BD x
Pa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概述
A
0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公式推导
E y
M z ydA M 3
A
将应力表达式代入(3)式,得
M ydA E y2 dA
A
A
A y 2 dA I Z
1 M
E Iz
纯弯曲时横截面上弯曲正应力的计算公式 My
➢公式应用条件:
Iz
直梁
纯弯曲
线弹性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例题
[例1]如图所示的悬臂梁,其横截面为直径等于200mm
下,采用空心轴节省材料。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结论与讨论
思考 从圆木中锯出的矩形截面梁,矩形的高:宽=?
才能最有效利用材料?

d h
b
李 诫 《 营
以 二 分 为 厚 。 ”
随 其 广 分 为 三 分 ,
凡 梁 之 大 小 , 各

意为矩形梁木的高:宽=3:2。
法 式

试用弯曲正应力条件证明:从圆木锯出的矩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