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_第五节_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第三章_第五节_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不平衡性。
• 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 • 具有自身的规定性,这一规定性具是指教 • 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教
• 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的思想、制度 、内容和方法,尽管受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 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但同时又是从以往的 教育发展而来的,都与传统的教育有着渊源关 系,都带有自己发展历程中的烙印。
正因为如此,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 平相同或相近的国家,却有着不同特色的教育; 而不同国家往往也具有一些共同的教育特点。
3、教育具有与政治、制度和生产力 发展的不平衡性。两者并非完全同步。 这有两种情况: 一是教育的思想和内容落后与政 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 当旧的政治经济制度消亡之后,与之适 应的教育思想和内容,并不立即随之而 消亡,还会残存一个时期。如在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社会里,还残存有剥削阶 级的教育思想。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他除了与上述 的各种社会现象密切联系外,还具有它自身的特点, 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 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等能动 作用。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育具有与政治、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
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认识到了社会发展的 规律,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预见到教育 大众的方向,在旧的政治经济制度下,也 可能出现新的思想。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也就是说 教育可能超前或滞后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 产力等其他社会子系统,从而体现其相对 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明,不能仅仅从社会 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去考察教育,还必须 从教育内在的、特有的规律性去考察教育, 更不能简单地照搬解决政治、经济等方面 的方法去解决教育问题。因此,第一,教 育必须坚持自己独立的品格。教育就是教 育,不能混同与其他社会活动要坚持、 坚守“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培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