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5年下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三章-第五章
2015年下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三章-第五章
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第一,协调任课教师的教育影响; 第二,协调学校领导的教育影响; 第三,协调班委会的教育影响; 第四,协调少先队或共青团的影响; 第五,协调学生家庭的教育影响; 第六,协调社会教育影响。
6.操行评定 操行评定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方法,操行评定的目的在于教 育儿童奋发向上,肯定优点,找出缺点,指出努力的方向,鼓励儿童 上进;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以便与老师密切配合,共 同教育儿童;帮助班主任总结工作经验,找出问题以改进工作。
(5)将比较完善的活动计划写成文字,并予以公布。
班级管理计划的表述形式大体上有两种:文字表述和 表格表述。文字表述形式的班级管理计划包括标题、 内容和落款三个组成部分。表格表述与文字表述形式 一样,但第二部分用表格来呈现。
2.组织实施 组织实施就是围绕班级管理计划的目标,建立组织系 统,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以实现高效运行的活动。 主要包括: (1)机构建设与任务落实; (2)人员安排与指导教育; (3)行为协调与工作控制。
4.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班主任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使教 育资源合理地配置,实现整体优化效应。贯彻这一原 则要求班主任做到:
(1)树立全局观念;
(2)协调各种因素,保证学生的成长;
(3)分工协作,统一指挥。
班级管理的模式(重点) (一)常规管理
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 级的经常性活动。
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及方法(重点)
1.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学 生群体的了解两个方面。
班主任一般采取四种方法了解和研究学生:
(1)观察法[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最基本的方法。]:这 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 (2)谈话法:这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管理班级时常 用的一种方法。通过集体谈话和个别谈话深入了解真 实可靠的信息。 (3)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心理学中常讲到此法。 如,小孩子喜欢画画,]法:班主任可以通过书面问卷 调查、心理测验等书面材料以及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 (4)调查访问:这是一种间接了解[如,问同桌,问 家长。]学生的方法。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走访学生 前任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等,了解学生个体或群体的成 长经历,深入了解有关背景原因。
拓展:课外活动的分类 1.根据学校课外活动的内容分类: (1)科技活动;(2)学科活动;(3)文体活动; (4)课外阅读活动;(5)游戏活动; (6)社会活动;(7)主题活动。 2.根据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分类: (1)个人活动;(2)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是课外 活动的基本形式。] (3)群众性活动。
7.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班主任工作总结是指班主任对一个时间段(一般是一 学期,或一学年)的整个班级工作过程、状况和结果 根据一定的标准做出全面的、恰如其分的评估。
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全面总结[这学年的事儿。] 和专题总结[本学年某一个方面的工作总结,如,教学、 德育等]两种。
班级管理的原则主要有: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班主任必须按照班级管理的规律开展 班级教育和管理工作。班级管理的基本规律可概括为 “人—人—人”关系,即班主任通过做人的工作而最 终促进人的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班主任要做到: (1)了解和研究班级管理的基本规律; (2)了解和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规律; (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四)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班级教育活动主要是由日常性的教育活动与阶段性的 教育活动两部分组成的,所涉及的内容有主题教育活 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
班主任在组织各种教育活动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 求,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注意形式的适龄化,力争把 活动开展过程变成教育过程。
(五)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2.民主性原则
民主性原则是指班主任发扬民主,吸收学生相关人员 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坚持这一原则,不仅能够培养现 代人所需要的品质,而且能激发学生及相关人员工作 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贯彻这一原则,班主任 要做到: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2)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精神;
3.自觉性原则 自觉性原则是指班主任启发学生的自觉性,使学生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管理与自我管 理中成长。贯彻这一原则要求班主任做到: (1)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2)健全学生的自我管理组织机构; (3)选拔和培养自我管理的骨干; (4)建立健全自我管理规章制度; (5)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班级的功能
班级的功能是由其结构和特点决定的。班级是一 种社会组织,也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群体,这就决定 了班级组织既具有社会文化功能,又具有个体化功能。
1.班级组织的社会文化功能 (1)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 (2)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3)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 (4)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
(三)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班级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 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班主任在刚接到一个班 级时,首先就要做好这项工作。在建立正常秩序的过 程中,教师要依靠班干部的力量,由他们来带动全班 同学;一旦初步形成了班级秩序,不要轻易去改变它; 不断让学生体验到正常的秩序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所 带来的便利与成效。
1.制定计划
班主任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的步骤:
(1)明确教育目标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的意义。
(2)分析班级情况,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了解 学生的需求。
(3)构思班级活动计划的基本框架,包括活动的目 的、名称、内容、主题、形式、方法、时间、地点和
(4)就活动计划的基本框架让全体学生或班干部讨 论,由学生参与制定计划,确定班级活动计划的思路。
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 志。班集体的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 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 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激励的作用,是教育集体成 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精 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
例题:破窗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意义?
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
A.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B.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C.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D.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答案:C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含义 班级管理的环节 班级管理的内容(重点) 班级管理的功能 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重点) 班级管理的模式与方法(重点) 班级管理中的对策与问题
班级管理含义
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
班集体 班集体的含义 班集体的特征 班集体的作用
班集体的含义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 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 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良好的班集体的特征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 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 4.据一定的标准对班级工作进行状态确 定和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具有鉴定、导向、激励作 用。评价的中心内容是对学生发展的操行评定。
操行评定是按一定标准,以等级和评语等形式,定期 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和文体活动等方面表现 作出的评价。
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是: (1)动员与准备; (2)操行评定的具体操作; (3)评定结果的分析处理; (4)评定谈话; (5)写好操行评语。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具体要求,对班 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 现各种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因此,班级管理 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 分的、全面的发展。
班级管理的过程
班级管理过程包括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评 价总结三个基本环节。
班会活动的特点:集体性、自主性和针对性 班会的种类:常规班会、生活班会和主题班会
(2)课外活动是根据受教育者的需要和自己的努力 以及教育教学的需要,在教育者的直接或间接指导下, 来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活动。
课外活动的特点:
①活动上的自主性;②组织上的自愿性、选择性;③ 内容上的广泛性;④形式上的多样性、灵活性。
2.班级的个体化功能 (1)促进发展功能; (2)满足需求的功能; (3)诊断功能; (4)矫正功能。
班级的教育意义
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性,以 及良好的思想品德。
第二,有利于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相 互帮助,相互合作,提高效率,培养社会交往;
第三,可以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情感需要、交 往需要。
班级管理的内容 1.班级目标管理 2.班级组织建设 3.班级活动管理 4.班级教学管理 5.班级常规管理 6.班级环境管理 7.班级心理管理
班级管理的功能 1.班级管理的社会化功能 2.班级管理的个性化功能 3.班级管理的教育性功能
班级管理的原则(重点)
班级管理的原则是根据班级管理规律和实践经验制定 的,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班 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有利于教育原则。[★班级管 理原则的首要原则。]
在实现班集体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班级成 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 的过程。
(二)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 养积极分子。这就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及 时发现并选拔出热心为集体服务,团结同学且具有一 定管理能力的学生干部;其次,教师应把对积极分子 的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
班主任是指在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
思想、学习、健康与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 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 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 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一)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二)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三)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