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福州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福建省福州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福州一中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第四学段模块考试(期末)高一语文学科必修3、4模块试卷(完卷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默写(26分)1.请按提示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每小题2分,共26分)(1)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行》)(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3)位卑则足羞,。

(《师说》)(4)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

(《窦娥冤》)(5)云树绕堤沙,,天堑无涯。

(《望海潮》)(6)《蜀道难》中,李白以夸张的手法写出峡谷中水石相激、声响巨大的两句是:“,。

”(7)《登高》一诗中表现杜甫年老多病、霭泊异乡的两句是:“,。

”(8)《过秦论》结尾用一个盲简意賅的句子高度概括秦亡的历史教训,这个句子是:“。

”(9)苏轼在《定风波》上阕中用“”一句结尾,表达对一生坎坷遭遇的乐观坦然的态度。

(10)《醉花阴》一词中,李清照用陶渊明采菊的典故,写自己中秋饮酒赏菊的一句是:“”。

(11)蘭相如不愿与廉颇相争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二、课内基础(9分)2.下列字词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斧钺(yuè)弩马锲(qì)而不舍贻(yí)笑大方B.凝噎(yè)冠冕鲸(jīng)鲨弃甲曳(yè)兵C.骐骥(jì)箫瑟度(dù)长絮大羽扇纶(guān)巾D.玉簪(zān)料峭乍暖还(huán)寒扪参(shēn)历井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运用比喻说理,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使文章形象而富有说服力。

B.《过秦论》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鳄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指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以此劝谏汉文帝实行仁政。

C.在正反对比手法的运用上,《劝学》很有特色,如用朽木不折与金石可使作对比,说明学习要善于积累的道理;又用蚓和蟹作对比,说明学习要坚持不懈的道理。

D.韩愈在《师说》中高度概括地提出了教师的职责.文中所包含的能者为师、不耻下间、尊重老师、奖掖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白《蜀道难》中“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两句回顾了秦国开凿蜀道的史实,意在写出秦人开辟蜀道的艰辛。

B.《仓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怀古词,作者借咏史表达了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仰基之情,又联系到自己的现实处境,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C.《琵琶行》中写琵琶女的身世,普详而今略:写白居易的身世,昔略而今详。

这样的写法,让二者互相映衬,构思精巧。

D.《醉花阴》上片“薄雾浓云愁永昼”、“佳节又重阳”中的“永”和“又”字具有很浓的感情色彩,突出地表达了词人的伤感孤独之情。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完成5~8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目:“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壁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日:“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泰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与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日:“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感,不敢不献。

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庭,引赵使者蔺相如。

相如至,谓秦王日:“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5.下列对文中字词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B.相如因持璧却立却:后退C.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害怕D.礼节甚倨倨:做慢6.下列选项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3分)A.传以示美人及左右B.璧有瑕,请指示王C.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D.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7.下列加点词语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乃使其从者衣.褐B.赢粮而景.从C.内.立法度,务耕织D.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8.把下面一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四、小说阅读(12分)阅读(红楼梦》片段,完成9~11题。

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今秋又遇贾母高兴,多游玩了两次,未免过劳了神,近日又复嗽起来,觉得比往常又重,所以总不出门,只在自己房中将养。

有时闷了,又盼个姊妹来说些闲话排遣,及至宝钗等来望候他,说不得三五句话又厌烦了。

众人都体谅他病中,且素日形体娇弱,禁不得一些委屈,所以他接待不周,礼数粗忽,也都不苛责。

这日宝钗来望他,因说起这病症来。

宝钗道:“这里走的几个太医虽都还好,只是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不如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治好了岂不好?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不是个常法。

”黛玉道:“不中用。

我知道我这样病是不能好的了。

且别说病,只论好的日子我是怎么形景,就可知了。

”宝钗点头道:“可正是这话。

古人说‘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养精神气血,也不是好事。

”黛玉叹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

今年比往年反觉又重了些似的。

”说话之间,已咳嗽了两三次。

宝钗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

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

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

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慣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

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

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

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

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

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

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

你方才说叫我吃燕窝粥的话,虽然燕窝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

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

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耽耽,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

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宝钗道:“这样说,我也是和你一样。

”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

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

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

”宝钗笑道:“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

”黛玉听了,不觉红了脸,笑道:“人家才拿你当个正经人,把心里的烦难告诉你听,你反拿我取笑儿。

”宝钗笑道:“虽是取笑儿,却也是真话。

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

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

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

咱们也算同病相怜。

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你才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了,只怕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

”黛玉忙笑道:“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

”宝钗道:“这有什么放在口里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候罢了。

只怕你烦了,我且去了。

”黛玉道:“晚上再来和我说句话儿。

”宝钗答应着便去了,不在话下。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五回9.下列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宝钗对药方饮食的建议,尤其是指出药方中过多的两味药材------人参与肉桂,体现出她对黛玉真诚的关心,也体现宝钗的博学多识。

B.第三段黛玉对宝钗长长的剖白中含有自责,也有对宝钗的夸赞和对自己孤苦身世和内心苦楚的流露,足见黛玉的确被宝钗的真情所打动。

C.黛玉对吃燕窝粥感到为难,主要是觉得自己的病每年都犯,就算吃燕窝粥也不见得能有多大效果,并且也怕被人嫌弃太多事。

D.宝钗有母亲,又有哥哥,家里仍旧有房有地,住在贾府不过是亲戚的情分,她对黛玉说“咱们也算同病相怜”,虽是安慰之语,但也合乎情理。

10.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是(3分)A.黛玉自言“只当你心里藏奸”,表明钗黛间确有猜嫌。

两人的身世不同,性格各异,才情品貌相当,又兼宝钗与宝玉有“金玉良缘”之说,都是导致猜嫌的原因。

B.“又劝我那些好话”指宝钗发现黛玉读了闺阁禁书,劝诫她“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的一席话。

C.“若你说了那个”中的“那个”,指行酒令时黛玉失口所说的两句,分别是《西厢记》的“良辰美景奈何天”和《牡丹亭》的“纱窗也没有红娘报”。

D.“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其潜台词是我虽有哥哥,但他是个不学无术、挥金如土、弄性尚气的纨绔子弟,故与没有哥哥也差不多。

11.林黛玉有怎样的性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五、古代诗文阅读(22分)(一)文言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

广①子三人,曰当户、椒、敢,为郎.。

天子与韩嫣戏,嫣少不逊,当户击嫣,嫣走。

于是天子以为勇。

当户早死,拜椒为代郡太守,皆先广死。

当户有遗腹子名陵。

广死军时,敢从骠骑将军。

广死明年,李蔡以丞相坐侵孝景园壖地②”,当下吏治,蔡亦自杀,不对狱,国.除。

李敢以校尉丛骠骑将军击胡左贤王力战夺左贤王鼓旗斩首多赐群关内候食邑二百户代广为郎中令顷之,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