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3.3.2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3.3.2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作业)

第二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一、单项选择题1. (2019·河北唐山摸底)德意志宗教改革时期,以路德为代表的市民阶级同以萨克森选侯为代表的世俗贵族阶级结成了反对罗马教廷的同盟。

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二者都有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B. 民族矛盾成为德意志主要矛盾C. 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D. 建立资产阶级廉洁教会的需求2. (2019·江西红色七校联考)教会宣称购买赎罪券可以拯救自己的灵魂,但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因信称义”。

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 )A. 赋予了德国民众自由精神B. 削弱了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C. 揭露了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D. 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教派的产生3. (2018·河北保定二模)16世纪欧洲产生了许多新教派,每个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经》原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为信仰的最高权威,并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

该历史现象( )A. 表明罗马教会进行了顺应时代的改革B. 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直接推动而出现C. 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D. 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潮流4. (2019·河北邢台月考)马丁·路德认为:教育是要培养“具备世俗生活知识和能力的人”,“灵魂与肉体不是矛盾的,只有健康的肉体才能为宗教理想服务”,保持身体健康是每一位基督徒的天职。

这一论述( )A. 摧毁了罗马教廷的宗教权威B. 践行了“因行称义”的原则C. 推动了欧洲人文精神的复苏D. 使世俗王权高于天主教权5. (2018·河南郑州三模)16世纪的英国,天主教会及其信条遭到变革,传统宗教机构被大量解散,使得延续数个世纪之久的社会调节剂和润滑剂几近消逝,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

这说明宗教改革( )A. 推动了社会秩序的重组B. 促进了行政机构的调整C. 摧毁了民众的宗教信仰D. 阻碍了近代城市的转型6. (2019·河南中原名校联考)下面两幅图片是14751600年间德国大学学生修读专业统计图。

(左图为新教大学,右图为天主教大学。

实线为世俗专业,虚线为神学专业)据此可以推知( )A. 德国宗教改革成效最为显著B. 天主教的垄断地位受到冲击C. 宗教改革影响学生专业选择D. 世俗文化引导社会发展潮流7. (2019·湖北武汉十月联考)孟德斯鸠在《波斯人信札》中讲述了一个“穴居人”的故事:在那里,人们“以正义待人”,财产“永远混在一起”,人们相亲相爱,过着幸福的田园生活。

这说明孟德斯鸠( )A. 主张回归自然B. 反对教会特权C. 追求社会平等D. 倡导权力制约8. (2018·山东滨州二模)孟德斯鸠在其出版的《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认为,共和时期的罗马之所以强盛,是因为当时的罗马公民享有政治权利,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翁,具有爱国家、爱荣誉、爱自由的美德。

据此可知,该篇文章的主旨是( )A. 为阐发启蒙思想寻找历史渊源B. 赞美罗马共和制度诸多优点C. 研究不同政体产生的不同影响D. 为法国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9. (2019·广东六校联考)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

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

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

到处都有对自由的限制,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

做出这一论断的思想家是( )A. 伏尔泰B. 洛克C. 康德D. 卢梭10. (2019·河北邢台月考)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认为:“在人所独具的特性中有一种要求社交的强烈愿望,亦即要求过社会生活的愿望,这并不是指任何一种生活,而是指按照他的才智标准跟那些与他自己同一类的人过和平而有组织的生活。

”据此可知,该理念强调( )A. 个人自由B. 分权制衡C. 政治民主D. 社会契约11. (2018·湖南永州三模)18世纪的欧洲堪称法国之欧洲。

当时一股前所未有的“法语热”风靡除了英国之外的几乎整个欧洲。

就连一些并无特长的法国人,仅仅因为会说法语,亦纷纷被各国的富商巨贾请入家中担任家庭教师。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法国启蒙运动的成就显著并顺应了时代潮流B. 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水平高居欧洲首位C. 欧洲各国对法国大革命成功实践的普遍推崇D. 民主共和制得到了欧洲各国民众的一致认同12. (2019·湖北重点中学期初)恩格斯在论述法国启蒙运动时指出:“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做辩护……迷信、非正义、特权和压迫,必将为真理、正义、平等和人权所取代。

……现代社会主义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

”这表明( )A. 社会主义者完全接受了启蒙主义思想B. 法国启蒙运动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C. 社会主义理论继承与发展了启蒙思想D.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理想意识趋同二、非选择题13. (2019·山东青岛期初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王,反对教权的政府。

——摘编自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材料二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

”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1762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浪漫主义为人文精神增加了新内容。

有关浪漫主义思潮的认识,学术界比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浪漫主义回应了工业革命的恐怖。

——摘编自以赛亚·伯林《浪漫主义的根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浪漫主义回应了工业革命的恐怖”的理解。

14. (2018·广东韶关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启蒙运动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

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握有雄厚的经济力量,但是垂死的封建专制制度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

18世纪早期,对植物学感兴趣成为一时的风气,人们热衷于采集矿石、昆虫、化石等,并且加以分类编目。

新大陆的发现及异邦物种的出现,也刺激了人们在这方面的兴趣。

——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二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澜,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想用启蒙手段达到救亡目的。

然而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充满战乱苦难,国家利益与人民痛苦压倒了知识分子对自由、平等、民主的追求。

为了群体的救亡,个人权利、自由与尊严都显得不切实际,启蒙工作因而受到了牵连。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17、18世纪欧洲社会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如何推动欧美的政治民主化。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启蒙运动和中国启蒙运动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国启蒙工作“受到牵连”的原因。

第二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1. B【解析】世俗贵族代表封建地主利益,他们阻碍、反对发展资本主义,故A项错误;由材料“以路德为代表的市民阶级同以萨克森选侯为代表的世俗贵族阶级结成了反对罗马教廷的同盟”可知市民阶级与贵族阶级共同反对罗马教廷,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宗教改革而非文艺复兴,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对罗马教皇的反抗而非建立廉洁教会,故D项错误。

2. A【解析】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要得救,不是靠外在的事物,而是要通过内心的信仰才能起到作用,强调与上帝直接沟通,个人掌握了宗教信仰的主动权,因此本质上是赋予了德国民众自由精神,A项正确;B、C、D三项都不是本质的反映,故排除B、C、D三项。

3. D【解析】“16世纪欧洲产生了许多新教派,每个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经》原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为信仰的最高权威”不能体现罗马教会的意志,故A项错误;“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不是文艺复兴的内容,其直接与宗教改革有关,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一般指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故C项错误;“每个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经》原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为信仰的最高权威,并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可见与民族国家的产生相关联,故D项正确。

4. 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马丁·路德认为身体健全结实才能参加生产劳动,获得并保持财富,才能实现人的价值,才能为宗教理想服务,推动了欧洲人文精神的复苏,C项正确。

5. A【解析】由材料中的“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可知宗教改革会推动城市社会秩序的重建,故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城市社会秩序而不是行政机构,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并没有否定宗教信仰,故C项错误;从题干看宗教改革是有利于城市社会秩序重建的而不是阻碍,故D项错误。

6. 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统计表时间“14751600年”的变化,可以看出左图的新教大学1519年宗教改革后实线的世俗专业修读迅速增加,而虚线的神学专业则迅速降低;右图的天主教大学从整体上世俗专业修读也远高于虚线的神学专业,由此可知宗教改革影响学生专业选择,C项正确。

7. C【解析】根据“人们‘以正义待人’,财产‘永远混在一起’,人们相亲相爱”可知,孟德斯鸠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即追求社会平等,并不是主张回归自然,故排除A项。

材料没有体现反对教会特权和倡导权力制约,故排除B、D两项。

故选C。

8. 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孟德斯鸠属于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根据题目中“共和时期的罗马之所以强盛,是因为当时的罗马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得出:为阐发启蒙思想寻找历史渊源,故A项正确;B项表述与题目中“孟德斯鸠在其出版的《罗马盛衰原因论》”不相符,故B项错误;C项中的不同政体与题目中“共和时期的罗马”不相符,故C项错误;题目中并未牵涉法国大革命,故D项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