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导学案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导学案

§2.2 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预习案考纲解读: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学习目标:1.能用直接法证明一般的数学问题2.会用反证法证明一般的数学问题学习重点:直接法证明数学问题学习难点:反证法证明数学问题预习要求:请同学们自己预习课本63--67页内容,有困难或疑问请用红笔标注,并独立完成下面的问题.教材助读:1.直接证明----综合法、分析法(1)综合法用综合法解题的逻辑关系是:()()()11223().....n P Q Q Q Q Q Q Q ⇒→⇒→⇒→→⇒ 综合法的思维特点是:由因导果即由已知条件出发,利用已知的数学定理、性质和公式,推出结论的一种证明方法 (2)分析法用分析法解题的逻辑关系是:()()1121().....()n n n Q P P P P P P P -⇐←⇐←⇐←⇐ 分析法的思维特点是:执果索因 分析法的书写格式: 要证明命题B 为真,只需要证明命题1B 为真,从而有…… 这只需要证明命题2B 为真,从而又有…… ……这只需要证明命题A 为真而已知A 为真,故命题B 必为真 2.直接证明----反证法小故事:中国古代有一个叫《路边苦李》的故事。

王戎7岁时,与小伙伴们外出游玩,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满了果子。

小伙伴们纷纷去摘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

有人问王戎为什么?王戎回答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小伙伴摘取一个尝了一下,果然是苦李。

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

证明步骤:① 反设: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

② 归谬:从假设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证明,得出矛盾。

③ 结论: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

思维方法:正难则反关键在与:从假设出发,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与已知矛盾,与假设矛盾,与定义、定理、公理矛盾,与事实矛盾等)。

预习自测:1.设在四面体P ABC -中,90,,ABC PA PB PC ∠=︒==D 是AC 的中点.求证:PD 垂直于ABC ∆所在的平面.2.在四面体S ABC -中,,SA ABC AB BC ⊥⊥面,过A 作SB 的垂线,垂足为E ,过E 作SC 的垂线,垂足为F ,求证AF SC ⊥. 证明:要证3.用反证法证明:过一点与一平面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

预习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案探究点1:综合法例1.①已知,,a b c R +∈,1a b c ++=,求证:1119a b c++≥.②已知a ,b ,m 都是正数,并且.b a <求证:.bam b m a >++变式练习:已知,,+∈R b a 求证.a b b a b a b a ≥探究点2:分析法 例2.求证5273<+变式练习:①证明:通过水管放水,当流速相同时,如果水管截面的周长相等,那么截面是圆的水管比截面是正方形的水管流量大②求证:)3(321≥---<--a a a a a探究点3:反证法例3.不是有理数.变式练习: ①{}{}1n n 12b b .43n n b -⎛⎫= ⎪⎝⎭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证明:数列中的任意三项不可能成等差数列②证明:1.当堂检测:1.如果3sin sin 2+βαβ=(),求证:tan()2tan αβα+=.2.设a 为实数,2()f x x ax a =++.求证:(1)f 与(2)f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2.§2.3.1数学归纳法预习案考纲解读: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①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归纳法,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与实质。

②理解数学归纳法原理并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与自然数n 有关问题。

①数学归纳法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步骤; ②数学归纳法第二步如何利用归纳假设证明1n k =+时命题成立高 考 回 放山东卷全国卷(山东01模拟)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4(31)12(53122222-=-++++n n n 过程中,由n=k 递推到n=k+1时,不等式左边增加的项为 ( )A.2)2(kB.2)32(+k C. 2)12(+k D. 2)22(+k(全国02模拟)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2(241321312111≥>++++++n n n n n 的过程中,由n=k 递推到n=k+1时,不等式左边 ( ) A.增加了一项)1(21+kB.增加了一项)1(21121+++k k C.增加了“)1(21121+++k k ”,又减少了“11+k ” D.增加了“)1(21+k ”,又减少了“11+k ”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归纳法,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与实质。

2、理解数学归纳法原理并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与自然数n 有关问题。

学习重点:数学归纳法证明与自然数n 有关的命题步骤;学习难点: 数学归纳法第二步如何利用归纳假设证明1n k =+时命题成立预习要求:请同学们自己预习课本内容,有困难或疑问请用红笔标注,并独立完成下面的问题.教材助读:1. 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 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归纳奠基)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n = 0n 时命题成立;(2)(归纳递推)假设____________时命题成立,证明______________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0n 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 都成立。

上述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

注:(1),(2)两步各司其职,缺一不可,特别指出的是,第二步不是判断命题的真伪,而是证明命题是否具有传递性,如果没有第一步,而仅有第二步成立,命题也可能是假命题。

2.运用数学归纳法时易犯的错误 (1)对项数估算的错误,特别是寻找n =k 与n =k +1的关系时,项数发生什么变化被弄错。

(2)没有利用归纳假设:归纳假设是必须要用的,假设是起桥梁作用的,桥梁断了就通不过去了。

(3)关键步骤含糊不清,“假设n =k 时结论成立,利用此假设证明n =k +1时结论也成立”,是数学归纳法的关键一步,也是证明问题最重要的环节,对推导的过程要把步骤写完整,注意证明过程的严谨性、规范性。

预习自测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112321n n +++⋅⋅⋅+<-(*N n ∈,且1>n )时,第一步即证下列哪个不等式成立( )A. 12<B. 1122+< C. 111223++< D. 1123+<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2131211>∈<-+⋅⋅⋅+++n N n n n且,第二步证明从“K 到K+1”,左端增加的项数是 ( ) A. 12-k B. k 2 C. k 2-1 D. k2+1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2()n n n n N +≥++∈时,第一步证明n =____.4.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4+6+…+2n =2n n +预习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案探究点1: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 n ∈时,1122334(1)(1)(2)3n n n n n ⨯+⨯+⨯+⋅⋅⋅++=++变式练习: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222246(2)(1)(21)3n n n n +++⋅⋅⋅+=++探究点2:由“K 到K+1”左端增加的项数例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221135(21)(41)3n n n +++⋅⋅⋅+-=-过程中,由n=k 递推到n=k+1时,不等式左边增加的项为 ( )A.2)2(k B.2)32(+k C. 2)12(+k D. 2)22(+k变式练习: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11113(2)123224n n n n n ++⋅⋅⋅+=≥+++的过程中,由n=k 递推到n=k+1时,不等式左边 ( ) A.增加了一项)1(21+k B.增加了一项)1(21121+++k k C.增加了“)1(21121+++k k ”,又减少了“11+k ” D.增加了“)1(21+k ”,又减少了“11+k ”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135(21)nn n n n n ++⋅⋅⋅⋅⋅+=⋅⋅⋅⋅⋅⋅⋅⋅-*()n N ∈时,从“n k =到1+=k n ”,左边需增乘的代数式是( ) A. 12+kB. 112++k k C. )12(2+k D. 132++k k当堂检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22112+-∈-=+⋅⋅⋅+++N n n n ”的过程中,第二步k n =时成立,则当1+=k n 时应证明 ( ) A.12222211122-=++⋅⋅⋅++++--k k k B.11221222221+++-=+++⋅⋅⋅+++k k k kC.122221112-=+⋅⋅⋅++++-k k D.k k k k 2122222112+-=+++⋅⋅⋅+++-2.空间中有n 个平面,它们中任何两个不平行,任何三个不共线,设k 个这样的平面把空间分成)(k f 个区域,则1+k 个平面把空间分成的区域数+=+)()1(k f k f ( )A. 1+kB. kC. 1-kD. k 2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某命题时,左式为111111234212n n ⋅⋅+⋅-+-+--,n k =到1n k =+时应将左边加上( )111111....212124222122A B C D k k k k k k ---+-++++4.若11111()1234212f k k k=-+-+⋅⋅⋅+--则)1(+k f = )(k f + _______.§2.3.2数学归纳法应用举例预习案考纲解读:理解数学归纳法原理,并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与自然数n 有关问题.,1722315+>++++>学习目标: 1.理解数学归纳法原理;2.掌握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3.会用数学归纳法表达证明过程. 学习重点: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学习难点:数学归纳法第二步中,如何利用假设证明1n k =+时命题成立.预习要求:请同学们自己预习课本71-72页内容,有困难或疑问请用红笔标注,并独立完成下面的问题. 教材助读: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 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⑴证明当n 取_______时,命题成立; ⑵假设__________时命题成立,证明当________时命题也成立.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0n 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 都成立.上述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注:⑴、⑵两步各司其职,缺一不可,特别指出的是,第二步不是判断命题的真伪,而是证明命题是否具有传递性,如果没有第一步,而仅有第二步成立,命题也可能是假命题. 预习自测:1.若命题()P n 对n k =成立, 则它对2n k =+时也成立, 并且已知命题(2)P 成立,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P n 对每一个自然数n 都成立B.()P n 对每一个正偶数n 都成立C.()P n 对每一个正奇数n 都成立D.()P n 对所有大于1的自然数n 都成立2.1(*)n n N <+∈,某同学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过程如下:⑴当1n =时,11<+, 显然命题是正确的;⑵假设(*)n k k N =∈时,1k <+,那么当1n k =+时=(1)1k <=++,∴1n k =+时命题是正确的,由⑴、⑵可知对于*n N ∈,命题都是正确的. 以上证法( )A.正确B.当1n =时,证明过程不正确C.归纳假设的过程不正确D.从n k =到1n k =+的推理不正确.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111(,1)1n n a a a an N a a++-+++⋅⋅⋅+=∈≠-中,证明1n =时,左边式子应为________.预习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案探究点1:证明等式问题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2112(1)(21)6n n n n ⋅⋅⋅+++=++.变式练习:已知数列{}n a ,n S 是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且112n n na S a =+-,且0()n a n N +>∈.⑴写出数列{}n a 的前三项;⑵猜想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探究点2:证明不等式问题例2.求证:当,2n N n +∈≥时,22211111223n n⋅⋅+⋅+++<-.变式练习:证明不等式1(*)n N ⋅⋅⋅<+<∈.探究点3:证明整除问题例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nn x y -(*)n N ∈能被x y +整除.变式练习: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121(*)n n x y n N --+∈能被x y +整除.探究点4:证明几何问题例4.求证:n 棱柱中过侧棱的对角面的个数1()(3)(4)2f n n n n =-≥.变式练习:平面内有(2)n n ≥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共点. 证明直线交点个数为1()(1)2f n n n =-.课后检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2121cos cos3cos(21)sin cos (,)2sin 22n n n k n N θθθθθθπθ++-++++⋅-=⋅≠∈⋅⋅⋅.证明1n =时,左边的代数式为( )1111..cos .cos cos3.cos cos3cos52222A B C D θθθθθθ++++++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52nn-能被3整除”的第二步中,1n k =+时,为了使用假设,应将1152k k ++-变形为______.3.根据下列不等式:11111131111,11,1,12,22323722315>+⋅⋅⋅⋅⋅⋅+>++++>++++>⋅⋅⋅,能否猜想一个一般的不等式. 并证明你的结论.4.求证:凸n 边形的内角和为()(2)180(3)f n n n =-⨯︒≥.5.是否存在常数a b 、使等式112(1)3(2)(1)21()()6n n n n n n n a n b ⋅+⋅-+⋅-++-⋅⋅+⋅=+⋅⋅⋅+⋅对一切正整数n 都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