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二氧化碳的性质”是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章第二节《碳的化合物》第二课时的内容,CO是初中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物质。

CO的学习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的起始章节。

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是中学化学极为重要的基础知识。

所以,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不但认识CO相关性质,也为后续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重难点
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CO的化学性质,因为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及中考命题的习惯,CO在中考中会占10流右的分数。

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CO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根据课本安排的实验,无法从实验现象直接得出结论。

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推理得出结论,因此造成难点。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2.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程序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让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为理性。

2.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

2.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学情分析经过前面几个章节的学习,学生已认识了一些化学仪器,具有一定的
操作能力,感受到了化学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

但初中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的管理和引导。

三、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1. 利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推进教学思维的顺利开展。

四、教学过程
1. 新课引入
学生对CO的认识很肤浅,可能只知道CO是一种温室气体,而对它的化学性质、应用却是一无所知。

为了将学生对CO的认识引导到本节课的知识点上。

我设计了这个导入:
播放动画“死狗洞”
利用动画时间板书:CQ的性质
密度比空气大
不支持燃烧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溶于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这节课学生要学习的CO的性质有这几个方面。

①对于第1、2 个性质,课本中安排的实验是:二氧化碳的倾倒。

我觉得这个实
验的视觉冲击力不够,因此我对这个实验进行改进。

事先我告诉学生第①瓶气体是空气,第②瓶气体是CO,通过①②两瓶燃烧现象的对比,学生可以非常直观的得出第②瓶中的气体是不支持燃烧的。

接着我将第②个瓶子瓶口朝下倒掉,同样将棉芯伸入,会发现现象和①中的一样,也就是说CO被倒掉了。

根据学生初二学习的物理知识,密度大的会往下沉。

通过这个改进的实验,学生也能够很直观的得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这两个性质。

课本安排的实验作为实验题让学生当场完成。

这时候,再返回来解释“死狗洞”的原因。

CO2 密度比空气大,下沉到山洞下方,狗在下方便会窒息而亡。

然后联系下生活实际,CO2 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堂用时13 分钟)
②对于第3、4 个性质,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课本中的实验是直接将CO2 通入石蕊溶液,学生是无法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我觉得这样是将知识点强加给学生。

不利于学生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

因此我增加了一个学生实验。

事先告诉学生瓶中装的是CO,倒入1/3的水,振荡后发现瓶子变扁。

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可以开始分析,变扁说明瓶内压强变小,也就是气体减少。

而瓶口已经用盖子盖住,气体不可能跑掉。

也就是说CQ溶于水中,这样不但解决了这个性质,也很自然地带出下一个性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这时候我取两根洁净的试管,一根加矿泉水瓶中的水,另外一根加等量蒸馏水。

然后分别滴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是一种指示剂,它遇到酸会变红。

滴入后发现矿泉水瓶中的水会使紫色石蕊变红。

学生可以判断出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一种酸。

板书CO2+H2O=H2CO3
这时候,再向学生介绍生活中的可乐等碳酸饮料就含有碳酸。

通过联系生活实例,让学生所学知识及时学以致用,一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二可以让他们体会学
习的快乐。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的性质,接着我继续提问,为什么我们喝了碳酸饮料容易打嗝?我让学生继续观察实验(变红的紫色石蕊加热)。

变紫后说明碳酸不稳定,受热后分解放出放出CO,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打嗝释放出CO 的原因。

此时新课进行了33 分钟左右,由于本节课的难点已经突破,学生难免有所松懈,为了再次提起学生的兴趣,我再次抛出问题,如果碳酸分解速度很快,迅速放出CO会怎么样?
演示实验:可乐喷泉
③学生兴趣被提起后,我增加了一个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

如何检验汽水中含有CO?我提供一瓶汽水,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知道CO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时候提供澄清石灰水,学生这时候会想如何将汽水中的CO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根据之前学生已经接触的化学仪器,学生很容易会想到用导管。

那么剩下就是让学生练习他们的动手能力。

④归纳总结 5.2 CQ的性质
化学性
质:物理性质:
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溶于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⑤课后思考
维C 泡腾片为什么可以使水的口感更好,为什么加入水中会上下翻腾?
五、教学设计
这一节课我的整个教学设计是通过这条主线展开的。

首先是通过“死狗洞”引发质疑,创设情境。

接着是通过三个实验:棉芯燃烧,矿泉水、石蕊实验,汽水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最终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也就是CO的几个性质:1.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

2. 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最后联系实际,讲二氧化碳的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