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期末土地管理学期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土地征收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公有土地的行为。
2.土地分等定级是在特定目的下,对土地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并使鉴定等级化的过程,是以获得土地质量状况为目的的一项目的。
3.土地统计是利用数字、图表及文字资料,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的记载、整理和分析的一项管理措施。
4.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2分),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2分)。
5.城镇公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市、县人民政府代表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2分),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出让金的行为(2分)。
6.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活动,利用土地的性能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
土地利用规划是各级政府为实现土地合理利用的综合目标,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辖区不同时期内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方案作出比选与安排的过程。
7. 土地储备是指城市土地储备中心通过征用、置换、转制、收回等方式(1分),从分散的土地使用者手中,把土地集中起来(1分),并由储备中心组织进行整理工作后(1分),根据城市规划和城市土地出让年度计划,有计划地将土地投入市场的制度(1分)。
二.简答题1.地籍管理的内容和原则①内容:土地调查:现状调查、地籍调查、土地条件调查;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登记:所有权、使用权、他项权利;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
②原则:地籍管理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图件、薄册的格式、比例尺、填写内容,登记规则、分类系统;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数字要有近期测绘、调查、土地评价成果为依据;宗地界地址随时复原;权属关系法律依据;保证地籍工作的连续性;保证地籍资料的完整性。
2.城镇公有土地和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的基本特点①城镇公有土地使用制度的基本特点是:坚持城镇土地的国家所有制度,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实现土地有偿使用并将土地使用权作为商品纳入市场经济运行的轨道,通过市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并使土地所有权在经济得以实现。
②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的特点是:土地属农村集体所有,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承包经营,也可以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承包经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
发包方和承包方应当订立承包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3.城乡土地增减挂钩的意义,内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从根本上说,是建设用地的整理,是土地利用结构布局的调整和优化。
意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一项一举多得的重大政策措施,是解决当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用地保障与耕地保护矛盾的主要途径,也是推进农村现代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
从有形方面看:1.有利于落实两个“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2.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换代升级3.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从无形方面看:1、有利于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
2、有利于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
3、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具体工作内容是:1.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专项调查,分析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2.编制农村土地整治规划,提出挂钩工作的安排;3.开展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4.推进农村村落整治,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建设现代新农村;5.按照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要求,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4.土地管理的基本内容土地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地籍管理(1分)、土地权属管理(1分)、土地利用管理(1分)和土地市场管理(1分)四部分内容。
地籍管理包括土地调查和土地动态监测,土地资源评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信息资料的管理、应用、维护、更新等内容。
(1分)土地权属管理包括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等的审核和依法确认,土地权属变更管理,土地权属纠纷的调处,依法查处有关侵犯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利等方面的违法案件等内容。
(1分)土地利用管理是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和专项规划、土地用途管制、采取地租、价、税等经济杠杆对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进行组织、监督和调控。
(1分)土地市场管理包括土地市场供给、土地交易、土地价格、土地市场化配置等进行管理。
(1分)上述四部分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它们共同构成完整的土地管理内容体系。
从上述内容在土地管理系统中的作用来看,地籍是基础,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市场管理是手段,土地利用管理是核心。
(1分)5.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和体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要(2分),确定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用地布局的总体战略部署(2分)。
作用:可以充分、合理利用土地提供科学依据可以协调人地关系,协调各部门用地矛盾,保证国家“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和环境”的土地利用基本方针的贯彻落实是加强土地利用管理的手段可以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体系体系:按照行政区域划分为全国、省(区)、地(市)、县(市)、乡(镇)五个层次6. 土地初始登记的内容土地登记单位土地位置土地权属土地总面积和地类面积土地用途土地等级7.土地分等定级的内容地级类型:按照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土地分等定级可以分为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和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其中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是根据城镇土地的经济和自然两方面的属性及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综合评定和划分城镇土地等级。
城镇土地等级是揭示城镇不同区位条件下土地价值的差异规律的表现形式;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则是根据农用土地的质量或综合生产能力极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综合评定和划分农用土地等级。
农用土地分等定级成果直接为指导农用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服务。
8.政府在土地管理中的行为模式(1)保障土地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纠正市场失灵,(2)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对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3)消除土地利用的外部性,(4)协调各土地使用者之间的利益,保障土地配置的公平和效率。
三.论述题1.论述我国目前土地征用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问题:土地征用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将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的行为。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在征地补偿费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例如:有些地方将征地补偿费用完了;有的用征地补偿费办的工厂倒闭了,造成被征地农民生活无着落问题(2分)。
目前土地征用制度主要存在以下若干方面的问题:(一)有关征地范围方面的问题(2分)根据土地征用的涵义,征地范围应限定在“为公共利益的需要”,如修建铁路、公路、桥梁、医院、学校等。
目前的征地范围大大超出了上述范围,征地后的用途大致有以下几种:1.国家交通建设2.公益机构用地3.国家机构用地4.厂矿用地5.住宅用地6.商业、写字楼用地7.开发区、高科技园用地8.其他用地上述8种用地,除前4种用地属于正常征地范围外,其余皆超出了正常的征地范围。
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多种所有制度的出现,兴办的工厂等不再是单一的国家所有,有的属外资所有,有的属股份制企业。
这些以赢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的用地,应不属于征地范围之内。
(二)关于征地的价格问题中国土地学会土地经济分会2002年7月24对征地价格进行了专门的讨论。
1.征地价格的性质(2分)(1)是市场价格。
(2)不是市场价格,仅能体现补偿性,因为我国现阶段征地不是市场行为而是政府行为。
但要向市场价格靠近。
国家征用集体土地是一种行政行为,但在征用过程中国家有着双重身份,一方面作为国有土地所有者对国有土地主张各项权益,另一方面作为宏观管理者对土地权益流转起着调整控制作用。
完全为了社会公共利益而征地,是国家的行政职权此时国家充当着宏观管理者角色,对农民集体的补偿多少无可争论。
而因非社会公共利益征地时国家从中扮演着与农民集体相同的土地所有者角色,其付给农民集体的报酬应根据市场规律来加以确定。
由于国家身份的双重性在处理国有土地所有者与集体土地所有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时自然要倾向于前者,侵害了农民集体利益破坏了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完整性。
2.征地价格的构成问题(1)农地的价格按照《农用地估价规程》评估(1分)(2)青苗等地上附着物的价格按照规定补偿(1分)(3)社会保障价格是难点。
把土地增值以社会保障的形式分配给农民,社会保障按月发放,避免农民短期内将征地补偿款全部花完后,在来找政府要补偿。
这样农民也纳入了社会保障体系之中,解决了征地工作的后续问题。
(1分)社会保障实行城乡不同区别待遇的一个可解释的理由是因为农民拥有了土地使用权而获得了土地保障,或者说国家通过给予土地使用权的方式,已经给予了农民的一定的“国家保障”。
对于目前已经进入养老阶段的农村老年人口来说,如果失去了土地,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就意味着失去了换取子女生活照料和经济支持的物质来源。
(三)征地补偿费用的使用和透明度问题(2分)建议:(一)完善立法,明晰征地范围(2分)明确征用、征购、购买的范围。
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国家建设项目,需要农村集体土地的,应纳入征地范围,例如:铁路、公路、机场、码头、长江三峡等水利工程、军事设施、政府机构、教育、科研机构、养老院等福利机构。
以赢利为目的的国家建设项目占用农村集体土地的,应纳入征购范围,例如,工厂、仓储设施等。
其他建设项目,如商业大厦等,应该纳入市场交易范围,通过购买。
(二)善征地补偿制度(2分)征用:补偿标准按照土地管理法规定执行。
在人员安置时,要适应市场经济的特点,妥善解决农民吃饭和就业问题。
建立征地安置基金、就业培训基金,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养老问题。
征购:高于土地征用补偿标准购买:按照交易地价或基准地价,并监督将其所得地价款用于农民的职业培训。
价格=农用地价格+地上附着物价格+土地转用后增值的区段平均值的分割值。
(三)明晰产权,增加征地过程中的透明度(2分)关键在于确定农民和集体土地产权的份额。
2.结合实际,城市土地市场管理的原则、内容①城市土地市场运行出现的问题:开发和供给的盲目性;城市土地收益分配不合理,国有土地收益大量流失;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优地劣用、商品房大量空置、城市规模不断膨胀。
②城市土地市场管理的原则 (8分)整体性利益原则、平等对待原则、控制与弹性原则、依法管理原则③城市土地市场管理的内容 (6分)宏观管理:城市土地市场供需管理、城市土地市场价格管理;微观管理: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对城市土地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和市场交易程序进行管理,保证土地市场公平交易和平衡现象,以发挥土地市场机制的正常调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