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籍测量学》期末复习

《地籍测量学》期末复习

《地籍测量学》期末复习《地籍测量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现代地籍(多用途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2.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3.地籍调查: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

4.地籍测量学:是以现代测绘科学为基础,立足于土地权利和土地利用的空间特征,以土地的管理、经济及其法律为支撑来研究土地信息的采集、处理和表达的工程技术科学。

5.土地权属:是指土地产权的归属,是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

6.土地权属的确认(简称确权):是指依照法律对土地权属状况的认定。

7.土地权属调查:是指以宗地为单位,对土地的权利、位置等属性的调查和确认。

8.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为查清现状用地的数量及其分布而进行的土地资源调查。

9.地籍控制测量:是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大小、测区内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级等情况,按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

10.地籍图: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

11.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与测量之后,为适应日常地籍工作的需要,为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的调查。

12.变更界址测量:为确定变更后的土地权属界址、宗地形状、面积及使用情况而进行的测绘工作。

13.界址鉴定:依据地籍资料(原地籍图或界址点坐标成果),实地鉴定土地界址是否正确的测量作业。

填空题1.地籍信息回答了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六个基本问题:2.地籍的功能:地理性功能、经济功能、产权保护功能、土地利用规划功能、决策功能、管理功能。

3.地籍的类别。

①按地籍的用途划分,地籍可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

②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划分,地籍可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

③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划分,地籍可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4.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

5.土地权属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地役权等多项权利。

6.土地权属的确认方式有文件确认、惯用确认、协商确认、仲裁确认。

7.我国土地分类体系大致有以下三种:土地自然分类体系、土地评价分类体系、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8.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原则:统一性、科学性、实用性。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概查和详查两种。

9.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改进土地利用,加强土地管理为宗旨。

10.房屋用地调查以丘为单位,房屋调查以幢为单位。

11.房屋调查的内容包括房屋的权属、房屋的位置、房屋的数量、房屋的质量和房屋的利用状况。

12..房屋要素测量的方法有:野外解析法测量、航测法、全野外数字测量。

其中,野外解析法测量包括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距离交会法。

13.房产图测绘包括房产分幅平面图、房产分丘平面图、房产分户平面图。

14.房产面积测算指水平面积的测算,分为房屋面积和房屋用地面积测算。

15.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地籍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两种。

16.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是以界址点的精度和地籍图的精度为依据而制定的。

17.地籍控制测量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或越级布网)的原则。

18.土地权属界址点的测量方法一般有解析法、图解法两种,具体方法有极坐标法、交会法、内外分点法、直角坐标法等。

19.我国现在主要测绘制作的地籍图有城镇地籍图、宗地图、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所有权属图等。

20.地籍图绘制的要求:清晰性、易读性。

21.地籍图的分类。

①按表示的内容可分为基本地籍图和专题地籍图。

②按城乡地域的差异可分为农村地籍图和城镇地籍图。

③按图的表达方式可分为模拟地籍图和数字地籍图。

④按用途可分为税收地籍图、产权地籍图和多用途地籍图。

⑤按图幅的形式可分为分幅地籍图和地籍岛图。

22.选择地籍图比例尺的原则:繁华程度和土地价值、建设密度和细部粗度。

23.地籍图的基本内容包括地籍要素、必要的地物要素、基本的数学要素。

其中,地籍要素包括界址、地籍要素编号、土地坐落、土地权属名称、土地等级。

24.变更界址测量包括更改界址和不更改界址两种。

在工作程序中,可分两步进行,一是界址点、线的检查;二是进行变更测量。

25.恢复界址点的放样方法一般有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

26.数字地籍测量的特点: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现势性强、整体性强、适应性强,其作业流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的输出。

27.地籍信息编码的原则:科学性和系统性、适应性和开放性、完整性和可扩展性。

28.GPS由哪几部分组成:空间星座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

简答题1.现代地籍(多用途地籍)的含义。

①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

②土地权属是地籍的核心。

③以地块为基础建立地籍。

④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的状况。

⑤地籍是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简称土地清册)。

2.地籍调查的目的、内容和原则是什么?目的:为维护土地制度、保护土地产权、制定土地政策和合理利用土地等提供基础资料。

内容:1.税收地籍调查的内容;2.产权地籍调查的内容;3.多用途地籍调查的内容。

原则:①符合国家土地、房地产和城市规划等有关法律的原则;②实事求是的原则;③符合地籍管理的原则;④符合多用途的原则。

3.简述地块和宗地的概念及其划分原则。

地块:是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元。

宗地:指权利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即同一土地权利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

划分原则:4.简述土地权属调查的内容和基本程序。

内容:①土地的权属状况。

包括宗地权属性质、权属来源、取得土地时间、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名称、土地使用期限等。

②土地的位置。

包括土地的坐落、界址、四至关系等。

③土地行政区划界限。

包括行政村界限(相应级界线)、村民小组界限(相应级界线)、乡(镇)界线、区界线以及相关的地理名称等。

④对城镇国有土地,调查土地的利用状况和土地级别。

基本程序:①拟订调查计划;②物质方面准备;③调查底图的选择;④街道和街坊的划分;⑤发放通知书;⑥土地权属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处理;⑦实地调查;⑧资料整理。

5.什么是飞地、间隙地、争议地?(这些地块都实行单独分宗)飞地:是指镶嵌在另一个土地所有权地块之中的土地所有权地块。

间隙地:是指无土地使用权属主的空置土地。

争议地:是指有争议的地块,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土地权属主都不能提供有效的确权文件,却同时提出拥有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地块。

6.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内容和原则。

目的:①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服务。

②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为农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③为建立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制度服务。

④为全面管理土地服务,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服务。

⑤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最新数据。

内容:①查清辖区内每一块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量算地类面积。

②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汇总面积和各地类面积。

③编制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县、乡、村土地利用现状图。

④调查、总结、分析土地利用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原则:①实事求是原则;②全面调查原则;③一查多用原则;④运用科学的方法;⑤以改进土地利用,加强土地管理为宗旨;⑥以“地块”为单位进行调查。

7.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程序。

①第一阶段:准备工作;②第二阶段:外业调绘与补测;③第三阶段:面积量算与汇总、内业转绘、编绘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写调查报告和调查说明书;④第四阶段:成果检查验收、成果资料整理归档。

8.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基本技术流程。

(1)航空摄影,像片控制测量;(2)已有资料的数据库建立;(3)图形叠加、分析,正射影像的输出;(4)外业地类调绘,权属调查;(5)内业修测,编辑;(6)图形回放、检查;(7)图形精编,面积计算和汇总;(8)坡向图制作和坡度、坡向数据库建立;(9)编写各项技术报告、说明书、成果资料等;(10)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输出;(11)成果资料建档;(12)检查、验收。

9.应分摊共有面积的特点。

77①产权是共有的;②应分摊共有面积的相对性;③各权利人拥有的应分摊共有面积在空间上是无界的;④从理论上讲,任何建筑物都有使用面积和共有面积,实际上无共有面积的建筑物是极少的,仅限于只有一层的建筑物。

10.什么是大地坐标系?大地坐标系参考面和基准面是什么?起始子午面、赤道平面为基准面11.土地权属界址点坐标的作用。

12.试述勘界测绘的含义和内容。

含义:即勘定行政区域界线的测绘工作。

内容:①界桩的埋设和测定;②边界线的标绘;③边界协议书附图的绘制;④边界线走向和界桩位置说明。

13.简述地籍图内容选择的要点。

11614.比较宗地图和宗地草图。

12115.为什么要测绘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岛图)?其主要内容有哪些?16.试述地籍图和地形图有什么不同。

地籍图: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

地形图:按一定得比例尺、用规定的符号、表示地形特征点、平面位置和高程的一种正射投影图。

17.分幅地籍图的测制方法有哪些?18.地籍图分类方法及分类内容。

19.宗地图的特性。

①它是地籍图的一种附图,是地籍资料的一部分。

②图中数据都是实量或实测得到,精度高并且可靠。

③其图形与实地有严密的数学相似关系。

④相邻宗地图可以拼接。

⑤标识符齐全,人工和计算机都可方便地对其进行管理。

20.什么是图解法面积测算?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图解法面积测算:从图纸上测算面积的方法。

方法:几何要素与坐标测算法、膜片法、求积仪法、沙维奇法、光电求积法以及电算法。

21.土地面积测算与平差的原则是什么?147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步,层层控制,分级测算,块块检核,逐级按比例平差。

22.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的作用和特点。

作用:①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

②可使实地界址点位逐步得到认真的检查、补置、更正。

③使地籍资料中的文字部分,逐步得到核实、更正、补充。

④逐步消除初始地籍中可能存在的差错。

⑤使地籍测量成果的质量逐步提高。

特点:①目标分散,发生频繁,调查范围小;②政策性强,精度要求高;③变更同步,手续连续;④任务紧急。

23.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前,主要准备哪些资料?①变更土地登记或房地产登记申请书。

②原有地籍图和宗地图的复制件。

③本宗地及邻宗地的原有地籍调查表的复制件(包括宗地草图)。

④有关界址点坐标。

⑤必要的变更数据的准备,如宗地分割时测设元素的计算。

⑥变更地籍调查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