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课形状渐变动画
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要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
淡化学科体系,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软件操作分散到不同学年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技术要求的提升引领学生螺旋上升式学习。
2..教材分析
《形状渐变动画》是三类基本动画之一,是在学生掌握了flash 的基本绘图技巧,学习了“逐帧动画”的基本上进行的。
渐变动画有两种——形状渐变动画和运动渐变动画。
只要设定起始帧和结束帧的画面,再选择渐变方式就可以欣赏到完整的动画,这一类动画不仅制作简便,而且还能实现多种动画效果。
3..学情分析
学生对flash 动画制作充满好奇,学习的热情非常高。
课堂上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将原始图片打散和制作形状渐变动画上,为学生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自主创作动画,体会创作的乐趣,为学生今后的学习flash 动画制作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⑴让学生掌握形状渐变动画的制作方法。
⑵让学生理解形状渐变动画与逐帧动画的区别。
2. 过程与方法:
在制作动画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到形状渐变动画的神奇,并感受到中华传统技艺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作“变脸秀”形状渐变动画。
难点:利用套锁工具处理图片背景。
【教学准备】
课件、动画素材、电子教室。
【评价任务】
1. 结合学习任务“圆形变方形”动画,自主学习,尝试操作,找出制作形状渐变动画的方法。
2. 通过探究操作看学生能否掌握分离的方法,会把图片分离成原始图形。
3. 通过动手操作练习,制作“变脸秀”等动画,发挥的创意,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2 分钟)
导入语:同学们,老师先与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这段视频是川剧中的变脸,川剧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
生活中虽然不能完成变脸,但是我们可以用flsah 软件完成变脸,下面我们变来学习变脸秀。
教师课件展示课题,板书课题
变脸秀
二、先学环节( 10 分钟)
(一)自主学习
过渡语:同学们,如果你们想要完成变脸,是必须掌握变脸的一些本领才能完成的,下面请同学们打开导学案先学习一些基本的技巧,学习制作动画“圆形变方形”,看那个小组学得又快又好。
学生打开导学案,仔细阅读导学案,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圆形变方形” flash 动画。
(二)自学检测
过渡语:同学们已经学习完成了圆形变方形的动画,下面让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完成的情况。
1. 展示2-3 名学生作品,其他同学欣赏并作出评价。
2. 圆形变方形动画是针对图形之间的变换,它可以是图形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的变化。
在制作过程中,只需确定()个关键帧的画面,再选择补间方式为(),就可以完成制作。
(三)质疑问难
同学们在自学过程中还有什么疑惑吗?请以小组为单位提出来。
三、后教环节(15 分钟)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学习的圆形变方形就是一个简单的形状渐变动画,虽然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形状渐变动画的一些要领,但是想要完成变脸秀动画,还是需要我们再进一步学习提高,首先我们大家来一起讨论一些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
1.制作“圆形变方形:动画的成功条件是什么?
1.前后两个关键帧。
2.两个关键帧上是点状的“原始图形”。
3. 补间:形状
4.完成后,时间轴中出现“绿底色的黑箭头”。
2.当关键帧上不是“原始图形”,是导入的图片时该怎么办呢?
形状渐变动画是针对图形之间的变换。
Flash 中的形状包括使用绘图工具箱直接绘制的矢量图形,也包括将导入的图片或文字分离后获得的形状。
这些形状均可以用来做形状渐变动画。
导入的“脸谱1”——“右键”——分离——点状“矢量图形”。
看学生能否会把前后两个关键帧上的图片分离成原始图形,使时间轴出示绿底黑箭头。
小组讨论交流制作方法,小组代表展示,师生评价。
四、训练环节(13 分钟)
过渡语:我们已经掌握了制作形状渐变动画的制作方法,那下面就让同学们来大展身手,完成变脸秀动画吧!
(一)动动手
1.打开课本第36-38 页,制作变脸秀动画,完成将“脸谱1”逐渐变成“脸谱2”动画。
2.(选做练习)利用本节课所学,发挥你的想象,让“孙悟空”变化起来……
(二)展示评价
展示2-3 名学生作品,师生互相交流评价。
课堂总结
1. 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收获了什么?还在哪些感觉不足的地方?
2. 在我们的生活中,同学们还发现了哪些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技艺?
附:板书设计
第4 课形状渐变动画
关键帧:两个
图片:分离
补间:形状【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