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十二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可修改版ppt]
第十二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可修改版ppt]
平均温度 37.5℃ 37.0℃ 36.5℃
(二)生理性变化
体温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会出现生理性波动,但 其变化范围很小,一般不超过0.5~1.0℃。
1.昼夜 2.年龄
3.性别 4.运动
5.药物 6.其他
情绪激动、紧 张、进食、环 境温度的变化
三、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一) 体温过高 体温过高又称发热,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 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 的0.5℃或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 0℃以上即可称为发热。 1.发热程度(以口腔温度为例)
课堂练习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一、体温的形成与调节 二、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 三、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四、体温测量法
一、体温的形成与调节
(一)体温的形成 (二)产热与散热 (三)体温的调节
二、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
(一)正常体温 表12-1 成人体温正常范围及平均温度
部位
正常范围
直肠 36.5~37.7 ℃ 口腔 36.3~37.2 ℃ 腋下 36.0~37.0 ℃
稳定
病因治疗
去除引起体温过低的原因,使体温逐渐恢复至 正常
抢救准备
加温过程中,注意监测病情变化,以防发生心 率不齐、休克等并发症
四、体温测量法
(一)体温计的种类与构造
1.水银体温计 又称玻璃体温计,为临床最常用的体温计。玻璃体 温计分口表、肛表和腋表三种(图12-5)
图12-5 玻璃体温计A口表 B 肛表 C 腋表
第十二章 生命体征 的评估及护理
学习目标
1.具有较强的护患沟通能力和严谨求实的工作态 度,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关心、尊重病人,数值 准确。
2.掌握异常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评估及护 理。
3.熟悉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正常值及生理 性变化。
4.了解体温的形成与调节。 5.熟练掌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法。
重点: •解释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间歇脉、 脉搏短绌、呼吸困难、高血压、低血压 的概念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正常值、测 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难点: •高热病人和呼吸困难病人的护理 •体温单的绘制
•脉搏短绌的正确测量 及记录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第二节 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第三节 呼吸的评估及护理 第四节 血压的评估及护理
低热: 37.3~38.0℃ 中度热: 38.1~39.0℃ 高热: 39.1~41.0℃ 超高热: 41℃以上
2.发热过程及临床表现
分期
体 温 上 升 期
高 热 持 续 期
特点
产热大于散热
产热和散热在较 高水平上趋于平
衡
临床表现
畏寒、皮肤苍白、干燥无汗、 疲乏无力,有些病人可出现寒
战(骤升和渐升)
先用消毒纱布擦净,再按上述方法单独进行消毒
2.体温计检测法
先将全部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35℃以下,再同时放入 已测好的40℃的水中,3分钟后取出检视。若误差在 0.2℃以上、玻璃管有裂痕、水银柱自行下降,则不 能再使用。合格体温计用纱布擦干后,放入清洁容 器内备用。
工作情景与任务
导入情景: 今天呼吸内科来了一位男性病人小黄,20岁,昨天
晚上被大雨淋湿了,早晨起床后感觉头晕、恶心、浑身 乏力、咳嗽、流鼻涕、发热,被家人送到医院就诊,以 “急性肺炎”收住院。 工作任务:
1.正确测量该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该病人体温过高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
重点难点
体温骤升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 间 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 歇 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间歇,体温又 热 升高,并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
热期交替出现
不规 则热
发热无一定规律,且持续时间不定
常见于肺炎球菌 性肺炎、伤寒等 常见于败血症、 风湿热、化脓性 疾病等
常见于疟疾等
常见于流行性感 冒、癌性发热
3.临床表现 体温过低时病人常有体温不升、皮肤苍白、四肢冰冷、 呼吸减慢、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感觉和反应迟钝、嗜 睡、甚至昏迷等。
4.护理措施
保暖措施
首先应提高室温在24~26℃,新生儿可置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加强体温监测,至 观察病情 少每小时测量体温一次,直至体温恢复正常并
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 燥、呼吸和脉搏加快、尿量减 少、头痛头晕、全身不适、软
弱无力等。
退 热 期
散热增加而产热 大量出汗和皮肤温度降低(骤
趋于正常
退和渐退)
3.常见热型
稽 留 热
体温持续在39~40℃,达数天或数 周,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
弛 张 热
体温在39℃以上,24h内温差达1℃ 以上,但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水平
4.护理措施
(1)降低体温 (2)病情观察 (3)补充水分 (4)补充营养 (5)保证休息 (6)预防并发症 (7)心理护理
如体温超过39℃可用冰袋 冷敷头部;体温超过39.5℃ 可用温水(或乙醇)拭浴。 实施降温措施30分钟后应测 量体温
高流给维质予生或高对一次4待3日素半热天h口皮预肺卧、流般,体2测应每于必静分谢定量高腔肤防炎后次床易质鼓 日 2要 脉 , 产每高温量时、热护护压等休,消饮励摄时输促物5高日 热 恢体测者0理理疮并息改化食病入按液进的0蛋测 病 复应温量~和发的人量医以毒排为白绝3坠症量 人 正1体多不嘱补素出、每次0积每 常4温饮能给充和。0,0性,水低予水代ml,,
防止坠床
(二)体温过低
定义 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为体温过低。若体温低于35℃ 以下称为体温不升。常见于早产儿、重度营养不良及极度 衰竭的病人。 1.原因
(1)散热过多 (2)产热减少 (3)体温调节中枢受损
2.程度划分 轻度:32~35℃ 中度:30~32℃ 重度:<30℃,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致死温度:23~25℃
2.电子体温计 图12-6 笔式电子体温计 图12-7奶嘴式电子体温计
3.可弃式体温计
(二)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测
1.体温计消毒法 常用的消毒溶液有70%乙醇、1%过氧乙酸、含氯消毒
剂等。 (1)口表、腋表消毒法:
使用后即浸泡于消毒液中,5分钟后取出,清水冲净, 擦干,放入另一消毒液容器中,浸泡30分钟后取出, 用冷开水冲洗干净,擦干后用手或离心机将汞柱甩至 35℃以下,存放于清洁盒内备用。切忌用40℃以上的 热水浸泡、冲洗体温计,防止汞过度膨胀,引起爆裂 。 (2)肛表消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