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PPT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PPT
动脉内的压力也发生周期性的改变, 导致血管壁产生节律性的搏动。
32
(一)、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动
1 .脉率:每分脉搏搏动次数。 正常:60~100次/分。 影响因素:年龄、性别、体型、活动、
药物等。
33
(一)、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动
2.脉律(pulse rhythm):均匀、间隔相等 3.脉搏的强弱: 4.动脉壁的情况:
34
35
(一)脉率异常
1.心动过速(tachycardia) 成人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
2.心动过缓(bradycardia) 成人脉率每分钟少于60次
36
(二)节律异常
1.间歇脉(intermittent pulse): 2.脉搏短绌(pulse deficit):
37
(三)强弱异常
1.洪脉(full pulse): 2.丝脉(thready pulse): 3.交替(alternanspulses):
冲净擦干 冲净擦干备用
体温计的检查法
24
3、体温测量
步骤:备物、解释。
– 口温:舌下热窝。3~5分钟。 – 腋温:腋窝深处夹紧。8~10分钟。 – 肛温:轻插肛门3-4厘米。3分钟。 – 擦净、读数、记录、消毒。
25
口 温 测 量
26
腋 温 测 量
27
肛 温 测 量
28
注意事项
检查、清点体温计,正确甩表;切忌 放入热水。
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弛张热(remittent fever) 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 不规则热(irregulars fever
15
5.伴随症状
寒战
淋巴结肿大
出血现象
肝、脾肿大
结膜充血
单纯疱疹
关节肿痛
意识障碍
16
6.体温过高的护理
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方法 定时测体温: 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3000 ml为宜 清洁:口腔、皮肤 安全:防坠床、舌咬伤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1
生命体征(vital signs)
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
2
3
体温:(体核温度)身体胸腹腔、 中枢神经的温度。
皮温:(体壳温度)易受影响,较前 者低,易测量。
4
5
基本概念
体温 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 特点:相对稳定且较皮肤温度高 皮肤温度也称体表温度
2.生理变化 年龄 性别 体位 情绪
50
异常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1.高血压(hypertension)血压 >140/90mmHg
2.低血压(hypotension)血压 <90/60~50 mmHg
51
52
(一)血压计种类
受环境温度和衣着情况的影响且低于 体核温度
6
体温的产生与散失
体温的形成: 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 散热方式: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7
影响体温的生理因素
(不超过0.5-1℃)
– 昼夜变化:在24h周期性波动。 – 年龄:基础代谢水平不同。新生儿。 – 性别:女性高0.3℃。 – 药物:麻醉药。 – 其他:情绪、进食、环境等。
38
(三)强弱异常
4.水冲脉(water hammer pulse): 脉搏骤起骤降,急促而有力。由于
收缩压↑舒张压↓使脉压差增大所致。见 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等。
39
(三)强弱异常
6.奇脉(paradoxical pulse)
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称奇 脉。见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
12
2.发热程度的判断
低热 37.3~38.0 ℃ 中等热 38.1~39.0 ℃ 高热 39.1~41.0 ℃ 超高热 >41 ℃
13
3.分 期
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病人寒战、 皮肤苍白、干 燥、无汗 高热持续期:产热=散热,病人皮肤潮红、 呼吸加深加快、脉搏加快 退热期:散热>产热
14
4.热型(fever type)
测量,计时1分钟。
45
46
血压(blood pressure)
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47
(一)影响血压的因素
每搏输出量
心率 外周阻力 动脉管壁的弹性 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
48
(二)正常值及生理变化
1.正常血压
收缩压 90~140mmHg 舒张压60~90mmHg
49
(二)正常值及生理变化
17
2.体温过低
体温不升:体温低于35 ℃ 常见于早产儿、全身衰竭的病人
18
2.体温过低(hypothermia)
分度
–轻度:32—35℃ (89.6—95.0℉)
–中度:30—32℃ (86.0—89.6℉)
–重度:
<30℃ (86.0℉)
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致死温度 23—25℃(73.4—77.0℉)
口温测量禁忌症。注意:进食吸烟后 隔30分钟测量。
腋温测量禁忌症。注意:擦干汗液, 夹紧。
29
注意事项
直肠测温禁忌症。注意:坐浴等待30分 钟后测量。
婴幼儿、重病人测温,守侯在旁。 体温与病情不符,床旁检测,对照复查。 不慎咬碎体温计,及时处理。
30
31
脉搏(pulse)
随着心脏节律的收缩和舒张,
19
体温过低的护理
保暖: 去除病因: 加强监测生命体征:至少每小时测
量一次,直至恢复至正常且稳定, 注意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20
测量体温
21
测量体温 1、体温计种类及构造
22
1、体温计种类及构造
23
2、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查
体温计的清洁消毒
消毒液浸泡5min 消毒液浸泡30min
8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
通常直肠温度>口腔温度>腋下温度 口温 、腋温、肛温的正常值
部位
平均温度
腋窝
36.7℃
口腔
37℃
直肠Βιβλιοθήκη 1037.5℃二、体温评估
体温过高 体温过低
11
(一)体温过高
1.发热(fever, pyrexia)
由于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 中枢或体温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 导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
40
(四)动脉壁异常
❖ 变硬,失去弹性,呈条索状, 动脉迂曲或有结节,
❖ 见于动脉硬化。
41
42
(一)测量部位
43
(二)操作步骤
正 常 脉 搏 测 30 秒
44
注意事项:
诊脉前病人安静,体位舒适。 不可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搏
动较强,易与病人脉搏混淆。 为偏瘫病人测脉,应选择健侧肢体。 如发现脉搏短绌,由两人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