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麻醉药理学 第六章 局部麻醉药
麻醉药理学 第六章 局部麻醉药
二、酯类局麻药 普鲁卡因,氯普卡因,丁卡因。
三、酰胺类局麻药 利多卡因,布比卡因,依替卡因
四、常用的局麻方法 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传导麻醉, 蛛网膜下腔麻醉, 硬膜外麻醉
一:局部麻醉药(局麻药)概念:
是一类能可逆地阻滞神经 冲动的发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 的条件下,使有关神经支配的部 位出现暂时性感觉丧失的药物。
特点:(1) 脂溶性增高100多倍 (2) 蛋白结合率增高10多倍 (3) 麻醉强度增强 (4) 麻醉时间延长
2. 依替卡因中间链比利多卡因多一个C2H5 侧 链,并以丙基取代利多卡因氨基上的乙基
CH3 NHCOCHN
CH3
C2H5
C2H5 C3H7
依替卡因
CH3 NHCOCH2N
CH3
C2H5 利多卡因 C2H5
药物: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丁卡因,可卡因 特点:(1)在血浆内被水解或被胆碱酯酶分解。
(2)可形成半抗原,可引起过敏反应。 2.酰胺类局麻药
药物:利多卡因,甲哌卡因,布比卡因,丙胺 卡因,依替卡因
特点:(1)在肝内被酰胺酶水解 (2)不形成半抗原,引起过敏反应罕见
此外,根据临床上局麻药作用时效的 长短又分为三类
特点:(1)脂溶性依替卡因高于利多卡因 (2)局麻强度明显高于利多卡因
3. 甲哌卡因氨基上的甲基改为丁基,生成布比
卡因
CH3
CH3
N
NHCO
CH3
C4H9 N
NHCO
CH3 甲哌卡因
CH3 布比卡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特点:(1)脂溶性和蛋白结合率布比卡因明显增强 (2)局麻作用布比卡因比甲哌卡因强,局麻 作用时间延长
二:局部麻醉方法有五种: 1.表面麻醉:又称黏膜麻醉 2.浸润麻醉: 3.传导麻醉: 4.硬膜外麻醉: 5.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蛛网膜下隙麻醉、腰麻)
二:局部麻醉方法:
1.表面麻醉:又称黏膜麻醉,是将 穿透力强的局麻药滴、喷或涂布 于黏膜表面,使黏膜下的神经末 梢麻醉。
常用于眼、鼻、咽喉、气道、尿 道等部位的手术。
1. 短效局麻药 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
2. 中效局麻药 利多卡因,甲哌卡因,丙胺卡因
3. 长效局麻药 丁卡因,布比卡因,依替卡因
(三)局麻药结构与理化性质、作用的关系
1. 将丁基加到普鲁卡因生成丁卡因
H2N
C00CH2CH2N
普鲁卡因
C2H5 C2H5
H9C4
N
H
CH3
COOCH2CH2N
丁卡因
CH3
目标要求
1.掌握局部麻醉药的分类、作用原理、 影响局麻药的因素、毒性反应的防治, 常用局麻药(普鲁卡因、丁卡因、利多 卡因、布比卡因)的特点。
2 了解局麻药的概念、药代动力学特点、 其他不良反应,构效关系,常用的局部 麻醉方法。
主要内容
一、概述 1.局麻药的分类和构效关系 2.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 3.影响局麻药作用因素 4.局麻药不良反应
2.浸润麻醉:是将局麻药液注入 皮下或手术野附近,使局部神经 末梢麻醉。常用于浅表小手术。
3.传导麻醉:(传导阻滞麻醉)
是将局麻药液注射到神经 干周围,阻断神经冲动传导。常 用于四肢、面部、口腔等手术。
4.硬膜外麻醉:是将局麻药液注入硬
膜外隙,麻醉通过此隙穿出的神经根. 麻醉范围广,常用于胸、腹部手术。
(二)作用机制
主要学说:是阻滞Na+通道,使传导阻滞, 产生局麻作用。
RN
RNH+
神经鞘
神经膜 RNH+
RN
RNH+ 外侧
RN
钠通道
RNH+
R N RNH+
内侧
局麻药分子在体液中存在两种形式。 未解离的碱基和解离的阳离子。碱基具有 亲脂性(脂溶性), 可穿透细胞膜,进 入细胞内,细胞内pH比膜外低,部分碱 基解离为阳离子,阳离子可与膜内受体结 合,使钠离子通道关闭,阻滞Na+内流, 达到阻滞神经冲动传递功能,产生局麻作 用。
问题:为什么低蛋白血症病人易发生局麻药中毒?
二、局麻药作用机制 (一)正常神经冲动传导功能
神经细胞传导功能的关键是动作电位的 产生和传递,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神经细胞传递 信息的基础。
1.静息膜电位 2.动作电位 当神经细胞受到适宜的刺激,膜的通透性发生 了短暂而可逆性改变,Na+ 迅速内流,使膜内电位 迅速增高,由原来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去极 化),即动作电位形成,神经冲动得以传递。
局麻药在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
可卡因在1884年首次应用于眼科手术 麻醉,以后又相继合成了普鲁卡因(1905 年)、利多卡因(1943年)、布比卡因 (1963年)、依替卡因(1972年)、罗哌卡 因(1976年)等一大批局麻药,使局麻药及 镇痛治疗的疗效大为提高,局部麻醉药在麻 醉学上占有一定地位。
理想的局麻药应具备的条件
1. 阻滞神经冲动传导效应显著,即感觉神经纤维的 阻滞比运动神经纤维明显。
2. 无刺激性,不损伤细胞组织;毒性小。 3. 性质稳定, 经高压蒸汽消毒不分解。 5. 穿透力强,作用快,维持时间长。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局麻药并非尽善尽 美,但基本上可满足需要。
第一节 概述
一、局麻药的分类和构效关系
5.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椎管内 (蛛网膜下隙麻醉、腰麻) 麻醉
是将局麻药液经腰椎间隙注 入蛛网膜下腔,麻醉该部位的脊神 经根。常用于下腹部和下肢手术。
局部麻醉药(局麻药)概念:
(local anesthetics)简称局麻药
是一类能可逆地阻滞神经冲 动的发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 条件下,使有关神经支配的部位 出现暂时性感觉丧失的药物。
4. 脂溶性与局麻作用的关系 (1)神经膜含有丰富的脂质,因此局麻药脂溶
性可作为衡量与神经亲和力的尺度。
(2)长效局麻药(丁卡因、 布比卡因、依替卡 因)比短、中效的利多卡因、甲哌卡因更 具脂溶性。
(3)在酰胺类中甲哌卡因、丙胺卡因脂溶性最 低,局麻作用也最弱,依替卡因与此相反。
5. 血浆蛋白结合率与局麻时间的关系 结合的特点?
(一)局麻药化学结构
局麻药均属于芳香基—中间链—氨基结构的化
合物,由三部分组成:
芳香环
中间链
氨基 叔胺 (R)
000000
N
亲脂性
亲水基(R)
芳香基团是局麻药亲脂疏水性的主要结构;氨
基主要影响亲水疏脂性;中间链可分为酯链和酰胺 链,影响作用的强弱。
(二)分类:
根据中间链的不同,局麻药可分为两类: 1.酯类局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