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临床心理学概述第一篇:第一章临床心理学概述第一章临床心理学概述第一节临床心理学的一般概念1、为了实现自己服务于社会的理想,1896年,witmer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间心理诊所,并首先应用“”临床心理学“”这个术语,标志着临床心理学学科的正式诞生。
2、临床心理学的学科定义:临床心理学是一门运用原理和方法来理解、预测和改善人们的适应不良、能力缺陷、情绪不适,并促进人们的适应应对和个人发展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3、临床心理学的定义或范围决定了临床心理师的工作任务,4、目前中国临床工作者大多数人在大学和医院工作。
5、临床心理学的基础学科主要有三大类:①基础心理学科,包括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学习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情绪心理学,以及心理测量学等。
②生物学科,包括解剖学,生理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等。
③社会科学,例如社会学,人类学等。
6、临床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是指同是。
关注心理健康和疾病问题、并因此在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等方面同临床心理学密切联系、形成交叉的学科可以分成两大类:①主要关注健康和疾病问题的应用心理学科。
②医学学科,包括精神病学,神经病学,心理卫生学,心身医学和行为医学等。
7、同临床心理学最为密切、有时甚至难以区分的学科是咨询心理学,他们之间的区别:①传统上,咨询心理学更加关注正常人的成长与发展,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并以增进个体良好适应和应对为目的;而临床心理学则更关注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
②在美国,咨询心理学的训练大多在教育学院和教育系进行,而临床心理学的训练则在大学的心理系进行③尽管这两个专业的训练的主要内容都包括心理评估和心理治疗,但临床心理学家的训练更强调研究方法和人格理论等内容。
④喜讯心理寻更多地受到职业指导运动和人本心理学的影响,而临床心理学主要是基于遗传学、心理动力学、心理生物学、和心理社会学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8、心身学和行为医学都是特别关注人类身体健康和疾病中心心理因素的作用的医学分支学科。
9、1977年,美国科学院的一组资深生物医学家和行为科学家举办了一个讨论会,标志着心身医学的正式诞生。
10、行为医学是设计行为科学同生物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开发与整合,以及将这些被整合了的知识和技术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多学科交叉领域。
第二节临床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1、witmer被称为临床心理学的主要创立者,提出心理障碍的“器官理论”。
2、n.prince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份变态心理学杂志。
3、现代的心理测验是从19世纪开始的。
4临床心理学科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专业队伍的扩大第三节临床心理工作的职业化1、心理师是指系统学习过临床或咨询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接受过系统的心理治疗与咨询专业技能培训和实践督导,正在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且达到本标准关于心理师的有关注册条件要求,并在中国心理学会有效注册的专业人士。
2、美国临床心理师的培养采用两种模式,哲学博士学位模式和心理学博士学位。
△作为科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临床心理学开端于19世纪末。
中国临床和咨询心理师的培养分为两种水平,硕士和博士。
心理治疗的近代史起源于s.freud的心理分析。
精神病学使用来探讨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机制以及精神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医学分支学科。
■临床心理学的工作任务:①运用心理测量、会谈、行为观察和实验室检查等技术,评估和诊断心理健康问题。
②通过各种心理治疗形式来处理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③参与同心理因素有关的躯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④制订心理健康问题核心身问题的预防方案,努力帮助人们增进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提高社会功能。
⑤开展研究工作,以便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问题的性质、原因和发病机制,改进心理评估和诊断的方法,评价新的治疗和预防方法的效果。
第二篇:临床心理学案例临床心理学案例诊断案例:个人资料:李某,女,23岁,某高校大四学生,一直以来,学习刻苦,成绩优异。
李某出生在北京,是独生子女,身体健康,且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李某成长环境简单,无重大家庭事故,父母相处和谐,生活水平中等。
主诉:进入大四之后,确定要考研,目标是是北京外国语大学。
从此就十分注意其他同学的学习动态与成绩。
一天晚上,她突然想到,自己已经花尽了力气,还是不能把成绩提高到前五名,大概因为自己还没有抓紧时间,或者还没有别人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多。
从第二天开始,她一方面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另一方面,非常注意别的同学是否用在学习上的时间比自己多,是否因为用在学习上的时间超过了自己,而成绩超过自己。
有时,她发现教室里的同学少了,她就十分紧张,以为同学们都去看书去了。
老是这样,心里很难过,就搬到外面去住,但还是经常给宿舍打电话,或者打同学的手机,若是发现没有人接,心里又是紧张,直到后来,不能听到关于同学们学习的事情,否则,都会十分焦虑不安。
她也知道,这样担心、不安、害怕是没有必要的,又经过亲朋好友劝说,曾经控制自己,但是,不仅不能控制住,反而更加苦恼。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力不好,学习效果严重下降,不仅不能保持原有的成绩,反而下滑很多。
到了11月份,睡眠出现问题,开始不易入睡,易醒,常做恶梦,梦见别人都考取了,只有自己落榜,醒后很害怕。
后来更加严重,一夜只能睡一两个小时,还要拉着妈妈陪着睡。
其母亲反应:女儿好发脾气,天天看书,又说看了没有用,看不进去,自己说,有时看了三个小时,还不如以前半个小时的效率高。
不能和别人正常交往。
经常在房间内走动。
好喝水,月经不正常。
和他人交谈还经常会紧张不安,双眉紧锁,双手会颤抖,安静地坐一会就难过。
【诊断分析】1、经了解和检查,排除躯体疾病的生理因素,确定为由于心理方面出现问题引起的症状。
2、心理不健康与心理障碍的鉴别:根据以上资料显示,求助者明显的焦虑、紧张、不安、恐惧,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严重失眠,学习效率降低等症状。
求助者对于引起她情绪变化的刺激,从开始担心自己的成绩到看到同学比自己的学习时间长感到不安,再到后来发现教室人少就紧张,性质已经变形;持续时间在六个月以上;鉴定为不是一般心理问题,是心理障碍。
3、神经症与精神病的鉴别:求助者表现出求治愿望,主动求医;求助者“也知道,这样担心、不安、害怕是没有必要的,又经过亲朋好友劝说,曾经控制自己,但是,不仅不能控制住,反而更加苦恼”,她了解自己的症状,承认有问题。
以上显示,排除精神疾病伴发焦虑症状,属于心理障碍中的神经症。
【初步诊断结果】以上资料显示,求助者有明显的紧张、不安、恐惧、焦虑,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严重失眠,学习效率降低的症状,初步诊断为焦虑症。
【进一步鉴别】1、求助者表现出的恐惧、失眠、不安、紧张、过度担心都是焦虑症的核心症状。
2、与其他神经症的鉴别:恐怖症:求助者对刺激情景无过分的恐惧和回避心理,面对刺激,更多的表现的是焦虑和不安,敢于面对和正视。
强迫症:求助者没有出现反复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抑郁症:求助者没有出现在与其处境不相符时的心境低落,无罪责感和无价值感。
神经衰弱:求助者在休息后仍无缓解,求助者并无缺乏精力,易感疲劳。
癔病:多发于易感性个体,在某种心理社会影响下发生,在运动、感觉、意识上存在障碍,与求助者不符。
【诊断结果】经过鉴别,求助者的心理症状为紧张不安,恐惧惊慌等;躯体症状为失眠多梦,月经不调等;判断为广泛性焦虑障碍。
求助者为神经症中的焦虑症。
【咨询方案】针对本求助者的问题,首先解决睡眠、不安、焦虑、紧张等具体的,短期的问题,其次,解决集中注意力,增强记忆力,怎样提高学习效率等长期的,终极的问题。
这样,把求助者希望达到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具体目标与终极目标,就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了。
使用理性-情绪疗法。
首先,应该向求助者讲清这一疗法中的ABC 理论框架:A、激发事件;B、对于激发事件作出的评价;C、求助者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其次,帮助求助者理解,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的过程。
第三篇:临床心理学实习报告安徽农业大学《临床心理学》实习报告2011 ―2012 学年第一学期院系名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班级)09级应用心理学二班学生姓名吕文韬学号09156060中国·合肥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一.实习内容实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进入居民小区入户进行信息录入,并且给他们进行题目查访,之后就是将录到的信息存进电脑中,并且将他们还没存的一起录入。
二.实习形式实习的方式主要分两组,一组留在服务中心录入信息,另一组则深入小区对居民进行登记。
而我是先进小区进行信息登记,然后再返回服务中心将信息录入电脑中。
三、实习成果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直接参与并亲历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我们本次去安庆路社区实习,主要深入了解一些社区服务的内涵以及类型,帮助社区服务人员整理资料,并进行社区调查,丰富自己的内涵和能力!社区,是联系居民和政府的基层组织,更是不可或缺的桥梁。
居民事情无所谓大事小事,都是社区工作人员的事。
发生火灾了,全体出动去清扫;暴风暴雨要来了,全体加班防风排水;居民发生纠纷了,工作人员上门调查调解;社区居民需要办理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啦等都可以在居委会的到解决……可以说,社区工作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实地参观环境的基础上,在理论知识的介绍辅助下,我们大致的了解了下以后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
四、实习效果实习结束了,回过头来反思自己的实习所得,我发现专业课程中有一小部分内容可以运用在实践中,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专业工作的内涵。
而且,在参观实际的工作中,我发现社区工作考验的是工作人员的一种耐心引导的态度,某些简单的社区事务可能不需要很多的技巧,但它需要更多良好的态度去引导居民认识自己的社区和自己肩负的权利和义务。
在实际的工作中,社区工作人员不能以自己的专业背景和社区地位、职权自居,要积极地与居民融合,保持良好、融洽的社会关系才能把社会政策、方针、规章等落到实处。
社区工作注重与社区居民关系的建立。
通过真正地接触社区工作,我们了解了社区发动的一个动向:即是文明、和谐。
正因社区尽管建立时间不长,但是,它也积极配合国家的宏观的社会发展方针,积极地进行各种工作的整治,将文明和谐社区的建设作为社区发展的方向,创文明、争先进。
现在的社区还是以传统的社区行政模式为主,通过行政命令来传达上级的指示,如何实现社区工作人员与上级工作人员以及社区居民关系的协调发展,如何从行政化的指令传达工作模式转向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模式仍是也是一项我们值得深思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