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扬州慢学案答案

扬州慢学案答案

山东省沾化县第一中学2013级
语文学科课时导学案
班级姓名使用时间年月日


扬州慢编制人费清玲审核人
王俊艳
课标要求
目标要求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诗歌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

学习目
标 1、体味怀古伤今的黍离之悲及“清冷”意境。

2、理解宋词婉约派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和谐。

3、掌握衬托及虚实结合写作方法。

以下为教学设计(包含导学、探究、巩固三部分学案)
学生笔记(基础积累)学案内容
答案;
dāi/dàng/dòu/fěi/fēn/gá/gōng/gōng/gòng/gòng/gū/hèng/h ún/hùn xiáo/jī/jí/jǐ/ji àn/jiē/jié/jiū/jǔyǔ/jūn/lá/lè/lēi/liáng
预习案
一、词人零距离
1、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
属江西)人。

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门,善书法、精音乐、
能自度曲。

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

词多记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
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以姜夔
为代表的风雅词派在传统的美学境界中以韵味的悠长、意境的空灵、色泽
的清冷、气格的峭拔特立于词林。

这首词在语言上有它独特过人之处,细
细品味,似乎每一句都有无尽的意蕴。

2、背景: 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

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
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

然而,在南宋时,金兵频频南侵,扬州屡遭
兵火,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生山河破碎
之感。

作者写本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

南宋朝廷苟安半壁,
朝纲废弛。

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
实,岂能无动于衷?因而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首词,抒发了《黍
离》之悲。

3、解题。

这首词的词牌是什么?(扬州慢)这首词的题目是什么?(扬州慢)
明确:这首词是一首慢词。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一般都
比较长。

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

《扬州慢》既是词调(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后来只被
用作词谱,就与词的内容无关了。

二、基础夯实,给划线字注音。

初霁()戍角()怆然()自度此曲()
黍()离之悲解鞍()少()驻荠()麦
都()在空城窥()江去后
三、名篇不厌百回读
1、师生试读全词,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慢词是指配乐的曲子曲调舒缓),我
们读这样的词,吐字要慢,停顿要长,要读得沉着,荡气回肠。

2、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3、写初读感受,把你印象最深的一点写在下面。

6、从词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5、、提出你的问题:
四、补充材料,助读。

黍离:是《诗经·国风·王风》中的篇名,“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
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
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黍、稷,是两种农作物。

离离,指行列貌,整齐茂盛的样子。

靡靡:行
步迟缓貌。

摇摇:形容心神不安。

噎:忧深气逆不能呼吸。

旧说周平王东
迁以后,周大夫行役路过西周故都,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稷茂盛,因
悲周室颠覆,乃作此诗。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赏析作品。

(一)学习小序。

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明确: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
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
的缘由(感慨今昔),他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2、小序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词的感情基调,你找到这一句了吗?
明确:“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一个“悲”字,奠定了本诗
悲切伤感的感情基调。

一句“《黍离》之悲”深刻的概括了这首词的主题。

(二)品赏词作。












山东省沾化县第一中学2012级
xx 学科课时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编号第
课题
编制人
审核人
课标 及
学习
目标
目标要求
重点 难点
考情 分析
以下为教学设计(包含导学、探究、巩固三部分学案)
学生笔记(教师点拨) 学案内容
学案内容 学生笔记(教师点拨)
反思小结
校 训:明 责 致 远
弘 毅 至 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