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


其中陶器又分为彩陶和素陶
(一)彩陶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特点: 陶器以卷唇盆和园底的盆、钵、及小口 细颈大腹壶、直口 鼓腹金底瓶为典 型器物,造型比较 单纯 其纹饰主要有: ①动物纹 ②几何纹 ③编织纹
《彩陶人面鱼 纹盆》
《彩绘船形壶》
(一)彩陶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特点:
最大的特点是曲腹 形较多,绘制的部位 多数集中在口沿和腹 部外壁,不像半坡类 型那样绘在器物内壁。
《鹳鸟石斧彩陶瓮 》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特点: 彩绘部位多在器的口、颈、肩与上腹 部位,纹样以几何形图案最多,动物和人 物次之。马家窑文化彩陶富于浓厚生活气 息。器形特点:上大下小。
《舞蹈彩纹盆》
《彩陶漩涡纹瓮》
马 家 窑 文 化 半 山 类 型
四 系 双 耳 同 心 丹 纹 罐
彩陶充分展现了在实用基础上简单朴素 的美感,。其纹饰更是体现了原始先民对多 样统一,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 的高度概括。
《郎窑红釉观音尊》
《彩粉九桃天球瓶》
粉彩镂空蟠螭纹 象耳转心瓶
粉彩开光 四季山水盖罐
郎窑红一种红釉瓷器。釉凝厚,玻璃感强,佳 品呈鲜红色。器底书写年款有“大明宣德年 制”、“大清康熙年制”两种,但数量不多。 粉彩是中国清代以来的彩绘瓷品种。创始于康 熙朝,盛于雍正、乾隆时期。属釉上彩,图 案绘制采用渲染法,注重表现题材的阴阳向 背,绘制前,在装饰部位以“玻璃白”打底, 以使彩色图案呈色柔和。
陶器与瓷器有什么区别?
1. 原料不同 (陶:粘土 瓷:瓷土) 2. 烧制温度不同 (陶:1000度以下 瓷:1200度以上) 3.质地不同 (陶:质地疏松 瓷:质地细腻) 4. 用釉不同 (陶:无釉或低温釉 瓷:高温琉璃釉) 5.产生的年代不同 (陶器产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有11700多 年的悠久历史。 瓷器产生在大约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距今 3000多年。
素陶 继彩陶艺术之后,山东地区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黑陶 器与白陶器以其材质和造型之美把原始社会的陶器艺术推向最后 一个高峰。大汶口文化晚期(公元前2800-前2500年)已使用快 轮制造陶器,制成 薄胎磨光黑陶高柄杯和白陶鬻等贵 重器物。 到龙山文化时期,黑 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提高,一些典 型器物薄如蛋壳而且厚薄均匀,器形规整。黑陶的制造 是在烧制过程应用了烟熏法和渗碳技术,使之变得乌黑 光亮。
古代中国以玉 来比喻人的美好 品德和高尚人格,所以古人以佩玉 为尚。
玉器的制作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体现为两种不同的审美追求。 一种是追求玲珑剔透的华丽之美。
另一种是突出玉的天然材质,追求至 大至高的朴素之美。
“大圭不琢”的观念在工艺美术创 造中很重要。对于玉材天然美质的鉴赏, 也被用于对人的品评,如形容具有纯真 质朴素质 的人“如璞玉浑金”。璞 就是包在玉材外面的石皮,“璞玉浑金” 指的是未琢的玉、未冶炼的金(铜),外 表朴素无华而具有内在的美。
大圭不琢
“四大名玉”
• 新疆癿“和田玉”。有白玉、黄玉、青玉、墨玉等一系列品种, 尤以白玉为代表,玉质居世界软玉之冠。 • 辽宁岫岩县产出癿“岫玉”、 • 河南南阳产出癿 “独山玉”,又称"南阳玉"或"南玉"。 • 湖北郧县等地产出癿“绿松石”。又名绿宝石
总结:先民们把玉从石头中区分开来,是人类审美认识 上的一个重要发展,同时也是人类对物质材料的体形、 质感、色彩,以及对称、秩序感等造型规律的认识与 掌握。玉在旧石器时代已经产生,p5新石器时代推上 第一个高峰时 期,夏商周时期与青铜器 一样成 为权利和神权的象征。
商代俏色玉雕
白玉墨玉俏色童子
比德于玉
孔子说:“君子比德如玉焉”,说明玉器在 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什么样的地位?
君子以德比玉
• • • • • • • • • • • • 孔子曰:“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 温润而泽,仁也。 慎密以栗,知也。 廉而不刿,义也。 垂之如坠,礼也。 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孚尹旁达,信也。 气如白虹,天也。 精神见于山川,地也。 圭璋特达,德也。 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最早的原始陶器出现的地方
江西万年县仙人洞
湖南道州玉蟾岩
1、中国陶的种类(彩陶、素陶)

彩陶
仰韶文化 马家窑文化
素陶(黑、白、印纹陶)
大汶口文化 山东龙山文化
半坡
庙底沟
马家窑 半山 马厂
彩陶 原始社会癿先民在日用陶水器、食具 上施加彩绘,创造了一个绚丽癿彩陶艺术世界。 彩陶最初出现在大西北癿泾水、渭水流域,距今 约八千年左右。到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癿仰韶文 化时期,中国彩陶进入兴盛时期,并向西北地区 推衍,出现了灿 烂癿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 经历马家窑一半山一马厂前后相承癿三种文化类 型,大约一千二百多年癿发展衍变,而进入尾声。
衣玉食”“抛砖引玉”等等这些词语中,那个玉字不是代表美
好的、高尚的字眼?那么玉为什么能够如此运用呢? • 它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旧石器时代的先民在制作石器的过程中,发现有些 石材质地坚韧,具有美丽的色彩与光泽,让人看了 感到愉悦,便将其珍重地区别开来,用以制作 装饰品或祭祀神灵的礼器,他们将这类石材 称作“玉”。 因此,玉既是“石之美者”。 把玉从各种石头中区分出来是人类 审美认识的重要发展。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北方地区的红山文化,山东半岛的大汶 口文化、龙山文化,东南沿海的良渚文化,把中国古代玉器艺术 推上第一个高峰时期。
玉的种类
• 硬玉(硅酸钠铝):专指翡翠 • 软玉(硅酸钙锰):透闪石和阳起石组成的材料。 • 广义上的玉不仅包括硬玉和软玉,也包括蛇纹石、青金石、玛瑙、
• 珊瑚、大理石、钻石、玛瑙、水晶、琥珀、绿松石、珊瑚、珍珠等宝石。 玉的用途 据不同形制和用途可大致分为礼器、仪仗、工具、用具、装饰品、艺术品以及 杂器等7类 礼器:玉琮、圭、璧、环、瑗、璜、玦、簋、盘等; 仪仗:戈、矛、戚、钺、刀等; 生产工具:斧、凿、锛、锯、刀、纺轮、铲、镰等; 日常生活用具:臼、杵、梳、耳勺、匕、觽等; 装饰品: 玉环、玉球、玉镯、玉璜、玉玦、玉珠、玉管等等。 艺术品:玉龙、玉虎。 杂器:玉链、玉琀等。
黑陶
在器物烧成的最后一 个阶段,从窑顶徐徐加 水,使木炭熄灭, 产生浓烟,有意让烟炤 熏黑,而形成的黑色陶 器。 它是继彩陶之后,中国 新石器时代制陶业出现 的又一个高峰
龙山文化《三足黑陶鼎 》
素陶——龙山文化
黑陶
(二)素陶(黑、白陶)
白陶
用高岭土 烧制,质地洁白细腻。白陶是当时 奴隶主贵族使用癿生活器皿,至西周已渐消失。
清顺治青花花鸟纹盖罐
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纹盖罐
清康熙青花万“寿”字大尊
康熙青花“红拂传”图棒槌瓶
清康熙青花雉鸡牡丹纹凤尾尊
清雍正青花枯树栖鸟图梅瓶
顺治青花加官进爵图盘
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图方瓶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松竹梅纹瓶
乾隆青花八仙过海图葫芦瓶
清雍青花龙穿花纹撇口尊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如意耳扁壶


青瓷是中国传统颜色釉器品种之一。因釉呈 青色而得名。又因烧制火候的不同把握,通 常以绿色、偏黄色、偏灰色居多。 釉里红中国传统彩绘瓷品种。在坯上绘以纹 饰,再罩以透明釉,以高温烧成,图案效果 呈白地红花或红地白花。
《 凤 首 壶 》
《釉里紅三魚紋 高足杯》
青花是以氧化钴为原料在 坯胎上绘成图像,施加透明釉 后,在约1300℃高温下以还原 焰烧成的釉下彩瓷器。在洁白 的胎质上绘 出的青色图像, 具有一种素洁、高贵而又绚烂 的艺术效果。
《 龙 山 白 陶 鬶 gui》
商代白陶刻几何纹瓿 bù
千峰翠色——古代青瓷器 瓷器的烧造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又一重 大贡献。 瓷器与 陶器性质大不相同, 瓷器是以瓷土(高岭土)和石英、长石 等为原料,塑造或模制成型,施釉后, 在1200℃以上的高温下烧制而 成的。其胎质细密,叩之声音 清彻,不吸水 或很少吸水。
二、中国瓷器的发展



商(原始瓷,选料、制作不精,釉色容易脱落) 东汉(烧成 标准的青釉瓷器,并能烧造出黑釉 瓷) 魏晋南北朝(制瓷工艺有很大进步, 南越北邢/ 南青北白) 唐(秘色瓷) 宋(中国瓷器的繁盛时期,五大窑 ) 元明清(青花瓷器是瓷器生产的主流,景德镇窑, 粉彩)
中国原始瓷器最初出现于商代中期(原始瓷, 选料、制作不精,釉色容易脱落。)
瓷器是从陶器癿基础上发展而来癿,烧 瓷技术是烧 陶技术癿提高与延伸,瓷 器脱胎于陶器,它癿发明是中国 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 陶器癿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癿。
早在商代,已经创制出了原始青瓷, 到东汉时期,在浙江地区,烧制成功真 正意义上的青瓷器。 施于瓷 器上的青釉,是含有铁 质的矽酸盐,在窑内烧制时,经过还原 火使器物表层呈现光亮的不同程度的青 色,所以称为青瓷。
《 原始瓷刻纹筒形罐 》
东汉时期 烧成标准的青釉 瓷器,并能烧 造出黑釉瓷, 但未盛行。
《青瓷井》
魏晋南北朝(制瓷工艺有很大进步,南越青北邢白。)
《青釉莲花尊 》
《青釉堆塑谷仓》
唐代(“秘色瓷”盛行五代)
《五曲葵口秘色瓷盘》
宋代:中国瓷器的繁盛时期,丝绸之路使得文人生 活安逸 最具代表的是五大窑:汝窑、哥窑、定窑、钧窑、 官窑
良渚文化玉琮 璧
中国古代讲求碧玉无瑕,而天然的玉 很难做到没有瑕疵,无瑕的美玉通常是 加工的结果。因才施艺、剜脏去绺是 玉石加工的原则,同时也体现在经过精 心琢磨的玉器的别具匠心上。
将天然的玉石加工成无暇的美玉就需要“剜脏去绺”、 “因材施艺”,而“巧色”与“俏色”是指合理利用玉 石的天然色泽展现玉材之美。
汝窑
汝窑:
北京故宫藏汝窑天青釉圆洗
故宫藏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哥 窑
钧窑
长颈瓶
象鼻瓶
钧窑玫瑰紫釉花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