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三、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与劳动 力需求的变动
(一)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
指在其他条件 不变的情况下,仅 由工资率的变动引 起的劳动力需求量 的变动,表现为在 劳动力需求量同一 条劳动力需求曲线 上的移动,如图 3—2所示。
图3-2 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
在图3—2中,横轴为劳动力需求量L, 纵轴为工资率W,D为劳动力需求曲线。当 工资率为Wo时,劳动力需求量为Io,在需 求曲线D上为a点。工资率由Wo提高到W1时, 需求量由Io下降到L1,在需求曲线D上由a 向左上移向b点。工资率由Wo下降到W2时, 劳动力需求量由Io增加到I2,在需求曲线上 由a向右下移动到c点。
D——劳动力需求;Xi ——影响因素
如果只考虑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之间的关系, 即将工资率作为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唯一因素,以W表 示,则劳动力需求函数写为:
D=f(W)
(二)劳动力需求表
将企业雇用劳动力时愿意支付的工资 率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价格。假设当工资 率为2.0(元/小时),劳动力需求量为 2400(人);当工资率为3.0(元/小时), 劳动力需求量为1450(人);当工资率为4.0 (元/小时),劳动力需求量为900(人); 当工资率为5.0(元/小时),劳动力需求 量为550(人);等等。根据这些数据,我们 可以作出表3-1:
K Ka
a
Kb
b
Q
0
La
Lb
L
图3-6等产量线及其特点
等产量曲线表示 劳动和资本的不同数量的组合能够生产出同 等数量的产品Q。 从a点到b点表示劳动投入量不断增加,资本 投入量不断减少,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之间存 在此长彼消的替代关系。
其基本特征是: (1)等产量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其 斜率为负值。 (2)在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 距离原点越远,代表的产量越高。 (3)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 (4)等产量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第三节 企业的长期劳动力需求
长期劳动力需求(Long-run Demand for Labor):指当劳动与资本都可变化时, 工资率与厂商雇佣的劳动力数量间的关系。 考察长期劳动力需求需研究三个问题: 企业在总成本既定的情况下,如何使产 量最大化? 企业在产量既定的情况下,如何使成本 最小化? 利润最大化条件下,要素的最佳投入?
TP AP MP b TP
a AP
O
MP
L
图3-4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及其相互关系
在图3—4中,横轴为劳动投入L,纵轴为总 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对应三种产量的曲 线为TP、Mp和AP。
从图中可看到如下特点:
①TP、AP、lP三条曲线都是先增后减,第一 阶段,AP递增;第二阶段MP递减且为非负;第三 阶段MP为负值。 ②AP与MP的交点为AP的最大值。两条曲线相 交前,AP<MP;相交后,AP>MP。 ③当MP=0时,总产量取得极大值。
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指在维持相同产量 时,减少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增加的另一种生 产要素数量的比率。 MRTS=∣dK/dL∣=- dK/dL 全微分 即 因此 ӘQ/ӘL·dL+ӘQ/ӘK·dK=0 MPL· dL+MPK· dK=0 MRTS=-dK/dL=MPL/MPK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案例引入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到了恐怖袭击,随 后美国的航空业、旅游业、交通业、餐饮业等行业的劳 动力需求减少了,如2003年9月,航空公司的员工人数 由2001年9月581000人减少到464000人,旅馆和汽车 旅馆的就业人数也由原来的1508000人下降至1426000 人。这起事件甚至也波及喷气客机对原材料及装配工人 的需求。波音公司已解雇了其装配厂的30000名工人。 恐怖袭击还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并且减少了消费支出, 结果使许多行业的劳动需求都下降了。但是恐怖袭击后 美国采取的系列反恐战争行为也增加了对某些工人的需 求,例如安全人员、国防工业的人以及翻译等。 资源来源:摘自坎贝· R· 麦克南等著,《当代劳动经济 学》,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36页。
第二节 企业的短期劳动力需求
一、基本假设条件
(一)市场条件的假设
企业劳动力需求分析的市场条件,是完全竞 争的市场结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这一市 场结构具有以下特征:
(1)完全竞争市场。
(2)资源完全自由流动。
(3)完全理性和完全信息。
(二)生产条件的假设
(1)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2)生产过程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 在劳动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劳动力和 资本两种生产要素决定产出量,且资本量 既定。这样,产出量可以表示为:
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可变的劳 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资本上,最初劳动的增加会 使边际产量增加,但当劳动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 继续增加劳动要素投入将使边际产量递减。
理解此规律的注意事项:
①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技术水平既定。 ②只存在于资本与劳动技术系数可变的生产 函数中 ③只出现在连续增加劳动要素的某一阶段后
它包含如下几层含义:
(1)是雇主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缺一不可。 (2)是一种派生的需求,即劳动力需求 是由于对物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而引起的。 (3)是一种联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 求。 (4)生产技术的状况对劳动力的需求影 响较大。
(二)劳动力需求的分类
⒈ 根 据 就对 业市 稳场 定变 性化 分反 类映 程 度 及
(三)增加劳动投入引起产量变动的三 个阶段
平均产量 递增 边际产量递减且 非负 总产量绝对 减少
指由于增加一 个单位的劳动要素 投入而增加的产量
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一)劳动力投入的合理区间
劳动投入对产出的影响(资本等生产要素固定不变)
♣ 在区域I,劳动投入 TP AP 至少要增加到a点, MP 才能使平均产量最 大。 ♣ 在区域Ⅱ,到b点时, 边际产量为零,总 产量最大。 ♣ 在区域Ⅲ,在b点之 后再增加劳动投入 显然是没有任何积 O 极意义。
Q f L, K
(二)生产条件的假设
(3)生产的技术水平保持不变 (4)生产时期分为三类: 一是市场时期:只有交换,没有“生 产”。 二是短期: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惟一 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 三是长期:所有生产要素都可以调整 时期。
二、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一)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含义
劳 动 力 需 求
行 业 需 求
市 场 需 求
本行业企业劳动 力需求之和
劳动力市场上所有行 业的劳动力需求之和
⒊ 根 据 要 素 投 入 量 能 否 全 部 改 变 分 类
劳 动 力 需 求
短 期 需 求
技术水平既定的情况 下,资本投入量不变、 劳动投资量可变时, 对劳动力的需求
长 期 需 求
在企业的全部生产要素都 可以改变,技术水平也可以变 化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
当不断地用劳动代替资本时,因劳动的边际 产量不断减少,资本的边际产量不断增加,因而 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不断下降。
⒉等成本线
表3—1 劳动力需求表
工资率W(元/小时) 2.0
3.0 4.0 5.0
劳动力需求量L(人) 100
120 240 450
组合 a
b c d
表3-1表明了劳动力的价格(工资率) 与劳动力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劳动 力需求表,劳动力需求表(Labor Demand Schedule)实际上是用数字表格的形式来 表述劳动需求这个概念一种方式。
一、企业生产方法选择与劳动 力需求
(一)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
⒈等产量曲线及其特点
假设生产中只使用劳动力L和资本K两种生产 要素,设产量为Q,则生产函数为:
Q=f(K,L)
依据不同的技术条件和生产方法,企业在生 产过程中,劳动投入和资本可以有不同的组合。 这种由不同生产要素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 线就是等产量曲线(Isoquant Curve)。如图3-6 所示:
(二)劳动力需求的变动
劳动力需求变化是指在决定需求量的要素价 格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引 起的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化,可以用3-3图说明。
W Wo
D2
D0
0
Q2
Qo
Q1
Q
图3-3劳动力需求的变动
在图3—3中,在工资率为Wo的情况 下,由Do的需求曲线决定的劳动力需求 为Qo;工资率不变,其他因素变化,劳 动力需求曲线由Do位移到D1,劳动力需 求由Qo增加到Q1。需求曲线向左下移动, 如由Do位移到D2,工资率不变,劳动力 需求减少;向右上方移动,劳动力需求 增加。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及 其相互关系
总产量:是一定量的劳动要素所生产 出来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就是指平均每单位劳动投 入所生产的产量。 设总产量为Q,可变的劳动要素投入为 L,平均产量为AP,边际产量为MP,则有:
Q AP L
Q MP L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 关系,在图3—4表现得更为直观。
二、劳动力需求的表达方式
(一)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与劳动力 需求函数
⒈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
工资率的变化
产品需求和价格的变化
资本价格的变化
⒉劳动力需求函数
劳动力需求函数:
把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 劳动力需求作为因变量。用函数关系表示影响劳动 力的因素与劳动力需求之间的关系.
D=f(X1,X2,…,Xn)
政府机构及政府统制部门
正 需规 求部 门
大型“三资企业” 大型私营企业 其它大型混合所有制企业
劳 动 力 需 求
非 需正 求规 部 门 农 需业 求部 门
个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