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教育目的
3.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 (1)国家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学校各门课程的目标。 (4)教师的教学目标。
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1)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2)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3)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使教育培养的人各 具特色。 (4)教育目的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
二、章节结构及内容提要
本章共分四节内容。第一节对教育目的进 行了概述,明确了教育目的的概念、意义 及作用,并对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进行了 区别,同时对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进行了 描述;第二节是对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而制 定教育目的确立的基本依据进行了解释, 提出了"预示某些新的社会状况的教育目的" 这一概念;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通过学习本章,能清晰表述教育目的的含 义、意义和作用。 2.理解教育目的确立的基本依据,并能分析 教育价值取向问题。 3.能举例说明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的基本 含义,概述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 神。
4.识记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德育、智育、 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概念。 5.能用素质教育的观念分析教育现象。
(2)这两种理论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第一, 这两种理论需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 分析,它们具有合理的一面。但在社会高 度发展的今天,用一种理论分析现阶段的 教育显然是不合理的。第二,这两种理论 割裂了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否定了人与 社会在教育目的中的合理性存在。它必然 会导致教育时间与教育功能的片面性,限 制教育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三、概念解释
1.教育目的 2.教育方针 3.培养目 标 4.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5.人的全面发 展 6.素质教育 7.德育 8.智育 9.体 育 10.美育
四、填空题
1.各级各类学校有各自的具体工作方针,这 便决定了教育目的的层次性。教育目的的 层次性包括国家的_____、各级各类学校的 培养目标、学校各门课程的目标、教师的 _____. 2.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 具体与抽象的关系,所以教育目的和培养 目标都要以 _______为中介才能实现。
8.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 ) A.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重视人文性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c.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 本特点 D.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 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 E培养"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 准
9.构成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有( ) A. 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E.劳动技术 教育 10."预示某些新的社会状况的教育目的"体 现出教育目的应该( ) A.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 旦培养承担社 会义务的态度 c.培养"完善的人" D.培养有 能力的人 E.培养创造性 27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 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体要求。
教育方针:是指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 政治和经济的要求,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 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
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任务规定的对 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求实现的具体目 标,是培养人的蓝图。课程目标规定了学 校各阶段的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在品 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所要实现的学习程 度。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 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 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 生的变化结果。
3.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理论认为( ) 人 社会的价值高于人的价值 B.人的价 值和社会价值一样高 C人的价值高于社 会价值 D.社会价值是第一位的 4.在选择确立教育目的时,决定教育目的追 求和价值倾向性的是( )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B.价值取向 c.教育功能 D.教育方针
5.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应当怎样看待 人和社会的关系( ) A.应当把满足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 B.应当把人的发展的需要放在首位 c.应当把社会的需要放在首位 D.应当随社会的发展来确定二者的关系 6.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人本身 B.社会 c.经济发展 D.分 的理 论基础,并回顾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 指出素质教育是实践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 性体现;
第四节是对我国教育目的的构成及实施的 介绍,明确了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及 全面发展教育内容的基本构成。
三、主要概念解释
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 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 育在身心两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 产生怎样的结果;
5.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理论代表人物有( ) A.孔德 B.卢梭 c.纳托普 D.凯兴斯 泰纳 E.涂尔干 6.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 ) A.全面发展 B.社会经济发展 c.社会制度 D.文化背景 E.受教 育者身心发展规律
7.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 ( ) A.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B.素质教育应当坚持全面发展 C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D.素质教育要重点突出创新精神的培养 E素质教育要体现地区特色
11.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标志和总要求 是( ) A.培养爱国主义者 B.培养高科技 人才 c.培养劳动者 D.培养有知识的人 12.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是( )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培 养社会主义劳动者 D.发展科技和经济
13.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B.毛泽 东思想中关于教育的学说 c.马克思主义与毛 泽东思想相结合产生的理论 D.中国传统文 化 14.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是( ) A.重视人的全面发展B.重视理论与 实践结合 c.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D. 重视教育手段的运用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 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
智育:是传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 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 知因素。 体育:是传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 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 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增强其 意志力。
6.全面发展教育内容的基本构成 (1)德育; (2)智育; (3)体育; (4)美育; (5)劳动技术教育。
五、难点问题解答
1.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1)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把人作为选择教育目 的的根本依据,把人的价值看得高于社会 价值;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认为人的发展 有赖于社会,教育目的应从社会需要出发, 教育的一切需要都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联系:从二者 的作用看,它们在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 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含有"为谁(哪个阶级、 哪个社会)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规定, 都是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在 其性质和方向上不得违背的根本指导原则。
区别:(1)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 期的政治和经济的要求,所规定的教育工 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教育目的是学校 教育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规格。(2)教育方 针是工作术语,是政治性橄念,属于教育 政策范畴;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是学术性 概念, 属于教育基本理论范畴。(3)教育方 针是对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所提出的要求;教 育目的着重是对人才培养规格做出的规定。
(3)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首先, 应当把满足人的需要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把重视人的价 值和重视社会的价值结合起 来。其次,在实现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 过程中,也要把满足人的需要和满足社会 的需要结合起来,但不能简单地把二者"平 分秋色"或"分量相等",而应动态地、发展 地把握。最后,教育价值实现的时间着眼 点应落在人的发展上。
15.衡量社会主义教育质量的标准是( ) A.培养一批尖子学生 B.学生德、智、 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c.全体学生平衡发 展 D.每个学生都有所长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目的有哪些作用( A.导向作用 B.激励作用 c.评价作用 D.选择作用 E.协调作用 2.教育目的要解决的问题是( ) A.为谁培养人 B.怎样培养人 C培 养什么人 D.怎样办教育 E办什么 样的教育
3.在制定教育目的的过程中必须涉及教育目 的的价值取向问题是( ) A.人的全面发 展问题 B.教育与文化的问题 c.人本位的价 值取向问题 D.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问题 E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问题 4.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理论代表人物有() A.卢梭 B.孔德 c.裴斯泰洛奇 ‘ D. 马斯洛 E.萨特
自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能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工作指明发展 思路和发展方向的是( ) A. 教育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方针 D.培养目 标 2.各级各类学校要完成各自的任务,培养社 会的合格人才,需要制定各自的( ) A. 教育目标 B.课程目标 c.培养目 标 D.教学目标
7.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 么程度,取决于( ) A.社会条件 B.社会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生产关系 8.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A.改善教育设施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 合 c.加大教育投入 D.提高教育者的素 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