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理综第Ⅰ卷 (共126分)一、选择题1.高等动物细胞内的某结构,经检测其内含有核酸、蛋白质等物质,且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该结构既能消耗水,又能产生水,既能消耗ATP又能产生ATP,则该结构A.产生的ATP主要用来进行暗反应合成糖类等有机物B.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但是需要用甲基绿将其染成绿色C.可能是线粒体,但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细胞不一定含有该结构D.可能是细胞质基质,在此处进行呼吸作用可以产生二氧化碳2.PCNA是一类只存在于增殖细胞的阶段性表达的蛋白质,其浓度在细胞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如图),检测其在细胞中的表达,可作为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一个指标。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PCNA可能与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有关B.曲线表明PCNA可能辅助DNA复制C.PCNA经核糖体合成,可能主要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D.肝癌病人体内的PCNA可能含量较正常人高3.如图是利用某农作物品种①和品种②培育作物新品种的几种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
A.③与⑥是同一个物种B.过程Ⅵ需要限制酶和DNA聚合酶两种工具酶C.过程Ⅴ使用的药剂作用于有丝分裂的间期D.过程Ⅶ产生的变异具有不定向性4.右图甲中4号为M病患者,对1、2、3、4进行关于M病的基因检测,将各自含有M病基因或正常基因的相关DNA片段(数字代表长度)用层析法分离,结果如下图乙。
下列有关分析判断正确的是A.长度为9.7单位的DNA片段含有M病的致病基因B.系谱图中3号个体的基因型与1、 2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C.乙图中的个体d是系谱图中的4号D.3与一M病基因携带者结婚,生一个M病孩子的概率为1/65.某家族中有白化病和色盲的致病基因,右图为基因型为AaX B X b个体①ab产生的一个卵细胞,相关判断正确的是A .该基因型细胞的产生属于基因重组B .由于次级卵母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异常而产生该细胞C .①和②属于同源染色体D .若该卵细胞与一表现型正常男子产生的精子受精,后代患白化病的概率为06.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在女性的乳腺细胞中含有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②遗传物质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性状③人、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及根瘤菌中构成遗传物质的核苷酸分别有8、4、4、8种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⑤同一个人的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DNA 碱基排序不同A .全部都错B .只有一项正确C .有两项不正确D .有三项正确7.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蒸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 ⑤硫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 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⑤⑥D .③⑤⑥ 8.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 CH 4(g)+2O 2(g) === CO 2(g)+2H 2O(l) △H=-890 kJ·mol -1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有4 N A 个电子转移时,放出890 kJ 的能量B .有N A 个C —H 共价键断裂时,放出890 kJ 的能量C .有N A 个水分子生成且水为液体时,放出890 kJ 的能量D .有2N A 个C 、O 间的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445kJ 的能量9.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当溶液中11L mol 10)(H --+⋅=c 时,有气体产生:而当溶液中113L mol 10)(H --+⋅=c 时,又能生成沉淀。
则该组离子可能是 A .Na +、Ba 2+、NO 3—、CO 32- B .Fe 2+、Na +、SO 42-、 NO 3—C .Mg 2+、NH 4+、SO 42-、Cl -D .Ba 2+、K +、Cl —、NO 3- 10.有关右图所示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既可以催化加氢,又可以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B .既可以与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以与NaHCO 3溶液反应放出CO 2气体C .既可以与Br 2的CCl 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又可以在光照下与Br 2发生取代反应D .1mol 该化合物最多可以与3molNaOH 反应11.短周期元素.....R 、T 、Q 、W 、K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下图所示,其中T 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含T 的盐溶液一定显酸性B .原子半径及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W<KC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沸点和还原性:Q>RD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和水溶液酸性:K>W R T Q W KO 甲 乙 12.现有M 、X 、A 、E 四种元素的单质,能发生以下反应①在水溶液中,M+X 2+=M 2++X ②A+2H 2O (冷)===A(OH)2+H 2↑③X、E 相连浸入稀H 2SO 4中,电极反应为:判断它们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 .M 、X 、A 、EB .A 、M 、X 、EC .M 、X 、E 、AD .E 、A 、M 、X13.向27.2gCu 和Cu 2O 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L ,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和Cu (NO 3)2。
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mol/L 的NaOH 溶液1.0L ,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经洗涤、干燥、灼烧,固体质量为32.0g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Cu 与Cu 2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B .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6mol/LC .产生的NO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D .Cu 、Cu 2O 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 3为0.1mol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如图所示,一遵循胡克定律的弹性轻绳,其一端O 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C 与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滑块A 相连。
B 为紧挨绳的一固定不动且与竖直面垂直的光滑小钉,它到天花板的距离BO 等于弹性绳的自然长度。
当绳OC处于竖直位置时,滑块A 对地面有压力作用。
现用一水平力F 作用于A ,使之在地面上向右做直线运动,且在运动过程中绳一直处于弹性限度内。
若滑块A 与水平地面间有摩擦,且动摩擦因数恒定,那么关于滑块A 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逐渐增大B .逐渐减小C .保持不变D .无法确定15.固定的等量异号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为MN 。
P 、Q 是MN 上两点,如图,则:A .Q 点电场强度小于P 点电场强度B .P 、Q 两点场强方向相同C .P 、Q 两点电势相等D .P 点电势比Q 点电势低16.如图所示,挡板垂直于斜面固定在斜面上,一滑块m 放在斜面上,其上表面呈弧形且左端最薄,一球M 搁在挡板与弧形滑块上,一切摩擦均不计,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 拉住弧形滑块,使球与滑块均静止.现将滑块平行于斜面向上拉过一较小的距离,球仍搁在挡板与滑块上且处于静止状态,则与原来相比A .挡板对球的弹力增大B .滑块对球的弹力一定增大C .斜面对滑块的弹力不变D .拉力F 减小17.内壁光滑的环形凹槽半径为R ,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一根长度为R 2的轻杆,一端固定有质量为m 的小球甲,另一端固定有质量为2m 的小球乙,将两小球放入凹槽内,小球乙位于凹槽的最低点,如图所示.由静止释放后A .下滑过程中甲球减少的机械能总等于乙球增加的机械能B .下滑过程中甲球减少的重力势能总等于乙球增加的重力势能C .甲球可沿凹槽下滑到槽的最低点D .杆从右向左滑回时,乙球一定能回到凹槽的最低点18.如图所示,距离水平地面高为h 的飞机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飞机上以相对地面的速度v 0依次从a 、b 、c 水平抛出甲、乙、丙三个物体,抛出的时间间隔均为T ,三个物体分别落在水平地面上的A 、B 、C 三点,若AB =L 1、AC =L 2,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三个物体在空中运动时总在一条竖直线上B .物体甲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 甲 < t 乙 < t 丙C .飞机的加速度为212T L L -D .物体乙刚离开飞机时飞机的速度为T L 22 19.如图所示A 、B 为两块水平放置的金属板,通过闭合的开关S 分别与电源两极相连,两板中央各有一个小孔a 和b ,在a 孔正上方某处一带电质点由静止开始下落,不计空气阻力,该质点到达b 孔时速度恰为零,然后返回。
现要使带电质点能穿出b 孔,可行的方法是A .先断开S ,再将A 板适当上移B .先断开S ,再将A 板适当下移C .保持S 闭合,将A 板适当上移D .保持S 闭合,将A 板适当下移20.将三个木板1、2、3固定在墙角,木板与墙壁和地面构成了三个不同的三角形,如图所示,其中1与2底边相同,2和3高度相同。
现将一个可以视为质点的物块分别从三个木板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并沿木板下滑到底端,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均相同。
在这三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沿着1和2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度不同;沿着2和3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度相同B .沿着1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度最大C .物块沿着3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是最多的D .物块沿着1和2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是一样多的21.如图所示,水平面上的轻弹簧一端与物体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墙上的P 点,已知物体的质量为m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弹簧的劲度系数k 。
现用力拉物体,使弹簧从处于自然状态的O 点由静止开始缓慢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这时弹簧具有弹性势能Ep 。
撤去外力后,物体在O 点两侧往复运动的过程中( )A.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第一次回到O 点时速度不是最大B.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第一次回到O 点时速度最大C. 物体最终停止时,运动的总路程为mg E pμD. 在物体第一次向右运动的过程中,与O 点速度相等的位置还有1个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做答;第33题—3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1道题,129分)22.(5分) 如图所示为测量某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得到的U -I 图线.则电源的电动势为 V. 内阻为 Ω.若与电阻R 连成电路,则电源的效率为 .23.(10分)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欲验证“动能定理”,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所示的装置,另外他们还找到了打点计时器所用的学生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小木块、细沙.当滑块连接上纸带,用细线通过滑轮挂上空的小沙桶时,释放小桶,滑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滑块质量为M ,沙和沙桶总质量为m ,则:① 你认为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R② 实验时为了保证滑块受到的合力与沙和沙桶的总重力大小基本相等,沙和沙桶的总质量应满足的实验条件是 实验时首先要做的步骤是 .③ 该小组实验得到如下图纸带,在纸带上选择6个计数点A 、B 、C 、D 、E 、F ,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B 、C 、D 三点到A 点的距离依次是2.0 cm 、5.0 cm 、9.0 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