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三章)
个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
主张以个人自身的完善与发展的需要作为制定 教育目的的根本依据 主张尊重受教育者的天性和天赋的自由权利, 主张尊重受教育者的天性和天赋的自由权利 , 维护受教育者的人格独立与尊严 强调每个受教育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价值主体, 强调每个受教育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价值主体 , 强调个性的存在价值及其充分发展的重要性 把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 把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 , 促进个人一切能 力的和谐发展视作教育的最高目的。 力的和谐发展视作教育的最高目的。
个人的价值与社会的价值、 个人的价值与社会的价值、个人的尊严与社 会的尊严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情况有 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 独善其身的个人主义 专制主义与极权主义的社会
Hale Waihona Puke 个人本位论强调尊重个人的基本权利, 个人本位论强调尊重个人的基本权利,维护个 人自由的价值。 人自由的价值。 个人自由的核心是个人独立, 个人自由的核心是个人独立,具体表现为三种 形式: 个体思想的自由; 形式:(1)个体思想的自由;(2)言论表达的 自由; 个体行动的自由。 自由;(3)个体行动的自由。 个人自由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思想自由、 个人自由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 ( 1 ) 思想自由 、 讨论自由是探索真理、 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 讨论自由是探索真理 、 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 ; 思想自由和行动自由, ( 2 ) 思想自由和行动自由 ,是创造文明的前提 条件; 自由是促进个人生长的必要条件。 条件;(3)自由是促进个人生长的必要条件。
个人本位论的基本假设
个人是原始自足的独立实体 个体是真实存在的, 个体是真实存在的,而社会是抽象的 个体先天拥有一个独立的、 个体先天拥有一个独立的、超验的自我 个人不是历史的结果, 个人不是历史的结果,而是历史的起点 个人的存在优先于社会的存在, 个人的存在优先于社会的存在,并决定社会的存 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在,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3.存在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主要观点 教育纯粹是个人的事,教育无论是对公众、集 教育纯粹是个人的事, 教育无论是对公众、 体还是社会, 体还是社会,都不承担责任 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每个人都认识到自己的存在, 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每个人都认识到自己的存在 , 并形成一套独特的生活方式 教育要维护个人的自由,帮助个人进行自我选 教育要维护个人的自由, 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存在主义者强调: 真诚; 存在主义者强调:(1)真诚;(2)选择与决 独立承担责任。 定;(3)独立承担责任。
个人享有价值与尊严的理由 一切社会活动、一切政治法律制度,最终都 一切社会活动、一切政治法律制度, 必须与个体福利的满足联系起来, 必须与个体福利的满足联系起来 , 才能得到 解释与说明 每个个体都具有独特的内在潜能与独特的个 性品质 个人身上与众不同的个性因素是社会进化的 种子或原因。 种子或原因。
个人本位论最根本的错误是秉持一种抽象的个 人观念,看不到人的社会制约性, 人观念,看不到人的社会制约性,抽象地谈论人 的先天本性。 的先天本性。 社会本位论的缺陷在于把社会看成一个非历史 静止的、固定不变的独立实体。 的、静止的、固定不变的独立实体。 个人既是社会历史的产品,也是社会历史的创 个人既是社会历史的产品, 造者, 造者,个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社会提 供的环境与条件的支持。 供的环境与条件的支持。
典型的个人本位论及其代表人物
主要理论 代表人物
自然主义的 卢梭 教育目的论 康德、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 康德、裴斯泰洛齐、 自由主义的 约翰 密尔、伯特兰 罗素、哈耶克、 密尔、 罗素、哈耶克、 洪堡、 西能、 教育目的论 洪堡、沛 西能、爱伦 凯、小原国芳 存在主义的 泰勒 教育目的论
1.卢梭自然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主要观点 教育应尊重、顺应儿童的天性,使儿童的本性 教育应尊重、 顺应儿童的天性, 不受恶劣社会现实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 教育应把儿童培养成“自然人” 教育应把儿童培养成 “ 自然人 ” , 而不是社会 公民” 的“公民” 卢梭所讲的个人实为脱离具体社会现实的抽象 个人。 个人。
教育目的的功能 导向支配功能 指导调节功能 激励评价功能 这些功能的发挥必须借助将教育目的转化成 较为具体的、 可检验的、 现实可行的、 较为具体的 、 可检验的 、 现实可行的 、 可实 践操作的教育目标才行。 践操作的教育目标才行。
二、教育目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即是由“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 即是由 “ 教育目的 ” 、 培养目标” 课程与教学目标” “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三个层面构 成。 “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对所要培养的 培养目标” 人在身心发展方面提出的具体标准与要求。 人在身心发展方面提出的具体标准与要求。是教 育目的的具体化,两者表现为一般与个别、 育目的的具体化,两者表现为一般与个别、整体 与局部的关系
社会本位论的基本假设
人是社会的产物, 其发展依赖于社会, 人是社会的产物 , 其发展依赖于社会 , 受制于 社会 个人只是抽象的, 个人只是抽象的,社会才是真实存在的 社会是个有机个体, 社会是个有机个体,具有超乎个人的存在性质 人所以为人, 只因他生活于人群中, 人所以为人 , 只因他生活于人群中 , 参与社会 生活 社会的存在优先于个人的存在, 社会的存在优先于个人的存在,并决定个人的存 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在,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第三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意义与层次结构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意义与层次结构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与意义
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 的质量规格所作的总体规定与要求。 的质量规格所作的总体规定与要求。 教育目的具有三个特性:抽象性、理想性、终 教育目的具有三个特性:抽象性、理想性、 极性。 极性。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 的出发点与归宿,是指定教育目标、 的出发点与归宿,是指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 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根据。 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根据。
社会的价值与尊严主要源于三方面 生活在社会和集体中的个人比脱离社会与集 体的个人更能成功地体现实现自己的愿望、 体的个人更能成功地体现实现自己的愿望 、 目的与需要 个体的发展是以人类整个种族的进化发展水 平为基础的 个人的生活大部分来源于社会,依赖于社会, 个人的生活大部分来源于社会,依赖于社会, 个人只有生活在人群中, 个人只有生活在人群中 , 参与社会生活才能 成为人
社会本位论的基本观点
根据社会或国家的整体需要来造就个人, 根据社会或国家的整体需要来造就个人 , 教育 只是服务于社会或国家整体利益的工具与手段 认为社会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首要要素 认为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认为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 使整个 个体掌握社会的知识与规范, 个体掌握社会的知识与规范,成为符合社会准则 的公民 认为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 认为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 , 个人不具有独 立存在的价值, 立存在的价值,个性的存在没有价值与重要性 强调个人对社会规范或社会权威的服从
1.教育目的 古希腊学者将“理性的培养” 古希腊学者将“理性的培养”作为教育目的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将“明人伦”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将“明人伦”作为教育目的 2.培养目标 P67 3.课程与教学目标 文学 P67 科学 P68 艺术 P68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一、个人本位论
西方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观的产生与兴起, 西方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观的产生与兴起 , 主 要得益于四种力量的推动 14至16世纪西欧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 14至16世纪西欧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 17至18世纪的启蒙运动及其思想 17至18世纪的启蒙运动及其思想 18世纪中叶开始的近代工业革命 18世纪中叶开始的近代工业革命 19世纪中叶以来人本主义哲学的产生。 19世纪中叶以来人本主义哲学的产生。 世纪中叶以来人本主义哲学的产生
2.自由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主要观点 推崇个人的价值, 推崇个人的价值 , 特别推崇个体的自由与独立 和个性自由发展的价值 信奉自由教育,认为儿童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 信奉自由教育 , 体,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与无可估量 的发展潜能 反对压制儿童的个性, 反对压制儿童的个性 , 把促进儿童个性的自由 发展视作教育最重要的目的
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主要理论 代表人物
社会学派的 涂尔干、纳托尔普、白尔格门 涂尔干、纳托尔普、 教育目的论 国家主义的 德国学者凯兴斯泰纳 教育目的论 意大利学者秦梯利
1.社会学派的教育目的论 涂尔干的教育目的是要使个体社会化, 涂尔干的教育目的是要使个体社会化,使个体 适应社会生活, 适应社会生活,是要把不具有任何社会特征的个 人改造成为具有特定社会特性的个人。 人改造成为具有特定社会特性的个人。 纳托尔普认为“在教育目的的决定方面, 纳托尔普认为“在教育目的的决定方面,个人 不具有任何价值,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 不具有任何价值,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个人 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 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 白尔格门认为“ 白尔格门认为“教育除了造就每个人使其乐于 为社会而生活, 为社会而生活,并乐于贡献其最优力量于人类生 活的保存和改善以外,不能有别的目的。 活的保存和改善以外,不能有别的目的。”
2.国家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当人们把社会狭隘地理解为国家, 当人们把社会狭隘地理解为国家,社会本位论 就获得了它的极端形式,即国家主义。 就获得了它的极端形式,即国家主义。 国家主义的教育目的论带有明显的狭隘性与排 他性, 他性,它实际上将教育的社会目的与教育的国家 目的等同起来,这种等同是危险的。 目的等同起来,这种等同是危险的。
个人的价值与尊严,指把个人看作是目的, 个人的价值与尊严,指把个人看作是目的, 而不是仅仅把个人看作是满足其他个人或群 体意志的手段与工具。 体意志的手段与工具。 社会的价值与尊严,指将社会的生存、 社会的价值与尊严,指将社会的生存、延续 与发展, 与发展 , 社会总体利益的满足与提升作为目 的来追求。 的来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