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二古典诗文2011-06-04 04595d56b7b401017jwk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训练题二三十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10分)重赠乐天①元稹休遣玲珑②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
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
舟中读元九书③白居易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释】①乐天,即白居易。
②即商玲珑,中唐有名歌唱家。
③元九,即元稹。
此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
宰相武元衡遇刺身死,白居易上书要求严缉凶手,因此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他被撵出长安,九月抵襄阳,然后浮汉水,入长江,东去九江。
(1)这两首诗是元稹与好友白居易互酬之作,两首诗都与离别怀人有关,元诗开头说“我诗多是别君词”,“多”暗示,而“休遣玲珑唱我诗”,是因为(2分)【解析】答这两首诗是元稹与好友白居易互酬之作,两首诗都与离别怀人有关,元诗开头说“我诗多是别君词”,“多”暗示两人聚少离多,而“休遣玲珑唱我诗”,是因为诗人难以承受这种离愁。
(2分)(2)两首诗都以景语作结,但同中有异。
元诗最后一句写的是想象中的月亮落下,晨光熹微,大江上潮水平岸,烟波浩渺,自己别友而去的情景,空阔迷茫之景,流露出诗人告别友人的无限怅惘和留恋之情。
而白诗(3分)【解析】白诗最后一句写自己黑夜里在船中独坐,听狂风卷着巨浪拍打船只的情景。
狂风巨浪,既写征途险恶;也暗示仕途险恶,坏人当道,朝政日非;同时,狂风巨浪,还烘托出诗人此时此刻汹涌澎湃的情感,表达诗人了悲愤难抑的心情。
三十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②题(8分)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①叶梦得②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
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
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
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
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
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③。
注释①八公山淝水流经这里,在此曾发生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丞相谢安命其弟谢石、侄谢玄率兵应战,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②叶梦得南宋词人,主战派。
此词写于他被主和派排挤出朝期间。
③桓筝谢安(号东山)晚年被晋孝武帝疏远,一次陪帝饮酒时,其旧部桓伊弹筝助兴,唱《怨歌行》,谢安闻之流泪,武帝也面有愧色。
①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开头三句写词人登高远眺所见之景,暗含故都风景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感慨。
B.“想乌衣年少”一句中的“想”字所领起的七句,追忆了当年淝水之战的情景。
C.“沸浪骇奔鲸”一句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谢家子弟所率东晋部队的夺人气势。
D.“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两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不再的慨叹。
②这首词结尾处用了谢安晚年的典故,这样写有哪些作用?(5分)①C(3分)②(5分)要点诗人以谢安晚年被疏远自比(1分),表达了自己被冷落的寂寞与愤懑之情(1分),也寄予了自己为国效力的愿望(1分),集中体现了全词的主旨(1分),表达含蓄深沉令人回味(1分)。
(意思对即可)三十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唐多令邓剡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
叶声寒,飞透窗纱。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
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
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1)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2)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6分)(1)双关(2分),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1分);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让自己沦落天涯(2分)。
(2)用落雁、明月和芦花这三个意象(2分),营造了一种色彩暗淡、凄凉冷清的意境(2分),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痛和漂泊悲苦之情(2分)。
八十四、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
(6分)京口月夕书怀旅夜书怀②(南宋)林景熙①(唐)杜甫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老家在温州平阳,此诗是他转徙京口时的感怀之作,当作于宋亡之后。
②这首诗是离开成都草堂后在渝州(今重庆)一带飘泊时所写。
(1)《京口月夕书怀》中的“凉”字堪称关键,全诗以山风、秋夜来写▲之凉,以华发、异乡写▲之凉。
(2分)(2)请结合诗句分析《京口月夕书怀》和《旅夜书怀》两诗中情感的相似之处。
(4分)(1)天气心情(心境)(2分)(2)情感相似之处有⑴都抒发了异乡飘泊沦落的悲凄之情,林诗中感叹自己“异乡”飘泊,杜诗用“天地一沙鸥”自况,自伤飘零;⑵都抒发了自己年老孤独的伤感之情,林诗中感怀自己“百年”之身独对夜灯,杜诗中以“平野阔”“大江流”反衬自己一叶小舟的孤苦伶仃;⑶都抒发了时光流逝的悲哀之情,林诗中有“华发”“百年”的哀伤,杜诗中以江水的奔流令人感受到时光的迅速消逝;⑷都抒发国家残破、自己一事无成的郁闷之情,林诗写在宋亡后,“万事已华发”流露了事事不如意的悲伤,这也是借酒浇愁的原因,杜诗结合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流露了未能施展政治抱负的不平。
(1点2分,2点即可,须结合诗句解说)三十五、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临江仙徐昌图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
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把“回头烟柳渐重重”中的“渐”字改为“却”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4分)(2)这首词的下阕与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全词来看,所表达的情感是否完全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1)不好。
“却”字只是表现出被重重烟柳挡住视线,“渐”字则生动的表现出词人离别时不断回顾的情态,然而越行越远,柳色逐渐转浓,突出词人不忍离去的情怀,愈来愈深的离愁。
(2)不完全相同,柳词主要表现对恋人的眷恋和离别之愁,而徐词中不仅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而且“浮生常恨飘蓬”和对未来旅途的想象,“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等句,还表现了孤寂凄凉、饱经漂泊的羁旅之愁。
三十六、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①辛弃疾暗香横路雪垂垂。
晚风吹。
晓风吹。
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
毕竟一年春事了,缘太早,却成迟。
未应全是雪霜姿。
欲开时。
未开时。
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
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澹②,有谁知。
[注] ①是在江西带湖赋闲时所作。
余叔良,辛弃疾的友人。
②冷澹清冷淡泊。
(1)笔下的梅花有什么样的特点?(3分)(2)从“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澹,有谁知”中,你读出了怎样的处世态度?(4分)(1)梅花含苞欲放,春寒料峭,在雪中的美丽姿态。
(2)世人皆醉,我独醒的一种心有不甘、无可奈何的心态,不和其他人同流河污的淡泊名利的处世态度。
三十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题画(宋)李唐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
【注】李唐初在杭州,靠卖画糊口,生活艰难。
这是自己在画上所题的诗。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摹李唐画作的内容,试品评画作的技法与效果。
(4分)(2)结合全诗,分析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1)画面上是云烟缭绕的村庄和雨水滂沱的河滩,山村隐约,滩水湍急。
(2分)画面虚实相映,动静结合,营造了深远的的意境,间接地表现出高雅的志趣。
(2分)(2)一方面表达了自己的艺术作品和个人才华无人赏识的感慨和愤然不平,(2分)另一方面也讽刺了当时人们醉心声色犬马,贪图荣华富贵的社会风气。
(2分)三十八、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杂诗三首(其三)沈佺期闻道黄龙戍①,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②。
【注】①黄龙戍即黄龙,在今辽宁开原县西北,此指边地。
②龙城在今蒙古境内,这里借指敌方要地。
⑴ 请分析颔联中“月”这一意象在运用上的妙处。
(4分)⑵ 综观全诗,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对战争怎样的态度。
(3分)⑴明月高挂中天,照着不眠的闺妇,也照着思念亲人的征夫。
以月写人,以月寄情,一笔写出两人的离恨,抒发了饱受战乱之苦的离人相思之苦。
(每个要点2分,大意对即可)⑵这首诗既有对战争长年不断,给百姓带来离乱之苦的不满,(1分)也包含着希望有人能带兵克敌,一举夺胜的期盼。
(2分,大意对即可)三十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现书有感(其二)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蒙冲古代战船名。
(1)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请选择一个角度,对这首诗的艺术手法作简要赏析。
(1)昨夜春水上涨,蒙冲巨舰在激流中如羽毛般轻快航行。
往常费尽力气不能推动的大船,此刻却能在江流中航行自如。
寓意是读书须积累,当积累到融会贯通的地步,自然就能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
(2)答题要点可从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或寓理于景、理趣交融等角度入手分析。
四十、阅读下面的唐诗,根据提示,完成题目。
(7分)小寒食①舟中作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小寒食指寒食的次日,清明前一天。
②鹖(hé)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一个“愁”字贯穿全诗,请结合诗句说说诗歌表现了哪些方面的“愁”。
(7分)①首句“强饮”不仅写出自己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表现出诗人年老体衰、穷愁潦倒的愁苦。
②借用“鹖冠”一典,点出身不在官,壮志难酬的忧愁之情。
③“老年花似雾中看”,既直接表明暗自伤老之情。
④以蝶鸥往来自如的景色反衬诗人困居舟中的忧思。
⑤“愁看直北是长安”表明诗人心系国运安危,担忧时局多难的情怀。
⑥以“舟中作”为题,既真实地反映了诗人晚年漂泊困苦的处境,又从自身想到了国家的动荡不安。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5分,答对三点以上得满分。
四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暮过山村(唐)贾岛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1)在首联怎样描绘了山村景象?(5分)(2)结合全文看,内心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1)、参考答案起句从听觉(1分)形象写起,诗人路过一个山村,远远便闻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在“数里”的范围内能清晰地听到细微的水声,可见山区的寂静凄冷(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