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基试验段填筑施工方案

路基试验段填筑施工方案

路基基床以下路堤试验段施工方案1、试验段试验目的、范围和内容1.1试验目的1.1.1确定已指定填筑该路段路基所用取土场土方的最大松铺系数;1.1.2确定满足压实系数要求的碾压机械及最佳碾压遍数;1.1.3验证现场检测人员、设备是否达到路基土石方施工的监控要求;1.1.4验证机械配置和施工组织是否合理,能否符合大面积的施工要求。

1.2试验段范围本试验段正线里程为段共计360米,为正线部分路基。

本段路基位于标段范围线下,地貌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基床以下路堤填筑C类土,方量约为 m3;地质土层从上到下依次为:粉质粘土(Ⅱ);粉质粘土(Ⅲ)。

本段路基为纯路基地段,是具有代表性的地段。

1.3试验内容基床以下路堤填筑施工工艺(含检测手段)。

2、编制依据(1)经批准的设计文件及施工图纸等。

(2)铁道部、济南铁路局下发的有关文件。

(3)国家和铁道部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及相关文件:《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铁路给水排水工程质量验收标准》(TB10422-2003)《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04)《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TB10302-2009)《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4)建设单位组织的技术交底及现场实地勘察资料。

(5)我公司现有技术装备及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3、施工组织及安排3.1人员安排进行路基试验段施工前,项目经理部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副经理、项目总工为副组长的质量管理小组,主要参与人员见下表。

质量管理小组成员表劳动力人员安排表3.2试验段施工机械设备试验段施工所需设备都已进场,主要机械设备见下表。

主要机械设备表3.3测量、检测仪器试验段所需的测量、试验检测仪器都已到位,主要测量、检测仪器见下表。

测量、检测仪器表3.4施工计划安排3.4.1总体工期目标根据建设指挥部的统一安排及施工组织总设计施工天数,要求于年4月15日开始铺架;路基土石方工程必须于年4月13日完成,并达到验收条件。

3.4.2试验段的计划安排为了实现建设指挥部的总体施工目标,使全线的路基土石方工程尽快的达到全面开工的条件,路基试验段基床以下路堤部分的节点工期安排如下:试验段基床以下路堤部分共分八层填筑,具体的施工计划如下:4、铁路路基机床以下路堤试验段施工方案4.1填料要求4.1.1根据设计要求: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应采C组土填料。

4.1.2填筑前应对取土场填料进行取样检验。

取土场已经进行试验,符合C组填料要求。

当填料土质发生变化或更换取土场时应重新进行检验,检验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方案进行试验。

4.2施工工艺要求(1)路基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应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2)路基填高至路基基床以下时,及时对已完成施工区段超宽部分进行粗刷坡,多余土方作为别区段填土利用;每区段达到设计标高后,对路基进行整修达到设计标准,以便安排附属项目施工。

(3)路基施工中严格控制“三线五度”,确保施工质量。

三线为:中线、两侧施工边线;五度即:填土厚度、压实密度、路基面的拱度、平整度和边坡坡度。

(4)摊铺整平:每层填土先用推土机初次平整再用平地机整平,力求平整、均匀。

摊铺时层面做成向两侧倾斜的4%的横向排水坡,以利于路基面排水。

洒水晾晒:施工中填土料的含水率控制在不超过最佳含水率+2%,或不低于最佳含水率-3%的范围。

当含水率不足时及时洒水,提高含水率;当含水率超过规定时采用摊平晾晒方法,降低含水率,铺填厚度可适当减薄。

碾压密实: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压实作业施工顺序为:先压路基边缘,再压路基中间。

压路机行驶速度采用2-4km/h。

碾压施工中,压路机往返行驶的轮迹重叠30-40cm。

重型振动压路机沿中线纵向碾压。

路堤填层由两侧向中心顺序行驶碾压;做到:及时碾压、压够遍数、压到边缘、压到接合部、不漏压、无偏压、无死角、碾压均匀;作业段衔接处设临时标志;实行“一层一验”制度,配足人员随层收坡,避免后期削肥补瘦的做法。

(5)施工检验:本工程采用“三检制度”,即“跟踪检”、“复检”、“抽检”,由架子队、项目分部和监理实施。

在路堤整个填筑过程中,对压实土层的密实度进行系统的检验,并及时填写《路基填土压实检测报告》,每次填土检测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后,方可进行上层路基填筑。

路基压实检测采用压实系数K、K30荷载仪方法。

(6)路基修整:路基面修整,路基填筑高度接近路基设计标高时,要加强高程测量控制,以保证完工后路基面的宽度、高程和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

路基填压完成后,要进行中线高程测量,以此放出路肩边线,然后整段进行路基面的整修。

表面需补填时,如补填厚度小于10cm,将压实层翻挖至最小填筑厚度,再补填同类土重新整平压实。

路基经过整修后,做到肩棱明显,路拱坡面符合设计要求。

(7)边坡修整:依据路肩边线桩,按设计坡度挂线,刷去超填部分,进行人工修整、机械拍实,达到边坡坡面密实、平顺,无凹凸现象。

4.3压实标准4.3.1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及压实标准如下图,为保证试验所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根据此检验标准,结合路基试验段施工特点,对试验段检查项目的检查数量适当加密,检验时按照路基规范要求的检验标准进行检验,检查断面平均分布。

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及压实标准4.4路堤边坡4.4.1路堤边坡采用加宽超填方法,超填宽度为50cm 。

4.4.2路基刷坡采用人工配合机械的方案。

机械刷坡时应根据肩线用坡度尺控制坡度。

人工刷坡时应采取挂方格网控制边坡平整度和坡度,方格网桩距为10m。

4.4.3路堤边坡应平顺、密实、稳固;边坡的坡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不得大于设计值的3%。

4.5路基试验段的施工工艺及方法本次试验段施工内容为基床以下路堤施工,施工时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其工艺流程图如下:4.5.1.2土源确定根据设计及实际情况,对选定的取土场的土源进行土质取样、筛分检测,以确定该土的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取土场机械设备齐全(挖掘机、装载机、运土车等),该土源经过检查,符合填筑条件。

4.5.2基底处理原地面表层的植被、松软表土及腐殖土已清除干净,树根草根已挖除,已做好临时排水设施。

经检测地基条件符合施工机械作业要求方可开始作业。

4.5.3路基分层填筑采用挖掘机挖装,自卸车运输,按放样宽度及松铺厚度(松铺厚度按30㎝、35㎝、40㎝分别进行试验)及单车容量现场分格控制卸土量,松铺厚度及平整度符合要求后用压路机按规定碾压。

按以往施工经验,一般碾压5遍后开始检测地基系数及压实系数,之后每增加碾压一遍即检测一次,进行压实厚度和压实遍数的调整,直至达到设计及《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标准》要求后停止碾压。

施工时的卸土控制:A、摊铺厚度控制:按自卸汽车每车的方量和试验松铺厚度,计算出每车土摊铺的面积,在路基面层上按此面积打上方格,每格卸一车土,控制倒土密度。

在路基坡脚处,每隔10m立一竹竿,在杆上用红布条做好摊铺厚度线,用来控制推土机作业厚度。

B、摊铺边线控制:为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边线应比设计线每边宽出50cm。

4.5.4摊铺整平本次试验段按松铺厚度30㎝、35㎝、40㎝分别进行试验。

首次松铺30cm,推平碾压后,进行地基系数和压实系数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适当加大或减少松铺厚度。

填料摊铺平整,先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进行终平,路基顶面应做成两侧4%的横向排水坡,为有效控制每层虚摊厚度,在路基两边坡外,每隔10m竖一竹杆,并根据既定的松铺厚度在杆上用红布条作好记号,推土机摊铺时按竹杆上红布条记号控制厚度。

4.5.5洒水晾晒施工时,应及时控制填料的含水率在工艺试验确定的施工允许含水率范围内。

填料含水率较低时,应在取土场内提前洒水闷湿和路堤内搅拌相结合,加水量按下式计算:m w =ms×(wopt-w)/(1+w),式中:ms —所取填料的湿重(kg);w、wopt—填料的天然含水率、最佳含水率。

填料含水率过大时,应将填料运至路堤摊铺晾晒。

4.5.6碾压密实摊铺整平后,松铺厚度和平整度符合要求即开始碾压。

本试验段采用振动压路机两台,碾压时每层填土采用一台压路机进行碾压,各层交替进行,派专人记录各自的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

碾压时采取纵向进退式碾压,行与行轮迹重叠不小于0.4m,横向同层接头处重叠不小于2.0m,相邻两区段纵向重叠不小于3.0m,以保证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的均匀性。

碾压方法为:采用YZ18J型号压路机,静压1遍,弱振碾压2遍后采用强振碾压重量达25吨(同步检测结果定碾压遍数),弱振碾压一遍,最后再静压一遍消除轮迹。

即:静压弱振强振静压。

碾压行驶速度开始时用满速(宜为2~4km/h),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

4.5.7压实检测在每一填层碾压3遍后即检测压实系数和地基系数,试验过程中安排技术人员、检测人员记录压路机的碾压速度、碾压顺序、碾压遍数及压实度检测等情况,以便整理出指导大面积路基填筑总结报告。

4.5.8路基整修路基填筑完毕后,采用人工整修路基及边坡,并检查其外形尺寸是否符合下表要求。

试验段检查频次可适当增加,试验段按照规范要求检查频次进行检查。

路基基床以下路堤尺寸检验标准、频次表4.6试验段数据的分析根据试验段所获的数据,确定分层厚度、压实遍数、碾压搭接宽度等基本数据。

4.7试验成果4.7.1对不同填层厚度,不同碾压遍数的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绘出碾压遍数与K30值变化曲线关系图,确定出不同填层厚度和最优碾压遍数。

4.7.2对不同填层厚度的合理碾压遍数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确定最优填层厚度和碾压遍数。

4.7.4将以上各种施工记录和检测数据加以归纳总结,写出试验报告,报监理站和业主代表审批批准。

5、保证措施5.1雨季施工措施5.1.1沿征地界线挖出排水沟,排除原地面积水,在雨季前做好防洪、排水工作。

5.1.2严禁雨天进行路基填筑施工。

路堤边坡应随时保持平整,每次作业收工前必须将铺填的松土层压实完毕。

5.1.3雨季施工应根据机械设备的性能和数量,合理安排工作面轮流作业,快速施工,不宜全面铺开。

5.1.4雨后的路基面必须晾晒、刮除表面浮土和复压处理,并经抽检合格后才能继续施工。

5.2质量保证措施为确保试验段所得各项数据全面、准确,真正达到试验目的,除满足一般施工要求外,尚应着重加强以下措施;5.2.1成立试验段质量管理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质量责任。

5.2.2开工前对全体参与人员进行《试验段实施方案》的讲解,领会试验目的,明确试验工作程序,掌握需控制的标准,从而将各阶段的质量责任分解到各具体人员或班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