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 (1)3、试验段试验的目的和范围 (2)4、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及测量、检测仪器、设备投入情况 (3)5、路基试验段的施工准备 (5)6、填筑施工方法 (7)7、试验成果 (18)8、施工进度安排 (19)9、质量保证措施 (19)10、安全保证措施 (20)11、环保措施 (20)12.文明工地的管理措施 (21)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为确保高速铁路路堤填筑质量,为后续大面积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避免盲目施工给工程带来的损失,找出适合本地区施工的最佳施工方案,指导本段路基施工,特编制本方案。
1、编制依据(1)《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2)《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3)《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085;(4)《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1-2005;(5)《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J971-2009;(6)《新建铁路杭州至长沙客运专线首次设计技术交底资料》;(7)《新建铁路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施工图》路基工程设计详图集;(8)沪昆赣鹰指安发[2010]8号;(9) 沪昆赣工发[2010]79号文;(10)《中交股份沪昆客专HKJX-3标项目经理部二分部路基施工组织设计》;2、工程概况2.1概述我项目部承建的新建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施工里程为DK453+000~DK477+301.5,全长24.3km。
全线跨越两个县(余江县、东乡县),6个乡镇(中童镇、平定乡、春涛乡、邓埠镇、柏玕乡、小璜镇),16个自然村,其中跨越梨温高速引道一处,跨越济广高速一处。
本段共有桥梁23座,路基23段,其中连续梁3处。
路基总长5.56km,桥梁总长18.7km,管段路基主要工程量:CFG桩4.4万根/30.4万延米,填土(石)45.8万方,挖土(石)96.5万方,AB组填料或改良土方30万方,级配碎石21.9万方。
2.2试验段的设置根据本标段目前施工图到位情况以及征地拆迁、取、弃土场、现场交通、水电情况等综合分析比较,将试验段定在DK461+475~DK461+675,全长200m,该地段地形地貌:垄岗地貌,地势稍有起伏,自然高程35~47m,相对高差2~8m,自然坡度<10°,多辟为旱地。
测区有乡村通水泥路到达,交通便利。
(二)地层岩性及工程地质条件:表层主要为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Q2al+pl)粉质黏土、黏土,棕红色、褐黄色、浅黄色,局部夹砾石,硬塑,厚度0.8~5.0m,局部夹(Q4al+pl)粉质黏土,流塑,层厚0.8~3.0,鱼塘、水塘及部分水田表层分布有(Q4al+pl)淤泥,棕褐色,有腥臭味,层厚0.5~0.8m;下伏基岩为中生界白垩系上统塘边组K2t粉砂岩,棕红色,砂质结构,层状构造,全风化层厚1~10m,强风化层厚1~7m。
(2)1-1 粉质黏土,流塑,Ⅱ级,γ=18.0kN/m3, Cu=5.0kPa,Φu=8.0°,Ps=0.51MPa ,Es=2.54MPa,σ0=60kPa。
(4)1-1 粉质黏土,硬塑,Ⅱ级,W=25.09%,γ=18.6kN/m3,e=0.94,Cu=23.55kPa,Φu=33.52°,Ps=2.25MPa,平均标贯击数N=9.81击,Es=5.72MPa,σ0=180kPa。
(7)2-1 K2t粉砂岩,全风化,Ⅲ级,W=25.09%,γ=19.7kN/m3,e=0.83,Cu=24.69kPa,Φu=28.55°,Ps=2.55MPa,平均标贯击数N=15.03击,Es=8MPa,σ0=180kPa。
3、试验段试验的目的和范围3.1 试验段试验的目的3.1.1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选定地基处理工艺;3.1.2总结技术参数,工艺标准。
根据填料种类确定路基填筑机械配置和压实工艺,包括确定不同压实机械、不同填料施工含水率的控制范围、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最佳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等;3.1.3熟悉和掌握客运专线路基施工质量的检测项目、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3.1.4确定A、B组填料的最优配合比、最优含水量和填筑施工工艺。
3.2 试验范围①基床表层(A、B组填料)②基床底层填筑的施工工艺(含检测手段)。
③基床以下部分路堤本体填筑施工工艺(含检测手段)。
④路基基底沉降观测和路基面沉降观测。
⑤试验DK461+475~DK461+675段。
4、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及测量、检测仪器、设备投入情况4.1 参加施工人员进场情况①管理、技术、质检、检测人员已全部到位,人员名单及相关资料见表1。
②生产工人参加试验段施工的生产工人有工班长和14 名机械、汽车司机。
主要管理人员表第五架子队主要施工人员4.2 投入试验段施工的机械设备试验段路基填筑主要采用挖掘机开挖土方,自卸车装运土方,推土机初步平整,振动式压路机碾压,平地机修整填筑表面。
所需机械设备见表2。
投入试验段施工机械表4.3 测量、检测仪器设备的配备测量/检测仪器设备表5、路基试验段的施工准备5.1 测量工作根据设计院的交桩资料进行施工复测,恢复线路中间桩位,加密水准点,测量路基横断面,放出征地红线桩。
5.2 开挖排水沟沿着地界线挖出排水沟,排出原地面积水,沟深50cm,并每隔100m 在路基两侧对称的开挖集水坑,用水泵抽出积水。
5.3 地基处理路基施工前要严格按照沪昆赣鹰指安发[2010]8号要求施工。
清除表层种植土,路堤底部填筑渗水性填料,采用重型机械振动碾压技术压实至路堤本体压实标准;地表松土厚≤0.3m时,原地采用压实技术进行填前压实;松土厚>0.3m时,采用翻挖、分层回填压实。
当基底土密实且地面横坡缓于1:10时清除草皮杂物,地面横坡为1:10~1:5时,将原地表土翻挖压实符合设计要求,地面横坡陡于1:5时,自上而下挖台阶,台阶顶面作成4%的内倾斜坡。
沿线路横向挖台阶宽度、高度满足设计要求,沿线路纵向挖台阶宽度不小于2.0m。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辅以人工进行施工。
根据设计文件要求,本段试验段路基在填筑前需进行地基处理。
地基需采取加固措施,加固方法CFG桩加固。
地基处理完后,进行桩帽施工,桩帽施工完成后在桩顶铺设50cm碎砾石垫层,内铺设一层双向土工格栅。
5.4 填料选择和储存5.4.1填料的选择路基A、B组填料来源建鑫石材厂设在DK470+500线路左侧约4000m,运距约7公里。
路基级配碎石拌合场。
填料由实验室选择,填料必须满足《高速铁路设计规范》、《客运专线铁路路基施工规范》及其他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
基床表层采用掺5%水泥的级配碎石;基床底层填料选择A、B 组填料;基床以下部分采用A、B组填料;浸水地段路基应采用渗水性好的A、B组填料。
填料压实标准应符合有关技术要求。
5.4.2 填料储存A、B料储存在建鑫石料厂,料厂AB料存储区地面采取硬化做好排水系统,保证储存区不积水不积泥,备用大遮雨布,下雨前对AB料进行覆盖,待天气晴朗如含水量过大采用翻晒法。
每批料在使用前试验人员要做含水量试验,含水量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使用。
采用拌合站对已破碎的填料进行拌合。
在设定拌和产量时,将拌和产量设定在略大于破碎机产量的工况,使拌和站配料仓保持较少的存料,防止拌和站配料仓因进料过快而出现“粘”、“堵”、“拱”、“卡”的现象。
改良土的含水量低于设计要求时,在拌和站这一级设备加水拌和。
采用雾化加水技术,加水量通过精密计量装置加以控制。
5.4.3填料的运输A、B组填料采用15t以上大型自卸车运输,运输过程中注意安全,不符合规格要求的严禁进入场地。
采用15t 以上大型自卸车运输,成品仓前至少安排有3台车在等待装料,防止成品仓储料过多,时间过长造成“粘”、“堵”、“拱”、“卡”现象。
在气候干燥、水分蒸发过快的天气条件下运输时,车斗加苫布覆盖,以保证混合料的含水量维持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运料车不在新铺且未碾压成型的层面上行驶。
对到场填料进行含水量检测,检测方法采用酒精燃烧法,检测频率前5车每车检查,待含水量稳定后每5车抽检一车。
5.5 弃土场选择因基底处理需挖除大量非适用路基填料的种植土及淤泥质土,故需选取合适的地点作为弃土场地。
本着环保、经济、合理的原则,弃土场选择在DK465+400处武昌村弃土场。
5.6断面复测及路基标准横断面(1)填前碾压完成经验收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后,对原地面进行断面测量,以确定填方工程数量并作为以后计量支付的依据。
断面经监理工程师复核签字认可后即可测设路基坡脚线及中线。
(2)路基标准横断面(以CFG 桩复合地基为例)见下图CFG 桩复合地基示意图6、填筑施工方法4.305.00 4.309.2621.62ⅠⅡ8.68路基试验段的施工严格按照“沪昆赣工发[2010]79号”。
6.1基床以路基填筑(1)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应遵照施工图设计选择合格填料。
(2)基床底层填料松铺厚度控制严格控制松铺厚度。
以每层放线、设置松铺厚度控制标志为基本措施加以控制。
控制分层厚度是保证压实质量的前提条件,基床以下路堤分层的最大真筑压实厚度采用碎石类土时不得大于40cm,采用砂类土时不得大于30cm,最小填筑压实厚度不得小于10cm;基床表层分层的最大填筑厚度不得大于30cm,最小填筑压实厚度不得小于15cm。
监理单位应检查分层厚度。
在每层的填料中如含有粒径超标的大石块应予清除或破碎。
(3)碾压摊铺整平后,松铺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符合要求即开始碾压。
本试验段采用25T 振动压路机两台,两台压路机以中线为界,各压半辐路基宽度,分别记录各自的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
碾压时采取从两侧向中心的顺序,纵向进退式碾压,行与行轮迹重叠0.2~0.3cm,横向同层接头处重叠0.4~0.5m,相邻两区段纵向重叠1.0~1.5m,以保证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的均匀性。
(4)检测严格进行分层检测。
必须严格执行每层压实指标检测。
基床以下按双指标(地基系数K30和压实系数K或孔隙率n)、基床部分按三指标(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 Vd和孔隙率n)控制。
每层填筑完成施工进行自检合格报监理单位验收,按规定填写检验批验收资料,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分别拍摄数码影象资料。
监理单位平行检测。
注:①压实系数K为重型击实标准;②当采用硬质岩石及不易风化的软质岩碎、块石填料时,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7.5cm。
③无砟轨道可采用K30或Ev2。
当采用Ev2时,其控制标准为Ev2≥45MPa且Ev2/Ev1≤2.6。
表格来源技术交底(5)地基承载力试验填筑高度≤2.5m时,基床范围内的地基必须满足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1.5Mpa或地基基本承载力б0≥0.18Mpa,否则应提出变更进行地基加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