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届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2015届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2015届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高三2015-04-21 17:352015届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词类活用一、使动用法【定义】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1.动词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高考例题】(2015天津卷)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译文】而唯独一瓢先生能用少许药物救活我,(这)就是我从内心折服而确实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

【高考例题】(2015年重庆卷)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而。

【译文】这些人是为饥寒所迫沦为盗贼的,安抚他们很容易,如果威逼,就会使他们跑到楚地去依靠强盗了。

分析:此句中的“走”是古今异义,不能译为“走”,而应译为“跑”同时还是使动。

【高考例题】(2015上海秋季卷)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译文】陈尧咨暗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留在州府。

分析:出:使他出去。

2.名词使动用法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高考例题】(2009重庆卷)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译文】况且作为国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丧命。

【高考例题】(2009重庆卷)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译文】然而使自身陷于灾祸的,都是为了贪求财利,和那鱼鸟有什么区别呢?3.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

【高考例题】(2007福建卷)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译文】如果想治理天下(或“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还能有谁呢?【高考例题】(2004广东卷) 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译文】从古至今,从无使他的臣民窘迫而自己能没有危险的。

分析:穷:使……窘迫”。

二、意动用法【定义】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

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高考例题】(2009江西卷)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译文】天冷非常寒冷,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

【高考例题】(2007安徽卷)已而有识者日:“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

”【译文】不久有能辨识古物的人说:“这是五代、宋时的古董,年代很久了,应该小心的把它当作珍宝来收藏,不要使它毁坏。

”分析:宝:把它当作珍宝。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

【高考例题】(2015年安徽卷)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译文】长兄突然听到他这样说,感到很吃惊,说:“既然这样,那么我要考考你。

” 分析:此句中的“骇” 为意动用法,应译为“对……感到惊奇”。

【高考例题】(2015年江西卷)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译文】越发觉得汲黯贤明,多次向汲黯请教国家和朝廷的疑难大事,对待他比平日更为尊重。

分析:此句中的“贤”是意动用法,“认为……贤明”。

【高考例题】( 2015年安徽卷)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译文】到这次重新往来,老百姓因他的到来而感到安心。

分析:“安“意动词,感到心安。

【高考例题】(2002年高考上海卷)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译文】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

分析:此句中的“奇”字为意动用法,应译为“对……感到惊奇”。

三、名词用如动词【高考例题】(2015湖南卷)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

【译文】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

分析:行:一词多义,此处指品行;森然,严明的样子;法度,名词作动词,符合法度。

(2015山东卷)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译文】(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意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

分析:此句中的“正”字本为名词,在句中用作动词,译为“走上正轨”。

(2015湖北卷)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

【译文】但是如今当官的不是这样,只是处理公文、办理政务罢了。

分析:簿书:名作动。

(2015天津卷)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有向池呼鱼。

【译文】后母慢慢穿上它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分析:衣、利刃:名作动。

(2015重庆卷)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

【译文】(查道)于是不穿官服独自骑马带几名仆人,连短刀也不拿,辗转山林沟壑百来里,径直奔向贼寇的住地。

分析:单马、数仆:名作动。

四、形容词作动词【高考例题】(2015年福建卷)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译文】我为你新修那座这亭子,并重新命名为“一柱”,可以吗?分析:此句中的“新”是形容词作动词“新修”;“题”也是动词为“命名或题名”的意思。

五、形容词、动词作名词【高考例题】(2015全国大纲卷)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译文】郭浩召集逃亡流落在外的人,开辟耕地,将自己的规划安排发布各地。

【高考例题】(2015全国新课标卷)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译文】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高考例题】(2015湖南卷)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

【译文】韩文公的文章,使八个朝代的衰颓(文风)得到振兴。

分析:此句中的“起” 是使动用法,“使……振兴”;“衰” 形容词作名词,“衰颓(文风)”。

【高考例题】(2015年天津卷)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

【译文】那个人也一定要考虑(或审视)自己没有可以推让的人然后再作序。

分析:句中“让”字是多义词,常见的义项有:责备;推让;转让,辞让;退让等。

根据语境可知“推让”义项最恰当。

【高考例题】(2015年江苏卷)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译文】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分析:贤隽,形作名,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高考例题】(2015年江西卷)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

【译文】于是认为既然人们像这样议论,王德用就不再适合执掌重要而机密的大事,跟随在君王身边了。

分析:机密:形作名。

【高考例题】(2015年四川卷)城中薄墓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绝。

【译文】(长安)城里傍晚时尘土飞扬,(为非作歹之徒)抢劫往来行人,死伤的人横七竖八躺在道路上,击鼓的声音不断。

分析:死伤:动作名。

六、名词用如状语【定义】在文言文某些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它不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者,而是对动作行为起着直接的修辞限制作用,从而担负起形容词、副词的语法功能,充当了动词谓语的状语。

1、表比喻名词状语起比喻作用,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可译为“像……那样”。

【高考例题】(2015全国卷)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jué]火把,小火)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译文】上天已经要终结你们元朝的命,我们明朝确实要取代你们。

你们(元朝)就像火把将要烧完,怎么敢和太阳月亮(一样的明朝)争夺光明呢!分析:爝火:像火把一样。

【高考例题】(2002上海卷)峰极危者,必跃而居其颠;洞极遂者,必猿挂蛇行,穷其旁出之窦。

分析:该句中的“猿挂蛇行”应译为“像猿一样悬挂,像蛇一样爬行”。

2、表动作处所这类名词状语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从)……”。

【高考例题】(2005重庆卷)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

【译文】侯可一大早骑马直奔富人家,打开木匣拿出田契归还他的主人。

分析:此句中的“晨”是名词用作状语,可译为“在早晨”“一大早”。

3、表动作趋向这类名词状语也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可译为“向(往)……”。

【高考例题】(2015福建卷)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

【译文】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引(它)来供给厨房。

4、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所采取的方式依据这类名词状语的译法,只要在名词前加上介词“用”或“按”等即可。

【高考例题】( 2015年浙江卷)吾为德请,财何为也?【译文】我为德行而请命,拿钱财干什么?分析:财:用钱财。

【高考例题】(2015年湖北卷)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译文】古代埋葬死人,用柴草厚厚地把他包裹起来,将其葬于山野之中,既无封土堆,又不树立墓碑,后世的圣人用棺椁来替代这种情况。

分析:此句中的“厚衣”“树”分别是名词作状语和名词作动词。

5.表动作行为的频率这类状语也由表时间名词充当,译义可在时间名词加上一个“每”字即可。

【高考例题】(2008全国1)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译文】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患难不如屯田。

6.表对人的态度这类用法的名词状语所表示的是主语对宾语所持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那样”或“当作……一样”。

【高考例题】(2015山东卷)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

乞其术,师事之。

【译文】申甫进入(隐居)嵩山,又遇到了过去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向他)请求(学习)那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

分析:“复”,“故”,“乞”名词用作动词,“师”名词作状语。

【高考例题】(2008全国1)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译文】兄长为国君时就用国君礼对待他,自己为国君时用兄长礼对待他就可以了。

7.表动作进行方式【高考例题】(2015重庆卷)①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译文】王公生气地当面斥责他说:“你吃着朝廷的俸禄,管的什么事,忍心将百姓丢弃到饿虎的口里吗?”注释:面:当面。

名词作状语。

七、动词的为动【高考例题】(2015重庆卷)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

”如其言。

【译文】这天将要回家,听见有异物在山中长叫,木商惊骇地(祝:祷告)祷告说:“替王公叫的吗?果真如此,就长叫三声后停止。

”(果然)如他所说。

【高考例题】(2015天津卷)(2)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

【译文】你不用人们都相信的事来为过世的祖父作传。

【高考例题】(2015安徽卷)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