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三年级半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考试时间150分钟共3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23 Al- 27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进入动物细胞内的氨基酸所发生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可以用于合成血浆蛋白B.分解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C.可以用于合成性激素D.不能与RNA结合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总是同时进行B.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能在呼吸作用中被利用C.光合作用产生的ATP能用于呼吸作用D.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分别在叶肉细胞和根细胞中进行3.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A.二倍体水稻含有二个染色体组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三个染色体组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4.人体中具有生长激素基因和血红蛋白基因,两者A.分别存在于不同组织的细胞中B.均在细胞分裂间期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C.均在细胞核内转录和翻译D.基因上相同的密码子翻译成相同的氨基酸5.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离子K+、Cl-含量有关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影响6.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可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②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③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④垂体通过下丘脑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①③7. 生活中的问题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硫酸钡是一种难溶于水和酸的盐,可用作X光透视肠胃的药剂B.使用明矾可以对水进行消毒、杀菌C.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易生锈D.棉花、蚕丝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8.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
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B.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C.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元素a 、b、c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9. 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44g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20N AB.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C.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g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N AD.235g核素23592U发生裂变反应:23592U+1n9038Sr+13654U+101n,净产生的中子(1n)数为10N A10..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11.下列图像中的曲线,其中错误的是A.图A表示向含H+、Mg2+、Al3+、NH4+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沉淀量的关系曲线B.图B表示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直至过量产生沉淀量的关系曲线C.图C表示向NaOH和Na2CO3的混合液中滴加盐酸产生CO2气体的关系曲线D.图D表示向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量的关系曲线12.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见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H4Cl和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B.NH4Cl、HNO3和Na2CO3受热时都易分解C.NH3和N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图中所涉及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13.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实a(NO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
有选错的得0分。
14.一个在多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撤掉其中一个力且其它力保持不变,对物体的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 .物体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B .物体可能做变速圆周运动C .物体可能做类平抛运动D .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15.以不同初速度将两个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抛出并开始计时,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另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速率成正比。
下列用虚线和实线描述两物体运动的υ-t 图象可能正确的是16. 如右图,斜面体置于粗糙水平面上,斜面光滑。
小球被轻质细线系住放在斜面上,细线另一端跨过定滑轮,用力拉细线使小球沿斜面缓慢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斜面体始终静止。
则移动过程中 A .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变大 B .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变大 C .斜面对地面的压力变大 D .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变大17. 如右图,a 、b 两点位于同一条竖直线上,从a 、b 两点分别以速度v1、v2水平抛出两个相同的质点小球,它们在水平地面上方的P 点相遇。
假设在相遇过程中两球的运动没有受到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个小球从a 、b 两点同时抛出B .两小球抛出的初速度 v 1=v 2C .从a 点抛出的小球着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较大D .从a 点抛出的小球着地时水平射程较大18. 如右图所示,A 、B 两物块质量均为m,用一轻弹簧相连,将A 用长度适当的轻绳悬挂于天花板上,系统处于静止状态,B 物块恰好与水平桌面接触而没有挤压,此时轻弹簧的ab12伸长量为x.现将悬绳剪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悬绳剪断瞬间,A 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3g B.悬绳剪断瞬间,A 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2g C.悬绳剪断后,A 物块向下运动距离x 时速度最大 D.悬绳剪断后,A 物块向下运动距离2x 时速度最大19. 如右图所示,两质量相等的卫星A 、B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用R 、T 、Ek 、a 分别表示卫星的轨道半径、周期、动能、向心力加速度.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有( )A.T A >T BB.Ek A >EK bC.3322A BAB R R T T D.a A > a B 20. 一物体在粗糙地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匀减速滑动。
若已知物体在第1 s 内位移为8.0 m ,在第3 s 内位移为0.5 m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第0.5 s 末速度一定为8.0 m/s B.物体在第2.5 s 末速度一定为0.5 m/s C.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一定为4.0 m/s 2D.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一定为3.75 m/s 221. 如右图甲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静置一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斜劈A ,其质量为M ,两个底角均为30°.两个完全相同的、质量均为m 的小物块p 和q 恰好能沿两侧面匀速下滑.若现在对两物块同时各施加一个平行于斜劈侧面的恒力F1、F2,且F1<F2,如图乙所示,则在p 和q 下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P 的加速度小于Q 的加速度 B .斜劈A 受到地面向左的摩擦力作用 C .斜劈A 对地面的压力等于于(M +2m)gD .斜劈A 对地面的压力等于(M +2m)g+(F1+F2)/2第II 卷(非选择题共174分)实验题。
本题包含两个小题,其中22题3分,23题12分,共15分。
22.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使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 .(x 6-x 1)等于(x 2-x 1)的6倍C .从纸带可求出计数点B 对应的速率D .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23. 某班级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加速度a 和力F 、质量m 的关系。
(如下图)甲、乙两辆小车放在倾斜轨道上,小车甲上固定一个力传感器,小车乙上固定一个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测量乙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大小),力传感器和小车乙之间用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连接,在弹簧拉力的作用下两辆小车一起开始运动,利用两个传感器可以采集记录同一时刻小车乙受到的拉力和加速度的大小。
(1)下列关于实验装置和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轨道倾斜是为了平衡小车甲受到的摩擦力B.轨道倾斜是为了平衡小车乙受到的摩擦力C.实验中,在小车乙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均可采集数据D.实验中,只能在小车乙加速运动的过程中采集数据(2)四个实验小组选用的小车乙(含加速度传感器)的质量分别为m 1=0.5 kg 、m 2=1.0 kg 、m 3=1.5 kg 和m 4=2. 0 kg ,其中有三个小组已经完成了a -F 图象,如左下图所示。
最后一个小组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在图中完成该组的a -F 图线。
(3)在验证了a 和F 的关系后,为了进一步验证a 和m 的关系,可直接利用图甲的四条图线收集数据,然后作图。
请写出具体的做法:4①为了更直观地验证a 和m 的关系,建立的坐标系应以______为纵轴,以______为横轴 ②如何收集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题:(其中24题12分,25题16分,26题19分)24.足够长的薄木板质量M =9kg,在动摩擦因数μ1=0.1的水平地面上向右滑行,当木板速度v 0=2m /s 时,在木板的右端轻放一质量m =1kg 的小铁块(可视为质点),经过t=1s 铁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
(g =10m /s 2)求:①小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②小铁块从t=1s 后到停止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大小25. 一倾角为37°的粗糙斜面AB 底端与半径R =0.9 m 的光滑半圆轨道BC 平滑相连,O 为轨道圆心,BC 为圆轨道直径且处于竖直方向,A 、C 两点等高。
质量m =2kg 的滑块从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恰能滑到与O 等高的D 点,g 取10 m/s2,sin 37°=0.6, cos 37°=0.8。
(1)求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若使滑块能到达C 点,求滑块从A 点沿斜面滑下时的初速度v 0的最小值; (3)若滑块离开C 处的速度大小为103 m/s ,求滑块从C 点飞出至落到斜面上的时间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