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国际直接投资
2、边际产业扩张论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在指导日本的国际化政策,促进产业 结构调整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是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 国外直接投资理论。但是,这个理论着重在国民经济宏观的 角度研究国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利益,没有回答实际进行投 资的微观主体—企业,如何在被投资国形成与当地企业竞争 的优势等问题。
战略资产寻求型投资
在全球范围内以寻求最有战略价值为目的的投资,成为 进入20世纪90 年代后跨国公司发展最重要特点之一,也标 志着跨国经营从资源寻求型、市场寻求型和效率寻求型等跨 国经营类型进入了更高级的阶段。 战略资产包括品牌、企业销售网络、研发能力、售后服 务、声誉等。随着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为战略所用的资 产也越来越丰富起来,并逐渐无形化、精神化了,如远见、 直觉、判断、洞察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权力与控制手 段、团队精神、企业文化、信息等。
跟随潮流型
在寡头行业,即为少数几家大公司控制或囊括的行业 中,各寡头企业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或竞争地位十分在意, 因而对寡头同行的行动十分敏感。当寡头同行前往他国, 特别是原有产品销售地投资设厂、从事生产经营时,本企 业为了防止市场被竞争者独吞,也往往跟随前往投资。
效率寻求型
国外直接投资对国际经营效率的提高,主要表
国外直接投资的特征
(一)以获得经营权为目的 (二)以货币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等 综合性资本形式为内容
(三)反映着一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水平国Fra bibliotek直接投资的发展
《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中文版)指出,尽管2010年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量上升了5%,达到12400亿 美元,但其仍比危机前的均值低15%左右,比2007年时的 最高值减少了近37%。主要原因在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 乏力,债务危机严重,新兴经济体通胀抬头,不稳定因素 增加,这些都对投资者信心造成负面影响。 其中较为令人瞩目的是,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吸 收了超过半数的全球国际直接投资,达到6420亿美元。其 中,中国和中国香港的外资流入量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东 亚地区的外资流入量上升至1880亿美元。中国的流入量上 升了11%,达到1060亿美元。
国有企业是主体
专门实行跨国经营的外贸公司;大型国有生产企业或企业集 团;大型国有建筑类企业集团;大型国有金融机构;投资绩 效低; 对外投资的区域过于集中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已经遍布世界的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 是,亚洲占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70%以上,仅香港一 个地区就占存量的六成,占亚洲投资存量的90%以上。拉丁 美洲位居第二,而在拉丁美洲的投资存量中,90%左右又集 中在开曼群岛和英属维尔京群岛。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分布过 于集中,不利于分散投资风险。
资急剧扩大;在 1977 年美日两国签订了一份重要的贸易限制
协议后,三菱电器、东芝、日利、本田等彩电和汽车企业均争 先恐后地到美国投资设厂。
稳定与扩大市场型
这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进一步成长与扩大,即使是现有产品 出口市场并没有受到威胁,也会尽力谋求原有市场的扩大和对 新市场的占领。 据日本外务省组织对170 家跨国公司调查, 发 现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的最大动机是保证与扩大本公司市场, 实现企业的发展。美国紧急委员会对美国企业海外经营动机的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57%的企业认为市场动机是主要的投资动 机。
并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方式。2011年,以并购 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222亿美元,占我国同期对外投资总额 的37%。吉利并购沃尔沃;中化集团收购挪威国家石油公司 巴西油田;山东重工收购意大利法拉帝集团;三一重工德国 普茨迈斯特公司;国家电网葡萄牙国家能源网公司;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额达688亿美元,同比增长 21.7%,较2001年的69亿美元增长近十倍。其中,非金融类 对外直接投资600.7亿美元。截至2011年,中国资产总量超 过1.5万亿美元,境外企业已经有18000多家,在外人员约 120万人。 跨国并购渐成海外投资重要方式
资源寻求型
资源丰富国家企业的国外直接投资
不是只有类似上述这些自然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才倾向
于资源寻求型投资,出于某种原因,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 同样也可能会进行资源寻求型投资。如芬兰林业、美国石油;
市场寻求型
规避贸易壁垒型 稳定与扩大市场型 领先进入市场型 跟随潮流型
规避贸易壁垒型
国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国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国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国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国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国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国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2011年我国利用外资分析
从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看, 服务业:47.62%,首次超过制造 业的比重; 制造业占同期全国总量的44.91%;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第四章 国外直接投资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国外直接投资的概念及特征 国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国外直接投资的理论解释 国外直接投资的利弊分析
第一节 国外直接投资的概念及特征
一、国外直接投资的概念
二、国外直接投资的特征 三、国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国外直接投资的概念
国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是相 对于国外间接投资(Foreign Indirect Investment)而言 的。一般说来,国外直接投资与国外间接投资都是资本 在国际间的流动,但是,国外间接投资不直接参加企业 的经营活动,只是获取所有权利益。如在投资股权的情 况下,通常是获取股票收益;而在投资债券的情况下, 则是获取债权收益。而国外直接投资的直接目的是直接 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获取所有权和经营 权利益。
FII与FDI的区别
FII只涉及资金的移动,而FDI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更 高利润,而且更主要是为了控制国际经营,从而 控制国际市场; FII需要涉及到国际间资本流动,而FDI不一定; FII属于流通领域的范畴,FDI属于生产领域的范畴;
国外直接投资的概念
综合考虑以上见解,可以将国外直接投资定义 如下:“国外直接投资是以直接参与被投资企 业的经营活动,以获取经营权为目的,通过向 海外一体化地转移资本、经营能力、技术、商 标等生产要素,开展海外生产和经营的企业活 动”。
关于外国公司在美投资的调查和研究证实:巨大而多样化的美 国市场是外国公司在美国投资的最根本原因。
稳定与扩大市场型
领先进入市场型
在产品开发成长期,一方面,国内市场尚能充分容纳产品 销售;另一方面,产品在设计和生产工艺上尚需进一步改进, 需要设计人员、生产人员和消费者保持密切联系,以便及时根 据市场信息改进产品。这时,产品宜以内销为主。在产品成长 后期,可不失时机地将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抢先占领海外市 场。而当产品趋于成熟,企业应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迅速在 国外设厂生产,就地销售或销往其他国家。领先出口和领先设 厂使企业获得了领先进入外国市场的机会。
高额关税、低进口配额、出口管制等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 主要手段。企业为了保护产品出口市场,可以通过直接投资, 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原产品进口国,以绕过贸易壁垒,就地生产, 就地销售。如自20 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美国大型出口企业为 了绕过西欧国家的关税壁垒,提出了“把工厂迁到欧洲去”的 战略,制定了以投资代替出口的政策,使美国对西欧的直接投
4、区位理论
理论要点
区位因素的引入不仅在于其自身涉及到国际企业相关 成本,而且也在一定范围反映了国际企业扩展的动因。因此, 具有区位优势的东道国,是国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热点。 区位因素对于国际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解释能力主要 体现在以下五方面:劳动力成本、原材料的获取、市场位臵 和市场潜力、贸易壁垒、政府政策。 区位理论实际上只涉及投资目标国环境因素的某些方 面,而对其他诸如企业如何与同享区位优势的东道国企业竞 争问题等较少涉及,但该理论适用于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对 环境要素的分析,有助于企业选择合适的地点。
国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历史发展
二、国外直接投资理论的体系
(一)宏观经济角度的理论 (二)微观企业形态角度的理论 (三)宏、微观综合角度的理论
(一)宏观经济角度的理论 1、传统资本移动理论 2、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3、帝国主义需要理论 4、区位理论
1、传统资本移动理论
二战前,国际资本的移动主要是以证券投资方 式进行的,因此,在理论上将资本国际移动的原因, 归结为国际间存在资本利息率的差异,即由于资本 利息率的差异,会引起资本由利息率低的国家流向 利息率高的国家,从而形成的资本在国际间的移动。 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各国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值 取决于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因资本丰裕 度不同产生利率差异,资本由资本丰裕国流向资本 稀缺国直至利率趋于一致。
4、区位理论
区位优势指的是某一国家能为其境内从事增值活动 的企业提供的便利条件。区位理论被用来解释对外直接 投资的投向问题。最初的区位理论(Southard提出)是 研究国内资源的区域配臵问题,后来,渥特尔· 艾萨德 (Walter Isare)将其引入对外直接投资。该理论认为, 国际企业之所以向某个特定的区位(东道国)进行直接 投资,是由于它要获取一定的区位优势,而这些区位优 势可能是其他东道国所不具备的。
第三节 国外直接投资的理论解释
一、国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问题 二、国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体系 三、国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新发展
思考与讨论
国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虽然有关国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很多, 但是并未形成一个真正有代表性的理论。多样的直接投资 理论,一般都是围绕着三个基本问题展开的: (1)为什么企业要到国外去经营; (2)投资企业如何与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当地企 业进行成功的竞争; (3)为什么企业不通过国际贸易或许可经营方式,而 是通过投资海外生产方式进入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