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的加减法(信息窗五-回顾整理教材分析)信息窗五游水帘洞(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口算和是8、9的加法及被减数是8、9的减法;2.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1.能正确口算和是8、9的加法及被减数是8、9的减法;2.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水帘洞太美了,今天又有一群小朋友到水帘洞去游览,我们一起去看看!板书:游水帘洞二、探索新知。
1.出事主题图:仔细观察这两幅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提醒学生注意图中发生的变化。
2.你能从图中找出一些数学信息吗?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加以引导。
板书有价值的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3.解决问题。
(1)一共有几只小猴子?可以怎样列算式?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5+3等于多少呢?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活动,教师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全班交流:你计算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A:一个一个的数。
B:想3和5组成8。
教师对学生的想法予以肯定或补充。
说一说: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含义?整个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先让学生独立说一说,教师做补充。
想一想,求一共有几只小猴子,还可以怎样列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5=8(个)比一比:3+5=8和5+3=8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同桌相互说一说。
师生共同小结:这两个算式里的数和符号都相同,不同的是3和5的位置交换了。
你还可以说出一组像这样的算式吗?【设计意图】这两个算式渗透了加法交换律的知识,让学生在比较异同的过程中感知和体会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规律,同时也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加法计算打下基础。
(2)还剩几只小猴子?说说图2中关于小猴子的信息:原来有8只小猴子,跳进洞里5只,还剩几只小猴子?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学生独立列算式,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8-5=。
8-5等于多少呢?你认为可以怎样计算,把你的想法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全班交流算法,教师适时补充和归纳。
A:一个一个的减B:可以想8的组成C:可以想5+3=8,所以8-5=3,即想加法。
讨论:这几种办法中,你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什么?【设计意图】而学生因基础和思维的差异,因而在计算方发生也呈现出多样性,教师应尊重这种差异,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但在了解存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也要提炼出最优的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和思维能力。
(3)一共有几朵花?学生先独立思考,列出算式,试着算出结果,然后汇报交流。
三、课堂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是一图二式的练习。
先观察图,用语言表达图意,然后列式计算结果。
2.“自主练习”第2题是学习了8、9的加法后的口算练习,可以让学生以竞赛的形式完成。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觉得自己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学生交流收获,及时提出疑问,教师释疑。
信息窗五游水帘洞(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口算和是8、9的加法及被减数是8、9的减法;2.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3.认识一图四式教学重点1.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认识一图四式教学难点:认识一图四式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1.复习8、9的组成2.、复习8、9的加法3.复习被减数是8的减法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3题是图文结合形势的解决问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说说图意,然后独立试做。
并根据第一幅图探索出被减数是9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交流时总结“求两部分合起来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2.“自主练习”第4题是学习了8、9的减法后看图列式。
可以从图中直观的看到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要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后再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3.“自主练习”第5题是学习了8、9的减法后的口算练习,可以让学生以竞赛的形式完成。
4.“自主练习”第6题是一图四式的题目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写出算式,并通过观察4个算式的特点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5.“自主练习”第7题是看数轴填算式,前面已经做过两次,这里是把加法和减法放在一起出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自主练习”第8题是看图填未知加数的练习。
练习时,先让学生明确题意,重点让学生明确:画图时,应根据右边算式中的得数和已画好的图形的个数,确定横线上还要画几个图形,然后根据所画图形的个数去填未知数。
渗透了代数思想。
7.“自主练习”第9题是“圈一圈、填一填”。
这是一道开放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重点是交流环节,要引导学生结合圈一圈说清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8.“自主练习”第10题是一幅包含多个信息的情境图。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在充分观察画面和解答(1)、(2)题的基础上,结合学过的加减法独立提出问题,进行解答,然后相互交流。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觉得自己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学生交流收获,及时提出疑问,教师释疑。
信息窗六小猴分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熟练的结合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准确口算出有关10的加减法;2.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3.理解一图四式的意义教学重点1.准确口算出有关10的加减法;2.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3.理解一图四式的意义教学难点1.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理解一图四式的意义一、复习旧知。
1、复习6、7、8、9的加减法。
2、复习10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来到花果山,热情的小猴子要分桃子给同学们吃,请仔细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能了解到那些信息”?2.学生说出图中的信息,再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选择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板书。
3.分给两个同学,可以怎么分?用小棒代替桃子实际动手分一分,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分法。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一方面让学生感受摆学具算得数的过程,并从中发现计算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从摆学具中发现计算方法并写出4个算式。
4、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并全班交流分法。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在充分交流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以下4个算式:9+1=10 10-1=91+9=10 10-9=1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根据一幅图可以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自主练习”第1题是图文结合的解决问题的题目。
在此练习中,可以让学生根据图表达出图意,明确题目中已经知道了什么,求的是什么,从而确定解决方法,然后填出算式。
这样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加减法的意义,而且帮助学生理清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2.“自主练习”第2题是一图四式的题目。
先让学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试做,交流时说说这四式之间的关系。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觉得自己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学生交流收获,及时提出疑问,教师释疑。
信息窗六小猴分桃(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熟练的结合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准确口算出有关10的加减法;2.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3.理解一图四式的意义教学重点1.准确口算出有关10的加减法;2.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3.理解一图四式的意义教学难点1.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理解一图四式的意义一、复习旧知。
复习有关10的加减法。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3题、第4题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练习。
第四题只是变换了练习的方式,用踢球的情境呈现,意在调动起学生口算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积极性。
2.“自主练习”第5题是比较大小的练习。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独立试做,交流时说说是怎么做的。
让学生知道可以先算出结果,再进行比较。
3.“自主练习”第6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
给出小猴吃香蕉的情景,通过数得出一共有几个香蕉,要吃几个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然后列式算出还剩几个。
4.“自主练习”第7题是口算练习的一种变式练习:给不倒翁涂色,提高学生练习的趣味性。
5.“自主练习”第8题是小组分类说算式的练习活动。
通过变换练习的形式,引起学生口算的兴趣。
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自己想要说的一组算式,其他学生判断是否正确或补充算式。
6.“自主练习”第9题是引导学生自编数学故事的题目。
练习时,可以引导学生按照图中提示用数学语言描述,提出问题并用减法解决。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觉得自己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学生交流收获,及时提出疑问,教师释疑。
信息窗七小猴跳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2.明确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根据现实情境解释计算顺序的合理性;3.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1.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2.明确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根据现实情境解释计算顺序的合理性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2.夏天来了,花果山上更热闹了。
调皮的小猴子在跳水嬉戏,引来了许多小朋友观看,大家想去看看吗?板书课题:小猴跳水【设计意图】再一次以新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主题图,仔细看图,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2.你能从图中找出一些数学信息吗?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加以引导。
板书有价值的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3.解决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怎样列式?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可以先算大树下有多少个小朋友,怎样列算式?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不写得数)4+3课件再出示:又跑来2个小朋友。
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该怎么办?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可以把她们和前面的小朋友合起来,你认为可以怎样列算式?板书:4+3+2.请同学们说说算式里每个数代表的意思。
这个加法和以前的加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像这样几个数相加的算式我们叫它“连加”(板书),可以怎样读呢?教师教算式的读法。
怎样计算?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强调:是前两个数的和与最后一个数相加)学生说计算的过程:先算4加3等于7,再算7加2等于9。
求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还可以怎样列算式?引导学生明白: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2)树上还剩几只小猴子?出示小猴的动画:先跳下1只,怎样列算式?学生说,教师板书:5-1。
动画:再跳下2只小猴,这时树上还剩下几只小猴?怎样列式?学生尝试,教师板书5-1-2。
请同学们说说算式里每个数代表的意思。
这个减法和以前的减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像这样几个数相减的算式我们叫它“连减”(板书),可以怎样读呢?教师教算式的读法。
怎样计算?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在第一环节中认识“连加”的知识中,学习了连加的读法和计算方法。
这里让孩子先独立尝试连减的读法和计算,目的在于培养孩子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感知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想一想:根据图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自主练习1.“自主练习”第1题和第3题是连加连减的操作练习题。
练习时,让学生借助学具进行操作,把连加、连减的过程摆出来,并让学生边摆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