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
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逐渐形成知识网络。
2.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分层次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在练习中及时查漏补缺。
3.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读题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呢?请你结合下面的提纲,回顾一下吧?(出示课件)
1.分数的表示意义
师:本单元的开始是分数意义的表示,谁来具体说一说这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
表示。
教师出示课件
师:分数单位是什么?
2.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师:你们记得真不错。
那么,谁来再说一说分数都有哪些类型?生:①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是真分数。
②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是假分数。
③由一个整数和一个真分数组成的分数是带分数。
教师出示课件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师:我们刚刚复习了分数的基本知识,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哪位同学还记的?
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分子)÷除数(分母)=商(分数)(除数不为0)。
分数的分母不能是0。
因为在除法中,0不能做除数,因此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所以分母也不能是0。
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
师:那么,谁来说一说假分数和带分数之间互化的方法?
生: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用分子除以分母,把所得的商写在带分数的整数位置上,余数写在分数部分的分子上,仍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将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教师出示课件)
师:谁还有哪些要补充?
生1:我们还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用约分的方法把分数化简。
生2:约分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用两个数的公因数一个一个去除,另一种是直接用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去除。
生3:在比较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两个分数大小时,要找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有:
1.如果两个数是不同的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积。
2.如果两个数是连续的自然数(0除外),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积。
3.如果两个数具有倍数关系,那么较大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
师:大家总结的非常到位,请大家记清楚本单元的这些知识,在练习中就会减少出错。
设计意图:回顾梳理知识点,学生能明确这一单元所学到的知识点,使知识系统化。
二、基础练习
1.请在下列各图中表示出给出的分数。
2.让邻居们回家。
3.在括号填上适当的数。
4.在○里填上“>”“<”“=”。
5.按要求在圈内写出两个以上的分数。
6.把下列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设计意图:基础练习要注重从学生自己的学习经验出发,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归纳的知识点巩固基础知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强化练习
1.下面各图分别是某个图形的三分之一,你能画出它们原来的图形吗?
2.谁用的时间长?
3.阅读填空。
(1)女生的人数占这群学生数的(),戴眼镜的人数占这群学生数的(),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2)你还能用分数表示什么?
(3)用分数表示你们班学生情况。
4.想一想,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出算式。
5.有一张长方形纸,长24厘米,宽16厘米,如果要剪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而没有剩余,剪出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几厘米?一共可以剪多少个这样大小的正方形纸?
6.五年级(1)班学生进行队列表演,每行12人或16人都正好整行,已知这个班的学生不到50人,这个班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通过继续解决生活中有关分数意义的应用问题,让学生更形象深入地感受分数意义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乐趣。
四、拓展练习
判断题。
设计意图:通过逆向思维的练习,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