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词新语的来源_特点及产生原因.kdh

新词新语的来源_特点及产生原因.kdh

第22卷第1期2010年2月广东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of Guangdong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Vol.22No.1Feb.2010收稿日期:2009—11—03作者简介:胡伟(1977—),男,河南安阳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言研究。

新词新语的来源、特点及产生原因胡伟(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000)摘要:新词新语的大量出现丰富了当代汉语词库,也给汉语词汇系统带来了巨大影响。

新词新语的来源有新造词语、增加新意义的旧词语、跨域方言词语、外来词、数字词语等。

新词新语的特点有新颖生动、衍生能产、形式简洁、语义的动态性以及中外语言交融。

新词语的产生有社会背景、语言系统、人类认知以及文化传播诸方面原因。

关键词:新词新语;来源;特点;产生原因中图分类号:H1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533(2010)01—0092—05当代汉语新词新语的产生不仅极大丰富了汉语词汇,使汉语充满勃勃生机,同时也给汉语词汇系统带来巨大冲击。

因而,加强对新词新语的来源、特点及产生原因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将会对汉语词汇理论的建构、语言的认知理解、语言教学和词典编纂提供有益参考。

一、新词新语的来源当代汉语新词新语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家族”,其成员来自不同“族群”,性质或身份各不同。

新词新语有以下几种来源。

(一)新造词语。

一些新颖事物的出现反映到词汇中便成了新造词语。

这类新词新语是运用汉语固有的造词材料和结构方式,对新事物、新概念、新观念进行指称、描写而产生的。

如“小私、威客、秒杀、雷人、板砖、菜鸟、美眉、大虾、大腕、大牌、飙车、冲浪、传销、酱紫、再就业、千年虫、语料库、连锁店、贸易战、信用卡、安乐死、猪流感、群生活、知本家、审美疲劳、草根阶层、人造美女、空巢家庭、留守儿童、知识产权、生态危机、经济套餐、正龙拍虎、秋雨含泪、兆山羡鬼、谁死鹿手、林貌杨音、范跑郭跳、猪涂口红、欧阳挖坑”等。

(二)增加新意义的旧词语。

这类词语增加了新的义项或被赋予新意义,由于产生了新义、新用法或新色彩而拥有了新面孔,如“山寨、博弈、垂范、拍卖、招标、股票”等。

有些旧词语产生了新义和新用法,如“前卫、灌水、恐龙、青蛙、下课、磨合、变数、打造、漫游、出台、对接、透支、阳光、冲浪、主旋律、防火墙”等,有些词语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适用范围发生了变化,如“小姐、老师、老板、同志”等。

(三)跨域的方言词语。

不少方言词语原本在一个较小的区域内使用,由于交流方式的便利,一些地方词语广泛流通,被更多人使用。

这类新词语包含两个小类:一类是地域方言词,主要指由一部分方言词语向全民通用语浸染渗透和跨域使用而形成的新词语。

例如,北京方言词“侃、撮、托儿、有戏、歇菜、悠着点”等;粤港台方言词“靓、搞笑、搞定、光鲜、开涮、入围、穿帮、非礼、卖点、八卦、埋单”等;东北方言词“忽悠”;四川方言词“歪、雄起、散打、洗白”等;上海方言词“马大嫂、围裙丈夫”等。

另一类是社会方言词,主要指校园流行语、网络用语、行业术语等产生了新用法的领域性词语,它们大都通过去范畴化和语义泛化的方式而流行开来,如“牛市、熊市、套牢、崩盘、盘点、并轨、充电、登陆、抢滩、软着陆、擦边球”等跨域使用的词语。

(四)外来词。

汉语在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中,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

主要指从汉语以外的其他民族语言中借入的词语,包括音译词、意译词、半音译半意译词及借形词等。

音译词,如“歌迷、秀、吧、酷、粉丝、黑客、博客、纳米、拜拜、比基尼”等。

意译词,如“热狗、快餐、篮球、电子邮件、调制解调器”等。

音意兼译的外来词,如“代沟、保龄球、伊妹儿、艾滋病、鸡尾酒、黑色幽默、丁克家庭”等。

还有“人气、写真、卖场、整合”等日语汉字借形词等。

(五)汉语简化词、汉语拼音缩略词、外文字母词和中西合璧词。

汉语简化词,例如“博导、国企、体彩、股市、家居”等。

不少年轻人比附外来词首字母缩略构词方式,对汉语拼音字母进行缩略,产生了汉语拼音缩略语的表达方式,例如MM(妹妹)、GG(哥哥)、JJ(姐姐)、PMP(拍马屁)、PLMM(漂亮妹妹)等等。

外文字母词和中西合璧词是当代汉语新词语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与“外来词”有交叠)。

外文字母词大致有以下几个次类:英文原形词cool、fans、copy、show等;英文原词缩略语BF(boyfriend男朋友)、CT、IT、CPU、CEO、VCD、DVD、OPEC、PK、SARS、WTO、UFO等;“出口转内销”的汉语英译缩略语CCTV、CETV、TCSI(对外汉语教学)等。

近年来,“字母+汉字”型中西合璧词也出现得比较多,如:“A股、AA制、B超、CDB区、H型、IC卡、K粉、KTV包间、SIM卡、T恤、T型台、U盘、V字型、X光、大S、卡拉OK”等。

在新语中还有中英文混用的句子,例如:I服了YOU;小Case;我I你。

(六)数字词语。

这也是新词新语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数字型词语,主要是指用阿拉伯数字(或中文数字)单独或者与汉字、英文字母一起组合而成的一类新词语,这类词语大多是名词。

如“110、114、119、120、911、985、211、80后(作家)、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等农村留守人员的戏称)、G8(峰会)”等。

还有的一组数字代表一句话,例如:5196(我要走了);1798(一起走吧);8147(不要生气);1314520(一生一世我爱你)。

(七)新的词缀或类词缀。

有些词语常常附着在其他语素或词语上,久而久之形成新的词缀或类词缀,由此也派生出一批新词。

例如,“屋”:淑女屋、饰品屋、糕点屋、咖啡屋、专利屋、软件屋。

“模”:车模、房模、书模、浴模、菜模。

“港”:科技港、信息港、知识港、中药港、服装港。

“巢”:爱巢、小说巢、私巢。

“城”:电脑城、美食城、装饰城、家具城、灯饰城。

“托”:医托、药托、掌托。

“撞”:撞衫、撞鞋、撞袜。

“裸”:裸奔、裸捐、裸聊、裸售、裸证。

二、新词新语的特点(一)新颖生动。

新颖性是新词新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点,要么用一个新形式(如“闪客、驴友、负翁”),要么有一个新意义(如“下课、版本、抢手”),要么是一种新用法(如“挺、顶、八卦”),要么从局部使用走向全民通行等等。

它们的出现总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既是新词新语生命力之所在,也是决定新词新语命运的关键因素。

生动幽默是新词语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例如,“白骨精”是“白领+骨干+精英”的缩短形式;“蛋白质”则是“笨蛋+白痴+神经质”的缩短形式。

“木有”表示“没有”,源自方言发言。

“粉丝”是英语单词FANS的音译,是指超迷某人或某物的一类人,简称“粉”或“迷”,“钢丝”是粉丝中的铁杆支持者。

“驴友”泛指爱好旅游,经常一起结伴出游的人。

“人参公鸡”是“人身攻击”的通假。

(二)衍生能产。

这一特性具体表现为词语孳生的族群化特征。

这类新词新语在构造形式上通常表现出一种较强的类化倾向,大多采用类比构词或仿拟造词的衍生方式,即以现有词汇的某个词语模式为基础,进行类推、更换部分语素而成族群地孳生新词新语,能批量生产新词语,并使其所生产的新词语形成词语族。

例如,从最早的“黑客”、“博客”到后来的“红客”、“播客”、“维客”“朋客”、“闪客”、“极客”、“刷客”等。

再如“酒吧”的“吧”,本是汉语从音译英语“bar”而引进来的借词,此后又用它创造了“网吧、书吧、茶吧、氧吧、说吧、话吧、吧台、吧女”等。

由“的士”的“的”构成了“摩的、面的、飞的、打的”等。

由“水门”的“门”构成了“拉链门”、“白水门”、“安然门”、“情报门”、“高丽门”、“奶粉门”、“艳照门”、“虎照门”等。

由“国际互联网”的“网”字构成了“网民、网虫、网恋”等词。

由“打工族”的“族”构成了“追星族、月光族、背包族、啃老族、地铁族、北漂族、负翁族、酷抠族、草莓族、跳蚤族、彩虹族”等。

由“山寨”构成了“山寨手机”、“山寨电视”、“山寨网游”、“山寨鸟巢”、“山寨美女”等。

另如“X虫、X霸、黑X、零X、绿色X、X工程”等成族群产生的新词新语,比比皆是。

常常是一个新词语的出现便带动产生了一个词族、词群或一批词语,从而使新词语的产生呈现批量化、类型化衍生的态势,这体现了新词语衍生能产的特点。

(三)形式简洁。

由于语言的经济性原则,绝大部分新词语在音节形式上都有一种趋简的倾向。

它们通常以双音节词为主,三音节、四音节的词数量相对较少,四个音节以上的则更少。

其中,以新词新语中的缩略词语最为典型。

缩略成单音节的如:“汗”(表示惭愧、无可奈何之意)、“倒”(指晕倒,表示对某帖、某人或某事很惊异)、“寒”(是对某帖、某人或某现象很惊异)等。

缩略成双音节的如:“彩市”是彩票市场的简称;“港姐”是香港小姐的简称;另如“春晚、女足、考研、攻博、诺奖、反腐、公关、通胀、家教、体改、商检、影视、交警、小资、共识、医保、环保、安保、社保、地铁、电邮、彩超、彩显、立交、网校、外企、邮编、特区”等采取了双音节的形式。

缩略成三音节的有“经适房、发改委、证监会、白骨精”等。

其它缩略例如“CU,今天就到这里吧”中的“CU”是See You(再见)的缩写带音译。

(四)语义的动态性。

新词新语本身具有的新颖性特点决定了其时刻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之中,不停地孳生新的成员以替代衰减或逐渐老旧的成分,新词新语只能是一个处于相对平衡中的概念系统,因而,动态性就成了新词新语的一个重要特征。

这一特征在媒体用语、校园流行语、网络用语、股市用语的新词新语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例如“变脸”一词,属于媒体用语利用旧词催生新义的一个典型词语,它既可以指具体形态上的变化(如“城市交通大变脸”),也可以指内容(如“四六级英语考试变脸”)、标准(如“教育收费大变脸”)、样式(如“《开心辞典》栏目变脸”)、态度(如“陈水扁变脸”)等方面的变化,即:一切事物从形式到内容的变化皆可用“变脸”一词去指称。

[1]50-52这反映了新词新语语义动态性变化的特点。

(五)中外语言交融。

例如。

“Q”是Cute的音译,表示“可爱”。

“BUG”原意是“臭虫”,后来把跟电脑有关的故障都称之为“BUG”。

“I服了U”即“我服了你”,来自周星驰片子里的经典台词。

不但英语被广泛吸纳进新词语,连日语、韩语也被利用起来。

例如,“恶搞”一词来源于日语“Kuso”。

再如“囧”在网络的使用,最初的启示来自日本的网络象形文字(或心情图示)。

日本人最初在网络上,如在电子邮件、IRC聊天室以及即时通讯软件中广泛使用这个符号“Orz”,表现他们失意或沮丧的心情。

我国台湾的网民受到日本象形的符号“Orz”的启发,用“囧”替换掉了“O”,使得日文中的失意体前屈的头部具有了更加写意的表情,写作“囧rz”。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