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一章 初唐诗坛:唐诗风貌的初成
第一章 初唐诗坛:唐诗风貌的初成
(2)用现实的人生感受自由抒情
“本在抒情,非关应制。”(陈熙晋笺骆宾 王诗) 他们的诗歌变得更加充实,无论是渲泄抑郁 不平的牢骚,或写追求功名的热望,都具有 一种昂扬、壮大、浓烈的情感!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近体诗格律
中古音四声:
平、
上、 去、入
现代普通话四声:阴平、阳平; 上、 去 平 仄
声调:诗 色 史 试 锡 时 市 事 食
训练:找出入声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 物最相思。
国、发、撷、物
1、平仄原则
“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 轻重悉 异”,句中平仄互节,音韵高低起伏 — — — | | , | | | — —。 | | — —|, — —| |—。 一般情况下,五言“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三平调: 末三字全为平声。 | | | — — 犯孤平: — — | | —
训练:《度大庾岭》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I I — — I, — — I I —。 — — — I I,I I I — —。 — I — — I, — — I I— 。 I — — I I, I I I — —。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隐隐朱 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挟弹飞鹰杜陵 北,探丸借客渭桥西。俱邀侠客芙蓉剑,共 宿娼家桃李蹊。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 口氛氲。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弱柳青 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汉代金吾千骑 来,翡翠屠苏鹦鹉杯。罗襦宝带为君解,燕 歌赵舞为君开。
第一章 初唐诗坛:
唐诗风貌的初成 (618-712)
1、宫廷诗及唐诗的格律 2、初唐四杰 3、陈子昂
一、唐诗风貌
钱钟书:“诗分唐宋· · · · · · 唐诗、宋诗,亦非谨朝 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天下有两种人,斯分 两种诗。” 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气象圆融阔大。 内容壮阔、情调昂扬、音韵和谐、意境圆融、气 度雍容浑厚 “声律与风骨俱备”,文质斌斌,尽善尽美。
令:平仄两读
再如“看”(汉魏六朝读仄声,唐改平声,诗 中视情况而定):
卢纶《酬畅当寻嵩岳麻道士见寄》:“闻逐樵 夫闲看棋,忽闻人世是秦时。” 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 城。” 特点:意义不变
三、初唐四杰与诗风变革
高宗武后时期,锐意变革的新进诗人 1、四杰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 王勃(650-676): 字子安,王通之孙 杨炯(650-694):曾任盈川令,世称杨盈 川 卢照邻(634?-683):字昇之,号幽忧子 骆宾王(623-684?):字观光,曾任临海 丞,人称骆临海
边塞
骆宾王《夕次蒲类津》:“二庭归望断,万里 客心愁。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晚风连朔 气,新月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莫作兰山下,空令 汉国羞 。” 公元670年(咸亨元年),吐蕃入侵,薛仁贵 任逻娑道行君大总管出征西域,骆宾王也加入 军队并任奉礼郎。蒲类津,在今新疆巴里坤湖 东南岸。 善于用典(龙庭、燕颔、 兰山)。 状物写景,兼有比兴之意。
3、自觉的文学改良意识
“开辟翰苑,扫荡文场,得宫商之正律,受山 川之杰气,虽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 谢灵运、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思飞情逸, 风云坐宅於笔端;兴洽神清,日月自安于调 下。” ——王勃《山亭思友人序》
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 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徇其 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 思革其弊,用光志业,卢照邻人间才杰…… 知音与之矣,知己从之矣。于是鼓舞其心, 发泄其用……遂使积年绮碎,一朝清廓,翰 苑豁如,词林増峻,反诸宏博,君之力 焉。……后进之士,翕然景慕。” ——杨炯《王勃集序》
乐府古题
卢照邻《长安古意》: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 金鞭络绎向侯家。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游蜂戏蝶千门侧, 碧树银台万种色。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借问吹 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 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 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 帖双燕。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鸦黄粉 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妖童宝马铁连 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二、初唐诗坛概况
1、唐初:文学主张的南北融合与创作上的宫 廷诗时代 魏徵《隋书· 文学传序》:“江左宫商发越,贵 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 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 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 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 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咏怀
卢照邻《释疾文三歌》其一:“岁将暮兮欢不 再,时已晩兮忧来多。东郊绝此麒麟笔,西山 秘此凤凰柯。死去死去今如此,生兮生兮奈汝 何?” 骆宾王《咏怀古意上裴侍郎》:“勒功思比宪, 决策暗欺陈。若不犯霜雪,虚掷玉京春。” 窦宪字伯度,东汉车骑将军,与北单于战于稽 落山,大破之。宪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 刻石以纪汉功。 陈平,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
2、初唐诗的发展
形式技巧上精进 虞世南《咏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 藉秋风。” 緌(ruí ):帽子或旗杆上的缨子。
咏物贴切,辞采华美,有身份感。 传统典故翻新: 树木的种类(弱柳鸣秋蝉) 与秋风的关系
声律方面的发展
永明体的缺点: 诗律形式纷繁杂乱,尚未定型; “八病”的病犯忌讳太多,使人无所适从; 律句与律联虽已解决,但两联之间的关系问题尚 未解决。 一句之中和一联之内,虽有轻重迭代之致,而求 之全篇,则往往是平仄相同的两个律联的重叠, 重复单调,缺少变化。
பைடு நூலகம்
五律的定型:
A、上官仪与上官体 (约公元608年―665年1月4日),字游韶,陕州陕县 人。贞观初进士,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唐高 宗时任中书侍郎,麟德元年十二月被诛。以体物细腻、 写景清丽、属对工切、风格绮错婉媚为特点。 提出“六对”、“八对”说 “落叶飘蝉影,平流写雁行。”(《奉和秋日即目应 制》) “云飞送断雁,月上净疏林。”(《奉和山夜临秋》) “鹊飞山月曙, 蝉噪野风秋。”(《《入朝洛堤步月》
宫廷诗
写作场合:宫廷 作者队伍:南朝入唐的遗老文士、朝廷重 臣 写作方式:应制奉和、酬唱 题材内容:沿用旧题、咏物 风格:南朝遗风,绮靡
虞世南《中妇织流黄》:“寒闺织素锦, 含 怨敛双蛾。综新交缕涩,经脆断丝多。衣香 逐举袖,钏动应鸣梭。还恐裁缝罢,无信达 交河。” 自由抒情意味淡薄,缺乏艺术个性,比宫体 诗较清新明朗
咏物不离于物, 抒怀不著形迹, 二者融合无间
唐人咏蝉三绝唱
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 “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 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 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 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 相警,我亦举家清。 ” 梗泛:指漂泊无定 。《战国策齐策》(孟尝君将入 秦)苏秦谓曰:“今者臣来,过于淄上,有土偶人 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 也,挺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 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则 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 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 耳。’今秦四塞之国,譬若虎口,而君入之,则臣 不知君所出矣。”
送别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行役 卢照邻《早度分水岭》:“丁年游蜀 道,班鬓向长安。徒费周王粟,空弹汉吏冠。 马蹄穿欲尽,貂裘敝转寒。层冰横九折,积 石凌七盘。重溪既下漱,峻峰亦上干。陇头 闻戍鼓,岭外咽飞湍。瑟瑟松风急,苍苍山 月团。传语后来者,斯路诚独难。” 隐逸 卢照邻“无人且无事,独酌还独眠。” (《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赠柳九 陇》) 咏物 王勃《咏风》:“去来固无迹,动 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3)语言流畅不滞涩,风格逐步走 向刚健清新
B、从杜审言到“沈宋”
《新唐书· 宋之问传》:“魏建安后迄江左, 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屡 对精密。及宋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 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 号为沈、宋。” 王世贞《世苑卮言》云:“五言至沈、宋始 可称律。”
唐诗声律
由永明体被动避免“八病”到摸索正面规律。 从四声律到平仄律,句中平仄规律严格,易 于掌握运用。 从只讲一句、一联到全篇讲究粘对。 要求对仗。
2、强烈的自信、睥睨古今的锐气和 勇气
卢照邻:“圣人方士之行,亦各异时而并宜;讴 歌玉帛之书,何必同条而共贯?”(《南阳公集 序》) 卢照邻:“其有发挥新题,孤飞百代之前,开凿 古人,独步九流之上,自我作古,粤在此 乎!” (《乐府杂诗序》) 王勃:“孔夫子何须频删其诗书,焉知来者不如 今;郑康成何须浪注其经史,岂觉今之不如 古。” (《感兴奉送王少府序》)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意气由 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专权意气本豪 雄,青虬紫燕坐春风。自言歌舞长千载,自 谓骄奢凌五公。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 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 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