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唐诗坛之贞观诗风及上官体

初唐诗坛之贞观诗风及上官体

初唐诗坛之贞观诗风及上官体
贞观时期,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

唐太宗是贞观文学的领袖。

贞观诗风主要受南朝文学的影响,逐步走向宫廷化。

上官仪是贞观后期的重要诗人。

他的五言诗,“绮错婉媚”,讲究对仗,追求诗歌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笔法精细,时人谓之“上官体”。

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

但其内容仍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所以诗歌的变革只能由处于社会中下层的一般士人即初唐四杰来承担。

上官仪(608年-665年)唐朝宰相、诗人。

上官仪早年曾出家为僧,后以进士及第,历任弘文馆直学士、秘书郎、起居郎、秘书少监、太子中舍人。

他是初唐著名御用文人,常为皇帝起草诏书,并开创“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风。

麟德元年十二月(665年1月),因为唐高宗起草废后诏书,得罪了武则天,被诬陷谋反,下狱处死。

咏画障
芳晨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

蔡女菱歌移锦缆,燕姬春望上琼钩。

新妆漏影浮轻扇,冶袖飘香入浅流。

未减行雨荆台下,自比凌波洛浦游。

上官婉儿:唐代著名才女,唐代女官、诗人、皇妃。

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

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

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

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

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

上官仪遇害时,孙女上官婉儿尚在襁褓,与母亲郑氏一同被没入掖庭,充为官婢。

她生性聪颖,逐渐得到武则天的重用,被引为亲信女官,掌管宫中制诰。

[10] 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继位,上官婉儿被册为昭容。

上官仪得以平反,追赠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并被以礼改葬。

彩书怨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相聚的时间总是很短很短,期待的时问总是很长很长。

秋天又来了,满江的红叶向洞庭湖悠悠飘去,而你却在迢迢的万里之外。

秋夜长,相思更长;只有寒露带给凄凉,只有月
儿与我为伴。

真想弹奏一曲热闹的江南采莲曲,把它封在信中一封又一封地往蓟北寄去。

信中没有
写别的,只是写了长久以来的相思与惆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