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季划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衰者谓常。
”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2.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
其“养士”的主要目的是A.教授诸子经典,以求“通经致用” B.培养政府官员,扩大统{台基础C.统一思想,维护政治稳定 D.明定规制,确立官学体系3.《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父日太公,母日刘媪。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
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材料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倾向是A.春秋大一统思想 B.“君权神授”思想C.“天人感应”思想 D.“人伦者,天理也”4.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实现了儒家的A.道德化和宗教化 B.政治化 C.世俗化和普及化 D.哲学化5.明朝官员的公服上所缀图案被称为“补子”,各等级对应的图案有明确规定,如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等。
但到明朝中后期,在面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下,常出现武官越级使用高品级的图案,而朝廷对此无能为力的情况。
下列选项中对这种历史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武官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B.商品经济发展淡化了中央集权C.心学的传播张扬了个性 D社会危机加剧冲击了纲常束缚6.法国作家雨果:“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可是有—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
中国真是—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雨果在这里A.说明中国传统科技缺乏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B.认为当时中国政治制度保护了科技发明 C.指出西方自然科学完全源于中国古代科技 D.否认当时中国人的发明能力和创造能力7.“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的再现了客观历史 B.正确评判了历史人物C.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D.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8. 1911年,从英国留学归国的丁文江参加了消政府组织的“游学毕业考试”,获“格致科进士”,并在京师大学堂开讲地质学。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教育近代化起步B.教育体制中新旧交融C.利举制度依然存在 D.去英国留学人数最多9.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
”这一时期影响中国社会的“外国作品”其本质意义在于A.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B.把人性从礼教束缚中解放出来C.推动民主法制社会制度的建立 D.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统治地位10.梁启超在评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成(1821-18 61年)以后之学新。
这里的“新”指的是A.西方的启蒙思想 B.西方的“长技” C.介绍研究西学 D.早期维新思慰11.晚清时期,一些仁人志士在意识到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同时,却又鼓吹“西学中源说”。
如薛福成认为,“所谓西学者,无非中国数千年所创,彼袭而精究之,分门别类,愈推愈广,所以蒸蒸日上,青出于蓝也”。
就是作为茜方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议院也成了中国的发明。
梁启超以为,“《洪范》之卿士,《孟子》之诸大夫,上议院也;《洪范》之庶人,《孟子》之国人,下议院也”。
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A.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承 B.有助于推动当时向西方的学习C.为学习西方找到了科学的依据 D.受国人盲目排外旧观念的影响12.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
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A.强国御辱 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 D.科学理性13.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撰文:“冲决一切现象之网罗,发展其理想之世界,行之以身,著之以书,以真理为归,真理所在,毫不旁顾。
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者魄力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
”下列有关该资料的说明正确的是A.该文章可能发表在新文化运动时期B.冲决封建网罗成为追求理想世界的根本目标C.毛泽东深受维新派的思想熏陶 D.中国共产党人的救国之路已日渐清晰14,孙中山曾明确指出:“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
”下列哪一主张与上述观点相一致A.没收大企业扶助农工 B.节制资本为北伐胜利进军奠基C.与时俱进完善民生主义 D.积累资金以利于驱除鞑虏15.“中国革命到了今天,它的意义更加增大了。
在今天,是在由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已经一天一天把世界拖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是在中国无产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已经形成了—个伟大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的时候。
在今天,我们是处在这种时候,那末,应该不应该估计中国革命的世界意义是更加增大了呢?我想是应该的。
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伟大的一部分。
”这段论述出自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新民主主义论》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 D.《论十大关系》16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
……智慧的人总是做美丽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
,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17英国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里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义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据此,作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的局限性主要是A.对思想解放作用有限 B.是无组织的少数人行动C.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 D.对政治领域的影响有限18一位宗教领袖论教堂:“一场严肃的祷告,同样可以在草屋中或者猪圈里进行。
……有说话声音的地方,就是上帝的所在、他的家。
即便是金碧辉煌的教堂,祂(上帝的代称)如不在那里说话,就说明祂不住那里。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要简化宗教仪式 B.信仰即可得救C.否定教会的权力 D.上帝无处不在19意大利音乐家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
他的观点属于A.人文主义 B.启蒙思想C.宗教改革 D.重商主义20“从未有过—个时代对传统观念抱有那样的怀疑态度,对人的理智能力和科学威力抱有那样的信心,对大自然的规律性与一致性抱有那样坚定的信念。
”文中所说的这个时代是指A.殖民扩张时代 B.文艺复兴时代C.宗教改革时代 D.启蒙运动时代21.1655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写道:“人只不过是一株芦苇,本质上是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
……所以我们所有的尊严都在于思考……通过思考,我们理解世界。
”这一思想反映了A.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 B.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C.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 D.工业革命后的空想社会主义22.科学史家丹皮尔说过:“地位仅次于天使的人类本来是从宇宙的中心地球上来俯览万物的,而今却变成了围绕着千万颗恒星之一旋转的—个偶然的小行星上面有机发展锁链中的一环。
”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A.经典力学将天地运动统一起来,因而人类不该俯视万物B.日心说改变了对宇宙的看法,从而否定了人是“万物之灵”C.进化论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和密切相关的,人类并不比其他生物更“尊贵”D.相对论弥补了对宏观世界认识的不足,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23.有学者指出:“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人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
”这里的“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是指A.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C.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24.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欧洲曾上演过一部名叫《呼吸》的戏剧,该剧从头至尾没有一句台词。
此剧的艺术风格应是A.现代主义 B.古典主义 C.现实主义 D.浪漫主义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25.(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韩非子强调“刑过不避大臣,善赏不遗匹夫”,“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争”,试图把“法”作为基本规矩尺度,以此去规范、约束一切行政活动,排除君主和官吏私心、私威及主观臆断的干扰,韩非子还非常重视对官吏的监控,甚至提出了“明主治吏不民”的主张。
商鞅看到了仅靠监督来防止官吏腐败的局限性,设置专门的监督机构和官员。
实上,从秦代开始,中国传统政法体制设置就贯穿着浓厚的监督制约色彩。
材料二儒家强调加强道德修为,自内而外从思想上防拄腐败,这对于反腐倡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孔子主张“欲而不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张扬“居陋巷而不改其乐”,这种内省不疚、无愧于心的精神满足感,是为官者严格自律的内在动力。
材料三西方把权力视作“利维坦”。
为了防止权力失控,防止腐败,西方素有分权、法治传统,形成了遏制和防范权力腐败的制度和文化,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学习的标杆或参考。
早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高度推崇法律:“我们应该注意到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部遵循,仍不能实现法治。
”经过历史的沉淀,法治深入人心。
为了防范公职人员腐败,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比如韩国有《公务员道德法》,法国有《政治生活财务透法》等,在这些制度得到很好执行的国家,政治就相对清明,腐败现象较为轻微。
西方国多建立了反腐败专门机构,一般直属议会,例如,英国领导反腐败机关的总检察长直接对负责。
对于公职人员违反法律以权谋私的行为,很多国家的公务员法都规定了明确的惩惩戒施秉承零容忍的执法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