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1. 与外国的其他民族相比较而言,中华民族更注重人伦、重视亲情、重视祖先、重视传统、重视统一的民族精神。

这种民族传统()A.形成于夏商历史时期B.确立于秦朝统一天下之后C.深受西周文化的影响D.源于宋元多民族国家发展2. 韩非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演进的,提倡“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主张从国家当前实际出发,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

这反映了韩非()A.倡导依法治理国家B.反对学习古人经验C.顺应经世致用思潮D.具有朴素唯物思想3. 中国古代在天文学领域特别注意对天象位置的观察和历法的制订,形成了以算术、代数、几何为主要内容,以算筹、珠算为主要计算工具的数学体系。

据此可知,我国古代科技()A.曾经长期领先世界B.注重解决实际问题C.具有整体性的特征D.形成了独立的体系4. 汉武帝采用丞相卫绾的建议,罢黜专治法家、纵横家学说的官员:把不研究儒家经典的“太常博士”一律罢黜,把黄老刑名等百家之学从官学中排除。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儒学符合大一统需要B.汉时丞相位高权重C.董仲舒建议独尊儒术D.官学教育为儒家垄断5. 魏晋南北朝不仅有顾恺之《洛神赋图》等大量的优秀作品问世,而且有了较为系统的绘画理论,绘画也已逐渐摆脱功利性、装饰性而追求独立审美价值。

这表明魏晋南北朝()A.宗教画占据绘画艺术主导地位B.形成既重写实又重写意特色C.成为绘画艺术走向自觉的时代D.注重吸取外来绘画艺术风格6. 大业二年(公元606年),东都建成后,洛阳商业盛极一时,城内有丰都、大同和通远三市,通远市临通济渠,周围六里,二十门分路入市,商旅云集,停泊在渠内的舟船,数以万计。

这反映了()A.海上丝路通商后的胜景B.大运河开通带来了商业繁荣C.宋朝商业突破时空限制D.元朝对外贸易港口舟船云集7. 徐光启在《农政全书》卷二十七的《树艺》中记有从海外传来的甘薯及其种植方法,卷十九及卷二十还收有《泰西水法》。

这说明徐光启()A.总结了北方人民生产经验B.创新了甘薯种植方法C.汲取了国外农业科技成果D.开展了农业科技实验8. 在黄宗羲构想的理想社会里,君主一心为民兴利而不享其利,群臣工作是为天下为万民,而不是为君主为一姓。

这说明黄宗羲()A.反对封建君主统治B.否定儒家的治国理想C.倡导经世致用思想D.具有反思与批判精神9. 从基督教思想出发,洪秀全认为,在上帝主宰之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兄弟姐妹间的关系,应该相亲相爱,他说:“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这表明洪秀全()A.批判传统儒家文化B.具有社会平等思想C.倡导移植西方制度D.追求绝对平均主义10. 19世纪40—50年代,李善兰、王韬、张福僖等人先后与外国传教士合作,翻译出版了一批西方科学著作:《几何原本》《植物学》《光论》等。

这一时期译介工作的开展()A.带有浓厚地半殖民地色彩B.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C.促进了维新思潮迅速兴起D.推动了中国科技走向近代11. 表119世纪70—90年代中国著名的民间投资商办工业据表1可知,当时中国的商办工业()A.多集中在轻工业部门B.技术水平普遍较高B.C.发展的环境较为宽松D.依赖外国资本主义12. 1904年,孙中山发表《驳保皇报》一文,着力揭穿梁启超“名为保皇,实为革命”的虚伪性,明确宣布“革命、保皇二事”若水火不相容,必须“划清界限,不使混淆”。

这篇文章()A.明确了民族主义的目标B.阐发了三民主义的内涵C.丰富了民主革命的思想D.促进了革命思想的传播13. 1937年3月,毛泽东在延安和外国记者谈话时指出:“现在的任务是必须为真正实现革命的三民主义而奋斗。

”毛泽东意在()A.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战B.弘扬三民主义的精神C.缅怀孙中山丰功伟绩D.宣传国共第二次合作14. 周恩来在第一次亚非首脑会议上说,我们可以在会上提出美国一手造成的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以及承认和恢复中华人民共利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请求会议加以讨论。

“但是,我们并没有这样做。

因为这样一来,就很容易使我们的会议陷人对这些问题的争论而得不到解决”。

这一言论表明()A.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B.亚非国家普遍厌恶美国C.周恩来主张“求同存异”D.中国重视联合国的作用15. 1988年,我国决定建立海南经济特区,主要“特”在三个方面:经济运行是市场调节;建立多元化经济所有制结构;对外交往自由。

据此可知,海南经济特区()A.实行灵活开放的经济政策B.率先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开始试行特殊的优惠措施D.开启了对外交往自由的大门16. 1995年5月,党和国家发布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这一《决定》()A.促进了科学技术“春天”到来B.加速了“两弹一星”研制过程C.阐释了“科教兴国”战略含义D.重新明确了“双百”方针要求17. 同苏格拉底一样,智者也是在古希腊贵族文明出现危机的时刻应运而生的知识生产者。

然而,这个群体的出现动摇了希腊智慧的“属神”本性,将求知活动职业化、公开化、民主化,堪称智慧的“盗火者”。

据此可知,古希腊智者()A.思想主张与苏格拉底基本相同B.实现了人类自我意识觉醒C.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D.奠定了理性主义发展基础18. 加尔文指出,人们经商办企业,发家致富,积蓄资产,放贷取利同担任教会职务一样神圣,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

加尔文意在()A.发展资本主义经济B.弘扬人文主义精神C.稳固罗马教会统治D.宣扬宗教改革思想19. 法国学者狄德罗(1713—1784年)道:“在所有以自由为基础的国家中,维护这种自由都具有最重要的意义”,“它应当成为世界性的普通权利,而且显然应当建议所有的政府都实施这一自由。

”据此可知,狄德罗()A.生活在一个自由的国家B.欣赏美国式的自由C.强烈反对实行君主统治D.积极传播启蒙思想20. 美国第一次把联邦制,分权制、制衡制和人民主权等抽象理论变成了现实,保证了美国政局的稳定,为美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这种局面的形成是由于美国()A.建立起民族独立共和国B.通过历史上第一部宪法C.华盛顿出任第一任总统D.形成两党交替执政局面21. 1905年,爱因斯坦的《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问世,它提出的理论不是对光的电磁波动理论的简单否定,而是第一次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统一,但这种理论遭到了几乎所有老一辈物理学家的反对。

这表明爱因斯坦()A.打破了绝对时空观B.提出了相对论理论C.利用了普朗克假说D.否定了经典物理学22.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的前10年,美国蓝领工人人数从20%菱缩到10%,作为中产阶级的知识型人员从40%扩大到60%~70%。

这反映了美国()A.第三产业迅速走向繁荣B.信息革命引发社会结构变化C.福利国家制度逐渐建立D.知识经济带来价值观念变革23. 图为名画《梅杜萨之筏》,现藏于巴黎卢浮宫,是1819年席里柯根据真实海难事件创作出来的,画面中沉重的云层和海浪增加了紧张和室息之感,而远方海天交界处的明亮又给人以希望。

该名画反映了()A.浪漫主义美术魅力B.现实主义绘画成就B.C.现代主义艺术风格D.印象画派创作手法24. 1996年,德国西门子公司在50多个国家中有300多个生产场地,在942亿马克的总营业额中,有61%来自国外。

这反映了()A.垄断组织渗入到世界众多国家B.欧洲一体化促进德国经济成长C.跨国公司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D.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局面加剧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材料一宋王朝建立之后,对民间文化的发展、对经济事业、对社会生活等方面,都没有过多的干预。

士人群体也比较活跃,大师、精英不断涌现,整个社会充满了活力。

发展到宋代,以禅宗为代表的佛学思想,以及道家的一些观念,被儒家学者吸纳,融会贯通。

在这样的前提下形成的新儒学,其代表人物是格局更加宏大、知识更加渊博的一批精英人物。

——摘编自邓小南《中国通史大师课》材料二朱熹是孔、孟以来中国最大的思想家,也是孔、孟以后综合了新儒学思想,在新基础上建立体系的最重要人物。

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董仲舒那种近乎神学的三纲五常学说,经过朱熹挥,才理论化、具体化、通俗化。

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

他编《小学》,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摘编自樊树志著《国史概要》【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新儒学兴起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熹对新儒学发展的贡献。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材料19世纪下半叶,世界历史进入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时代。

电学、磁学、光学、化学等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的智慧魔术般地将电灯、电话、电报、电站、电车、电机、电缆等新生事物接二连三地呼唤出来。

电力、钢铁、化工、机车制造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工业化浪潮滚滚向前,人类满怀激情地迎来城市社会和工业社会的新阶段。

得益于“电气时代”“钢铁时代”的巨大生产力推动,集中化、垄断化以及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大大加强。

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很多次技术革新或者技术革命,但既能够带来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又能够引起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巨大变革,因而堪称工业革命的为数并不多。

18世纪末发端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可称第一次;19世纪末发源于美国和德国的工业革命则是另一次。

较之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很多方面显示出其独特之处。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问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步人“电气时代”出现的社会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呈现出的新特点。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材料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局势风云变化,英国政府调整了对华政策,在香港问题上从多方面给中英合作制造障碍。

针对这一情况,中国政府决定采取“以我为主”的方针,依靠香港同胞,保证香港平稳过渡。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香港政权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举行。

国家主席江泽民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摘编自齐鹏飞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二中国人运用“一国两制”思想与英国谈判解决香港问题的实践,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