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一、单选题1.考古发现的《云梦秦简·为吏之道》中要求官员“兹(慈)爱百姓”,并将“恭敬多让”作为官吏“五善”之一。
为官为吏要“孤寡穷困,老弱独传,均徭赏罚”,关注弱势群体。
据此可知,秦朝()A.依靠严刑峻法治理国家B.基层管理颇为严格C.政府对官员有道德要求D.官员选拔要求较高2.东晋的户籍档案登记内容日益丰富,户籍档案保管机构也由基层乡里上移至县级行政机构。
对这一变化解释合理的是()A.江南开发促使赋税制度调整B.人口流动导致户籍管理失控C.科技进步助力社会治理D.社会动荡催生皇权强化3.杨际平在《《唐令·田令》的完整复原与今后均田制的研究》中提道:“政府给民户实际授田有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各地政府掌握足够的官田与荒废地。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均田制的推行()A.激化了人地矛盾B.使生产关系发生质变C.消灭了土地兼并D.有利于土地的开发4.明代的杨镛知山东文登时申明乡约,令“本里内,推选有齿德者一人为约正,有德行者二人副之。
照依乡约事宜,置立簿籍二扇,或善或恶者各书一籍。
每月朔一会,务在劝善惩恶,兴礼恤患,以厚风俗。
”约正、约副“其举之有迟缓,行之有勤惰,而有司之贤否,于此见焉。
定行分别劝惩,决不虚示。
”这体现出明代()A.基层行政人员的职责具有广泛性B.乡约与保甲制度的相互统一C.乡约具有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特征D.地方治理注重渗入法家思想5.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二年发生旱灾。
朝廷官员李彪建议:从州郡税收中抽出九分之二,将京城全年开支剩余的费用全部拿出来,分别建立管理机构,在丰收时买进粮食,全部储存在仓库里;遇上歉收年月,就可以加两分利卖给百姓。
这一建议说明了当时北魏()A.增强社会整体运行的平稳性B.灾情救助主要依靠市场因素C.通过多元参与提升治理效能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6.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希腊经历了两百年左右的向海外移民时期。
海外移民通常是由某一城邦发起的,它提供船只和所需各项生产资料,被称为母邦;母邦把部分公民迁移到海外某地另立家园,它被称为子邦。
母邦可从子邦地区获得粮食及铜铁锡等原料,同时以本土所产工业品和油酒之类与子邦相互交换。
由此可知,希腊的海外移民运动()A.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加剧了城邦间的社会矛盾C.开了对外殖民历史先河D.促进了古代希腊人的形成7.美国汉学家史景迁认为,讲述中国近代历史时,应该从十七八世纪的中国开始研究。
他做出上述论断的依据最有可能是,当时中国()A.雇佣制生产方式的发展B.闭关锁国阻断中西交流C.西南地区全面改土归流D.八股取士禁锢士人思想8.1940年,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明确规定,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的原则。
凡年满18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这些规定()A.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有利条件B.削弱了国民政府在抗战区的力量C.反映出中共开始重视民众在抗战中的作用D.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9.随着商业发展,北宋时的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A.田庄B.草市C.纸币D.会馆10.习近平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说:“中国愿启动‘中国东盟健康之盾’合作倡议:包括再向东盟国家提供1.5亿剂新冠疫苗无偿援助……帮助东盟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
”这一提议体现出我国()A.外交政策具有意识形态色彩B.外交理念彰显大国责任担当C.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外交战略赢得国际广泛赞誉11.17世纪的欧洲发生了巨大的历史变化,如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宗教改革的兴起以及启蒙运动的进行。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科学革命的重大影响B.西欧社会的近代转型C.全球国际格局的巨变D.世界逐渐走向了整体12.英国议会于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凡非出生在英国者不得担任议员和政府官员;非经议会两院的奏请,国王不得免除终身任职的法官的职务;国家的一切法律与条例非经议会通过,均属无效。
这反映出 ()A.英国议会权力开始高于王权B.资产阶级通过立法维护民主C.国王仅扮演仪式性政治角色D.议会司法权力得到法律保障13.《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每一个神圣罗马帝国的邦国都享有主权,可以独立地从事对外交往,包括宣战和媾和。
这些内容逐渐演变成了国家主权原则。
但在欧洲,经常上演小国被瓜分的剧目,比如波兰就三次被周围的三个大国瓜分。
这些现象表明()A.国际治理体系已经形成B.社会达尔文主义已出现C.国际体系遭遇现实挑战D.国家主权原则缺乏基础14.魏晋以来,直至十六国、北朝前期,伴随着北境诸少数族或主动或被动内徙,秦汉以来的郡县制政区从北方边境渐次后撤,而代之部落组织式的或军事统制式的特殊政区。
北朝后期,郡县制全面回归。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A.民族交融的深化B.政区设置的密集化C.郡县制遭受挫折D.世家大族力量瓦解15.14世纪中叶的意大利港口实行“检疫”,强制入境船舶和人员隔离观察,以防止黑死病等疫病流入,后来又出现了防范动植物病虫害的动物检疫和植物检疫。
这表明分类检疫()A.彻底阻断了疫病传播B.体现了科学技术进步C.奠定了西方医疗体系D.反映了国家干预形成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8年,提倡军国民教育的德国战败,军国民教育的衰落就成为必然趋势,取而代之的是美国资产阶级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随着实用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一些教育团体为改革大做舆论宣传。
1922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仿效美国颁布了新学制(又称《壬戌学制》)。
1923年9月,公布了中小学《课程标准纲要》,正式将体操课改名为“体育课”,规定初中及高中分别加授卫生、生理等科。
对体育课学时做如下分配:小学体育课占总课时的10%;初中体育课为16学分(其中,生理占4学分);高中体有为10学分(包括健身法)。
(注:《课程标准纲要》规定半年内每周上课1小时为1学分)。
体育课程内容以田径球类运动、游戏等为为主,并一律清除了兵操。
——摘编自萍国吴等《近代体育课程改革及其反思》(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壬戌学制”改革中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指出“壬戌学制”改革中体育课程改革的特点。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标准统一的官方语言,被称为"雅言"或者"官话"。
下表反映了历代官话的变迁∶材料二1956年1月,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成立。
当年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进一步明确了普通话的标准。
随后,推普工作在学校、军队以及广播、出版、公共服务等行业广泛开展。
国家还实施了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汉语方言的初步普查,举办了普通话训练班、普通话教学成绩观摩会、普通话教学广播等,帮助各地群众学习普通话、培养推普骨干。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的要求,我国继续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方案,大力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推广普通话成为这一时期的首要任务。
1982年,推广普通话写入《宪法》,在语言文字工作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综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官话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措施的重大意义。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除美国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受到了战争的严重创伤,各国均致力于医治战争的创伤,重建本国的经济。
在恢复本国国民经济的过程中,各国都面临着国际经济关系中3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是在金融方面,重建国际货币制度,维持各国间的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其二是在国际投资方面,创立处理长期国际投资问题的国际组织;其三是在贸易方面,重建国际贸易秩序,扭转贸易保护主义和歧视性贸易政策,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现代史》材料二到20世纪末,国际经济关系已逐渐类似于一个全球自由市场。
在前共产主义国家,指令性经济的垮台终结了它们与外部世界的隔绝,它们的领导人欢迎国外投资者及其奋力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新型私有工业企业。
在全球范围内,大的经济力量是跨国公司、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它们的投资和投机性活动,每天让数万亿美元在世界流动。
计算机使用和通讯的全球化,打开了以类似方式完成分散的员工工作的可能,这种“外包制”在印度发展尤为迅速。
——摘编自(美)丹尼尔·R·布劳尔《20世纪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国家为解决二战后“国际经济关系中3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并简要说明其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末推动“国际经济关系已逐渐类似于一个全球自由市场”的因素。
三、论述题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
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材料二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具有鼎革之义;对于临时政府组成人选,宋教仁等主张全用革命党,不用旧官僚,但最后不得不妥协。
临时政府各部总长名单中,同盟会会员仅居陆军、外交、教育三部,其余六部均为立宪派或旧官僚。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1789年7月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之后,国民自卫军总司令拉法耶特侯爵将象征法国王室的白色与巴黎民众武装的色彩(红色与蓝色)结合,创设三色徽章作为国民自卫军帽徽。
不久,法国国王到巴黎接受了三色帽徽,表示对革命形势的认可。
此后,红白蓝三色配置在全国流行,三色帽徽、三色服饰成为革命者的标志。
几经演变,三色旗成为法国国旗。
——摘编自沈坚《三色旗和高卢雄鸡》结合所学知识,就历史中的“沿袭与创新”从政治或经济两方面任选其一进行阐述。
(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参考答案:1.C【详解】根据材料“要求官员‘兹(慈)爱百姓’,并将‘恭敬多让’作为官吏‘五善’之一。
为官为吏要‘孤寡穷困,老弱独传,均徭赏罚’,关注弱势群体”可知,秦朝对官员有道德要求,C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强调的是对官员的道德要求,“依靠严刑峻法治理国家”、“基层管理颇为严格”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B项;“官员选拔的要求”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