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管子·权修》言:“厚爱利足以亲之,明智礼足以教之。
上身服以先之,审度量以闲之,乡置师以说道之。
然后申之以宪令,劝之以庆赏,振之以刑罚。
故百姓皆说为善。
”上述主张( )A.强调儒家伦理的重要B.彰显外儒内法的精神C.推动法家学派的兴起D.带有礼法并用的色彩2、先秦时期,“深耕”一词就已经出现:如《孟子》中的“深耕易耨(除草)”、《庄子》中的“深其耕而熟耰(平整土地)之”等。
这表明当时( )A.牛耕技术不断发展B.精耕细作的理念已经出现C.重农思想成为共识D.农业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3、秦汉文书以简牍为基本形制,包括下行、上行和平行三大类,连接着不同的区域和人员,形成了行政赖以维持的信息网络。
据此可知,秦汉文书制度( )A.消除了地方割据B.加快了统一进程C.推动了决策民主D.加强了国家治理4、汉初,统治者推行货币自由政策,允许民间铸币。
汉景帝时期,对民间铸币开始收紧。
汉武帝时期,下令禁止郡国铸钱,由中央政府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负责铸钱。
上述货币政策的调整( )A.体现了均输平准的特点B.遏制了通货膨胀的发生C.反映了国家实力的变化D.推动了民间财富的增长5、有学者认为:“唐朝与外部世界加强交往的动因并非如秦汉帝国一样源于军事抵抗或征服的目的,而是具有强劲的内部原生动力。
”这种“内部原生动力”主要是指( ) A.开放进取的社会心态 B.华夷观念的日益淡化C.繁荣发达的贸易网络D.综合国力的持续强大6、图1和图2分别为东汉十四州和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这表明从汉到唐( )图1 图2A.服务于改革开放的发展B.源于社会主义的挫折C.消除了意识形态的分歧D.推动两极格局的解体14、公元前312年,罗马开始修建阿皮亚大道。
此后,罗马统治的疆域延伸到何处,大道就修到哪里。
公元前212年,为防范匈奴贵族的侵扰,秦始皇令大将蒙恬率军开始修筑由咸阳通往北境最近捷的道路——“直道”。
上述道路修建的直接目的是( ) A.彰显皇权至上 B.完成国家统一C.推动经济交流D.适应军事需要15、在研究“西方国家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中,某同学搜集到以下资料。
据此可知,他研究的国家最有可能是( )16、下图为公元6世纪的某路线示意图。
据此判断,它主要反映的是( )A.亚非欧的贸易往来B.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C.东罗马帝国的扩张D.阿拉伯帝国的商业活动17、13世纪英国的某法律文件规定,国王征税必须同贵族会议商量并听取民众的意见;“除非经过由普通法官进行的法律审判,否则任何自由的人,不应被拘留或囚禁、或被夺去财产、被放逐或被杀害”。
据此可知,这一规定( )A.反映了民主共和的理念B.体现大陆法系的发展C.标志着议会君主制建立D.具有限制王权的作用18、中世纪时,人们结婚无需家长或封建主同意,但需要教会主持,举行宗教仪式。
17世纪的新教徒结婚,则需要家长的同意并到政府去登记,但可以不采用宗教仪式。
这一变化( )A.体现了人文意识的觉醒B.表明婚姻摆脱了宗教影响C.反映了世俗权力的提升D.说明政府对人身控制增强19、近代,有英国学者称“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或对外贸易的余额是我国财富的衡量尺度”。
为此,他主张增加本国商品的出口,减少外国商品的进口;限制商品价格,提高商品质量,以增强商品出口的竞争力等。
这一思想( )A.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B.盛行于十九世纪的欧美世界C.体现了经济自由主义的特点D.反映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20、有学者认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由许多大小不一的国家相互之间横的关系所构成的。
在那里并没有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的一个强大的中心,构成国际秩序的基本准则至少是在法律上平等的各国间的并列关系。
”这说明该体系( )A.深受近代契约精神影响B.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C.确立了主权与独立原则D.建立了近代外交制度21、16世纪中期,英国休闲旅游兴起,但参与者主要为贵族阶层。
19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休闲旅游的参与人数大幅度增加,其中中产阶级、工人阶级占比最大。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源于( )A.工人运动的兴起B.产业革命的影响C.议会改革的推动D.福利制度的出现22、下图为1500—1799年间,从欧洲出发,前往亚洲海域贸易前三名国家的船只数量变化情况。
图中甲国为( )A.葡萄牙B.西班牙C.英国D.荷兰23、美国建国后,长期实行“政治恩惠制”,即由竞选取胜的总统,把政府职位作为对其竞选支持合作者的一种恩赐而分配给他们。
1883年,美国通过法律,决定设立文官委员会,建立考试制度,并确立了功绩制原则。
这一变化( )A.体现了三权分立体制的完善B.削弱了政党政治的影响C.促进了国家管理水平的提升D.确保了政府的工作效率24、下图分别为1870年和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情况(单位:%)。
据此可知(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形成C.世界贸易的规模日益扩大D.殖民地国家经济快速发展25、它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份额和利益;建立一体化的多边贸易体制等为宗旨;中国的加入有助于其成为“真正的全球组织”。
材料中的“它”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亚太经合组织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D.世界贸易组织二、论述题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战国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根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战国时期“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的认识。
三、材料题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16—1521年,王阳明在任南赣巡抚期间,对当地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社会治理。
王阳明采取行动,先后平定了横水、桶岗等处盗乱。
为有效管理当地户口和百姓,他颁布了《十家牌法》,规定:十家为一牌……遇面生可疑之人,即行报官究理;或有隐匿,十家连坐。
面对盗贼猖獗,他实施了在当地“挑选骁勇绝群、胆力出众之士”的政策,有效地解决了军力不足的问题。
为解决“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难题,他以“良知”说为思想武器,通过阐明是非曲直、人性善恶,直击盗贼心灵软肋,进而将之感化。
及至清代民国,王阳明的治理模式依然沿用不辍,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制度。
——摘编自陈海斌《从王阳明与海瑞赣南施政看明代基层社会治理》材料二:“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是对法国分封制度最好的诠释。
较为独立宽松的政治体系使得小领主们各自为政并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管理制度,其辖区相较于大领主便构成了早期的自治单元。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土地的流转,再加上自由民数量的增加,以乡绅为基层领袖,以自由民为重要参与的法国乡村自治初见雏形。
13世纪在许多教区出现的以数百户村民构成的社区便是法国乡村自治的真实写照。
——摘编自沙家辉《乡村振兴中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结构性保障》(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阳明治理南赣地区的主要措施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时期法国基层自治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据记载,哥伦布在结束第一次的航海返回西班牙时,玉米被不经意间带回了欧洲,但当时美洲的玉米饮食文化却没有相应地传入欧洲。
由于玉米的种收比是小麦的5至20倍,所以16世纪中期,人们开始在威尼斯平原规模种植玉米当作粮食,而不再是观赏作物。
到16世纪末人们已用玉米面、小麦粉、还有其他谷类的粉混合烤制面包。
玉米从西班牙和意大利两个较早的发源地出发,以扇形阵势向巴尔干地区扩展。
从17世纪早期,玉米被引种到俄国和周围地区。
玉米传开后,欧洲多种作物的轮种开始推行,渐渐取代了传统的冬季休耕的农作制度。
18世纪欧洲的小麦价格约等于玉米的两倍,故有学者称,“在十七世纪,尤其是在十八世纪,由于玉米充当农民的主食,小麦就能提供大宗的商品粮”。
由于稻米在欧洲栽培很少,故玉米在欧洲慢慢发展为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这一点不同于亚洲。
它与从美洲传入的其他粮食饲料多用途作物马铃薯、甘薯一起,支撑起近代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欧洲人口的快速增长。
——摘编自张箭《美洲玉米初传欧洲论略》等(1)结合材料绘制一个有关玉米在欧洲传播的时间轴(要求:用黑色中性笔作图,包含时空等信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玉米传播对欧洲的影响。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中医界经历了发展史上最为艰难的、日渐窘迫的发展际遇。
为振兴中医,中医期刊兴起。
近代上海中医期刊虽始于20世纪初,但发展迅速。
据统计,民国时期上海出版的与中医药有关的报刊就多达165种。
在这些期刊中,既有政府社团组织创办的《医界春秋》等,又有沪上名医等私人创办的《光华医药杂志》等。
这些期刊中有的以弘扬中医为宗旨,有的以融汇中西医为宗旨,还有的以改良中医、中医科学化为宗旨。
为增强期刊的时效性,它们不仅设有问答、来件、社务等专栏,还有专题,组织大规模专题讨论,也刊登兄弟刊物广告及各种别具特色的广告等。
为扩大影响力和发行量,它们版式不一,发行模式也不固定,有的还实行推销代理制。
——摘编自卓鹏伟《近代上海中医期刊的办刊特点》材料二:1947年,我国仅有45所高等医药院校,院系规模小,独立设置者不到一半。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仍然没有建立起适合本国的医学教育制度与体制。
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具有三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苏联,自然成为我国学习的榜样。
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开始全面学习苏联高等医学教育。
……各院校普遍使用苏联的翻译教材。
……但学习苏联高度统一的中央集中管理制度,造成各地办学的自主权过小,不利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教学。
学术上片面强调学习苏联、排斥来自英美等国的学术理论和医疗技术,剥夺了学生接受不同学术观点的自由。
——摘编自黄永秋、李剑《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中医期刊兴起的原因,并概括其办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面学习苏联高等医学教育的原因和不利影响。
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厚爱利足以亲之,明智礼足以教之。
上身服以先之,审度量以闲之,乡置师以说道之。
然后申之以宪令,劝之以庆赏,振之以刑罚。
故百姓皆说为善”可知,管子认为,君主能够付出厚爱和厚利,就可以亲近人民,申明知识相礼节,就可以教育人民。
要以身作则来引导人民,审定规章制度来防范人民,设置乡的官吏来指导人民。
然后再用法令加以约束,用奖赏加以鼓励,用刑罚加以威慑。
这样,百姓就都愿意做好事,这一主张带有礼法并用的色彩,D项正确;材料重点论述的是用法令加以约束,用奖赏加以鼓励,用刑罚加以威慑,而非儒家伦理思想,排除A项;材料描述教育人民,以身作则来引导人民,审定规章制度来防范人民,设置乡的官吏来指导人民,没有体现外儒内法的精神,排除B项;《管子》是战国时各学派的言论汇编,而非推动法家学派的兴起,排除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