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积极心理学试题(C卷)非标准答案,仅供参考

积极心理学试题(C卷)非标准答案,仅供参考

《积极心理学》试题(C卷)
一、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
1、把工作作为职业的人,不看重( C )
A、薪水
B、假期
C、使命感
D、权利
2、( C )是发自内心最坚定的意识,或是最感兴趣的事情。

A、短期的目标
B、长期的目标
C、自我和谐的目标
D、理想的目标
3、( A )是指内心深处的幸福感。

A、幸福的深度
B、幸福的高度
C、幸福的含义
D、幸福的广度
4、认为结婚是一件“应该做的事情”是( C )的观点。

A、忙碌奔波型
B、享乐主义型
C、虚无主义型
D、感悟幸福型
5、( A )是指受损的创造力在压力过后仍然还保留着,甚至会渗透到以后的生活里。

A、压力宿醉
B、压力弹性
C、压力再现
D、压力指数
6、一个美满姻缘的第一要素是( D )
A、经济基础
B、门当户对
C、找到合适的人
D、用心经营的亲密关系
7、人在( C )已经可以清楚地将工作和玩耍分开。

A、10岁
B、11岁
C、12岁
D、13岁
8、美国“心理学之父”是( A )。

A、威廉·詹姆斯
B、马丁·塞利格曼
C、泰勒·本-沙哈尔
D、吉姆·洛尔
9、信奉“快乐至上”的是( B )
A、忙碌奔波型
B、享乐主义型
C、虚无主义型
D、感悟幸福型
10、( A )是指因为个性去爱。

A、无条件的爱
B、有条件的爱
C、无原则的爱
D、有原则的爱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幸福的假象”来自于压力和焦虑的消除,无法长久维持,因为它本身就是与负面情绪共生的。

2、幸福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它们之间是当下利益与未来利益的关系,其中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先决条件。

3、衡量一个人个性的方法是根据其个性所反映出来的行为来判断。

4、心流是指个体完全沉浸于体验本身,而体验本身就是最好的奖赏和动机。

5、享乐主义者根本的错误在于将努力与痛苦、快感和幸福等同化。

6、人对待工作的态度有三种:任务、职业、使命感。

把工作看成使命感的人,工作本身就是目标。

7、MPS模式指的是意义、快乐、优势。

8、习惯性无助是马丁·塞利格曼提出的。

9、最想做的事是指正确的活动并合理地安排时间。

10、欣赏式探索是指明确什么是有用的,然后在这些方面做出努力。

三、判断题(20分,每题1分):
如果以下的说法符合泰勒·本-沙哈尔的观点,请在括号内打√;反之,请在括号内打×。

1、做得少代表做得不好。

(×)
2、幸福的高度是指我们生活中体验到的情绪波动,有高潮和低潮;幸福的深度是指内心深处基本的幸福感。

(√)
3、我们本以为会使我们幸福的事情比如加薪等,只能短暂地影响我们的整体幸福感。

(√)
4、追求幸福就好像是成年人想要再长高一样,是一种适得其反的行为。

(√)
5、现代幸福科学的基本假设:要帮助别人,我们得先学会完善自己。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

(√)
6、有意义和快乐的事可以不停地做。

(×)
7、在任何两性关系中,妥协是无法避免的,是正常的。

(√)
8、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我们内心的障碍: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幸福的错觉。

(√)
10、以自己的幸福、私利作为所有行动的出发点,是种自私的行为。

(×)
11、在幸福的两性关系中,寻找比经营重要。

(×)
12、积极的情绪体验是幸福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

(√)
13、成功可以带来幸福,而幸福本身也可以带来更多的成功。

(√)
14、如果有人真正爱我,那他/她肯定希望我表现出我的核心价值,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我的潜能与价值。

(√)
15、真正的幸福没有不良的情绪。

(×)
16、在习惯被固定下来之前,可以同时进行另一个新习惯的培养。

(×)
17、我们会因为一些内在的或是外表的干扰而远离了幸福,而这些事情往往是可以控制的,比如习惯、恐惧、他
人的期望等。

(√)
18、自助与助人是分不开的:帮助别人越多,自己就越开心;自己越开心,就越容易去帮助别人。

(√)
19、幸福是生命的一种基本需要。

(√)
20、幸福并不需要一直高涨的情绪,也并不是完全没有负面情绪。

(√)
四、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简要论述四种人生模式,并用图解释这四种人生模式在现在和未来的获益情况。

答:第一种模式是为及时享乐而出卖未来幸福的人生,称为“享乐主义型”。

“享乐主义型”的格言就是“及时行乐,逃避痛苦”,他们注重的是眼前的快乐,不为任何可能发生的负面后果而担忧。

第二种模式与“享乐主义型”相反,他们牺牲眼前的幸福,为的是追求未来的目标,称为“忙碌奔波型”。

第三种模式是有一种人对生命已经丧失了希望和欲望,他们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对未来也没有任何期望,称为“虚无主义型”。

第四种模式叫作“感悟幸福型”。

生活幸福的人,享受当下所从事的事情,而且通过目前的行为他们可以获得更加满意的未来。

四种人生模式请看下图:
未来利益
+
忙碌奔波型感悟幸福型
损害 - + 当下利益
虚无主义型享乐主义型
-
损害
上图解说了四种类型在现在和未来的获益。

纵轴代表未来,正面影响在上,负面影响在下。

横线代表现在,正面影响向右,负面影响向左。

“忙碌奔波型”、“享乐主义型”和“虚无主义型”犯了同一种错误,那就是坚持自己对于幸福的偏见。

“忙碌奔波型”信奉的是“到达谬论”,即认为只有在达成一个有价值的目标后,才可以得到幸福。

“享乐主义型”的问题在于“快感至上”,认为只要不断地享受短暂的快乐,就算没有未来的目标,也可以得到幸福。

至于“虚无主义型”本身就是一种谬论,对现实状况的完全误读,认为无论自己做什么都无法得到幸福。

他们最可怜,因为他们连前两种谬论中有限的快乐都感受不到。

“忙碌奔波型”的错误观念在于,只有成功本身可以为他们带来快乐,他们感觉不到过程的重要性。

“享乐主义型”则错误地认为,只有过程是重要的。

“虚无主义型”同时放弃了过程和结果,他们对生活已经麻木了。

“忙碌奔波型”是未来的奴隶,“享乐主义型”是现在的奴隶,而“虚无主义型”则是过去的奴隶。

2、如何进行“完形练习”?并且请用“如果我的生活可以增加5%的幸福感……”举例说明。

答:“完形练习”这个方法是心理治疗师纳斯尼尔•布兰登(NathanielBranden)发明的,人们公认他为“自信理论之父”。

这个简易的方法,通过在某个不完整的句子后创造多种可能的结尾,可以帮助人们对自己的生活产生洞见,从而带来有意义的转变。

①如果我可以对我的生活多5%的觉察……我将能更好的做好我的工作,更好的老公(老婆)相处,更好的面对失败,更好的看待儿子(女儿)的成长,更好的帮助自己和亲人成长,更好的与朋友沟通和保持合适的距离。

②让我开心的事情是……老公(老婆)的成长,儿子(女儿)身心健康成长,工作业绩出色,收入增长、放松的旅游。

③如果我的生活可以增加5%的幸福感……我将更加充实,家庭工作将更加和谐,拿到更多的钱,更多的财富自由,更多的精神自由,亲人会感受到来自我的更多的关爱。

④如果我更多地担负起对自己内心需要的责任……我内心的力量会更加的强大、内心会有更多的成熟、更能察觉到别人行为背后的动机、会更加幸福和谐、更加出色、更加的热爱生活。

⑤如果我可以将与自己的内心的一致性提高5%……我将更加勇敢、更加善于决策、体会更多自己内心的需要、更加的享受生活、更加快乐的工作、内心将更加宁静。

⑥如果我可以直接地说“是”或“不”……说明我身心合一的状态又前进了一步、我对事情的得失有了比较全面的判断。

⑦如果我深呼吸,用心地去体会幸福的感觉……这几天去试了试,目前幸福的感觉还不够踏实、对未来的信心还不够充足、不够沉稳、还没有充满整个全身的细胞。

⑧我开始了解到……“身心合一”在这之前和目前都是我的优势,但如何更加成熟的运用“身心合一”还需用不断的运用我的智慧,需要我从前人的智慧里(书本),不同性格朋友的沟通中去完善我的观念,与优秀的人员交流,琢磨更好的“知行合一”。

五、操作题(20分):
请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你的实际,谈谈如何创设适当的教育环境,使孩子幸福地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