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二章 鲁迅

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二章 鲁迅


“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 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才 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 字是“吃人”!”
“吃人的是我哥哥” ……; “我” 未必不在无意之中吃过自己妹 子的肉……
吃人者之间的关系:“他们可是父子兄弟夫妇朋
友师生仇敌和各不相识的人,都结成一伙,互相劝 勉,互相牵掣”
吃人者的本质:“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
(2)吃人的是我哥哥! 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3)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都用着疑 心极深的眼光,面面相觑。…… (4)“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 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你们要不改,自己也会吃尽。即使生得多,也 会给真的人除灭了,同猎人打完狼子一样!— —同虫子一样!”
思考和研究改造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最理想 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 何在? 重要文言论文发表:《科学史教篇》《摩罗诗力说》 《文化偏至论》《破恶声论》
辛亥革命和沉默苦闷期(1909--1917)
校古书,古碑,校订《后汉书》(谢承著)、《嵇康 集》等古籍 同时也在重新考察中国历史,思索中国的命运和 前途,成为他思想上的一个重要准备期。
“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 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 ‘为人生’。而且 要改良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 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 救的注意。 ”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
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
——阿Q则是“不应该这样”的典型。
学术界几种代表性观点:
辛亥革命时期的落后农民的典型(蔡仪); “是一种精神的性格化和典型化”(冯雪峰); 阿Q作为一个虚构的人物,是某些具有种种消极性 格的人的“共名”(何其芳); 阿Q是一个革命农民的典型,是一个一步步走向革 命觉醒的农民形象(陈涌)。 总的看法:目前学术界趋向于认为阿Q是一个落后 不觉悟的、带有精神病态的农民形象。
《狂人日记》:1918年5月, 《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 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 篇小说,它以“表现的深切 和格式的特别”——内容与 形式上的现代化特征,成为 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 开辟了我国文学(小说)发展 的一个新的时代。
“后起的《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 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却比果戈 里的忧愤深广,也不如尼采的超
1,物质上,阿Q首先是一个被剥夺得一无所有 的贫苦农民。 …………
2,精神上,阿Q又是一个深受封建观念 侵蚀和毒害,带有小生产者狭隘保守特 点的落后、不觉悟的农民。
看客“式的无聊和冷酷……
符合“圣经贤传”的思想……
狂人意识的流动(思维逻辑)
感到赵贵翁和路人都是吃人的人,都要吃他
知道他的大哥也是“吃人”的人,也要吃 他 怀疑自己也在无意中吃过人
三个层次
剖析之二——病理层面的分析
迫害狂及其症状:
病狂层面
变态的心理,混乱的逻辑,虚妄的错觉、幻想和 荒谬的推理判断; →→“吃人”的真实……
历史层面 理性层面 现实层面
文学革命的主将(1917--1927)
参与编辑《新青年》 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呐喊》《彷徨》 杂文:《热风》《坟》 新诗: 散文:《野草》《朝花夕拾》 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打破了中国小说自来无 史的局面,是一部开创性的学术著作。 以及《汉文学史纲要》
上海十年——后期思想与创作(1927--1936)
白话:狂人(非正 常)的世界——疯 狂中的清醒,对旧 秩序的反抗 文言:正常人的世 界,成为“候补” 分裂性,对立的因素相 互嘲弄与颠覆、消解 反讽的结构
两重叙述,两 重视点
思考:
如何看待狂人的“候补”?
“候补”表明他“委曲求全”,抛弃了
他先前的“思想立场和原则”,成为
“封建宗法制度与传统文化”的“忠 实的维护者与奴才”,乃至一具“行 尸走肉”。 ——《文学评论》2002/4
三、鲁迅创作概况
——鲁迅在小说、散文诗、杂文的创作方面以及中 国古典文学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3个短篇小说集、1本散文诗集、1本散文集、16本 杂文、1本书信集,多种学术著作)
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 《准风月谈》《伪自由书》《集外集》《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
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
民的弱点的” ——【鲁迅谈《阿Q正传》的成因】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 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 在我的眼里所经过的中国的人 生。”
《狂人日记》中:
现实主义——微观地如实地刻画狂人惊恐万
状,焦躁不安的细部
象征主义——用象征、暗示、比喻等手法、
宏观地纵览历史的真实、民族的特性(吃人)如 赵家的狗、赵贵翁的眼色、黑沉沉的屋子、古久 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等
第三,在叙述视角上: 两个对立的叙述者(“我”与 “余”), 两重叙述和两重视角……
主编《语丝》《奔流》等
与创造社、太阳社有关革命文学问题的论争
参与左联的发起与领导 著作:十本杂文集;《故事新编》
二、鲁迅的思想板块及发展轨迹
——鲁迅是近现代中国最伟大的文化批评家、思 想家兼启蒙者,他面向人类文明的大趋势,以毕 生的精力,探求着一个古老民族的现代生存方式、 精神基础——个体人格和民族精神——的建立及 其可能性。鲁迅不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而且 是现代文化的奠基人。
人的渺茫。” ——鲁迅《〈中国新文学大 系〉小说二集序》
“你们已经走了从虫豸到人的路,在你们里面有许多
份是虫豸。你们做过猴子,到了现在,人还尤其猴子, 无论比那一个猴子” ——尼采《苏鲁支语录》
果戈理《狂人日记》……
三大主题
主题之一:表现家族制度和封建旧礼教 吃人的主题。
第一个层次:外部环境上揭示吃人的普遍 性…… 第二个层次:从家庭内部着眼,透视封建礼 教所依存的基础――家族制度的罪恶。 大哥意象…… 第三个层次,通过狂人的自我反省,把封建 纲常名教“吃人”的含义引向了深广: 狂人也被纲常名教毒害而成了吃人者。
狐狸的狡猾,……”
吃人的两层内涵:
礼教吃人…… 吃人的普遍性与常态化……
主题之二:表现出强烈的反叛和变革的精神
怀疑、反叛与 否定意识
“从来如此,便对么?”
变革意识与 精神
“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 上” 渴望“真人”:从未吃过人的人……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 “救救孩子”
第四,成功地塑造了丰富复杂、 蕴藉深厚的狂人的艺术形象 表象——“狂人狂语”:(1)狂乱;(2)
狂狷;(3)狂热;(4)狂妄
实质——作为一个“觉醒者”的“狂
人”的所思所想 狂人形象的暗示性和寄寓涵义……; 多重精神特征:理性、非理性,启蒙、 非启蒙的精神特征……
(1)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 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 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 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 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 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 “吃人”!
二, 南京求学和爱国思想(1898--1902)
开始接触和学习数、理、化、地质、地理等自然 科学; 《时务报》《译书汇编》;《天演论》与进化学 说;开始接触西方政治、经济、哲学、法律等学 说和思想
三,留学日本和追求探索(1902--1909)
《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 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5)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 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 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 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 没有吃过人的 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吃 人 者”:
赵贵翁 “大哥” 医生
一般群众
“我”
——每个人都是吃人者,每个 人都是被吃者,没有人幸免于 难,也没有人幸免于罪。
末编》《集外集拾遗》等16本杂文集
书信集:《两地书》, 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
• 参考书: • 《鲁迅的生命哲学》王乾坤著人民文学 出版社 • 王富仁:《中国文化的守夜人——鲁 迅》,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钱理群:《心灵的探寻》,北京大学出 版社1999年。 王晓明:《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 传》,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
“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 倘使路上有暴 病倒地,或翻 车捽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 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 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 的。”——(鲁迅《经验》 一九三三年 )
图片:倒毙的乞儿 1946
【中国人普遍缺乏博爱的 能力,更缺乏博爱的精神】 缺少爱的冷血文化、嗜血 文化、奴才文化使然。
“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通过揭示 落后农民阿Q身上所体现出的中国国民性的 弱点,提出改造国民性的历史主题——现代 民族国家的建立需要现代健全人格。
《阿Q正传》是最早介绍到世 界去的中国现代小说,是中 国现代文学自立于世界文学 之林的伟大代表。 是鲁迅一生唯一的一部章回 体中篇小说。连载于1921年 12月4日--1922年2月12 日 《晨报副刊》,收入1923年8 月出版的小说集《呐喊》。
写作背景——社会历史背景: ……
鲁迅自叙:
鲁迅是走向现代化第三世界国家、民族 的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是中国乃至东 亚的"民族魂"。 ——伊藤虎丸
一,少年生活和叛逆精神(1881--189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