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肌肉力量(一) 填空题1.运动生理学通常将机体依靠肌肉收缩和阻力来完成运动的能力称为肌肉力量。
2.肌肉横断面积是横切某块肌肉所有肌纤维所获得的,它是由肌纤维的和来决定的,通常以表示。
3.肌肉力量大小与肌纤维类型的百分构成有关,肌肉中快肌纤维百分比高及其横断面积或直径大的人,肌肉收缩力量也;而慢肌纤维百分比高的人则肌肉力量较。
4.人的肌力大小与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有关。
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的初长度越,则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和缩短的程度就越。
5.人体肌肉在进行最大用力收缩时,并不是所有的肌纤维都同时参加收缩,动员参与活动的肌纤维数量越,则收缩时产生的力越。
6.超负荷是肌肉力量训练的一个基本原则,超负荷不是指超过本人的负荷能力,而是指力量训练的负荷应不断超过采用的负荷,其中包括负荷强度、负荷量和力量训练的频率。
7.最大负荷百分比P是表示力量练习强度大小的指标,通常以多少来表示,也可以用的百分比表示。
8.肌肉在收缩之后紧接着进行收缩的力量训练方法叫作超等长练习。
9.肌肉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的力量训练方法叫作离心练习,它是动态力量的训练的一种方法。
10.力量训练的特异性或者专门化是指被训练肌肉对不同、和的力量训练产生特定反应或者适应的生理学现象,是影响力量训练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判断题1.静力性力量是指肌肉在等长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它使身体维持或者固定于一定的位置和姿势,而无明显的位移运动。
()2.动力性力量是指肌肉在动态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此时机体产生明显的位移运动。
()3.等速肌肉力量是肌肉在其控制的关节活动范围内以恒定速度进行最大收缩的能力,是目前国内外肌肉力量评价常用指标。
()4.快速肌肉力量是指肌肉在短时间内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爆发力是快速肌肉力量的常见表现形式。
()5.肌肉横断面积是指横切某块肌肉所有肌纤维所获得的横断面面积,它是由肌纤维的粗细来决定的。
()6.肌肉横断面积或者肌肉体积本身是决定肌肉力量大小的唯一生理学因素。
()7.受力量训练的影响,快肌和慢肌的纤维横断面积和收缩力量均可以发生相应的增加,但是快肌纤维收缩力量增加的速度和程度快于慢肌,因此具有更好的力量训练适应性。
()8.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的初长度越长,则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和缩短的程度就越大。
这完全是因为肌肉拉长时,肌梭受到肌纤维牵拉而兴奋,通过牵张反射机制提高肌纤维收缩力的结果。
()9.同一块肌肉在关节的不同运动角度收缩时产生的力量是相同的,这是因为在不同关节角度时肌肉对骨的牵拉角度相同造成的。
()10.缺乏训练的人和训练水平良好的运动员在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时能够动员的运动单位比例是相同的。
()11.力量训练能够提高运动神经元的放电频率。
()12.力量训练可以提高主动肌与对抗肌、协同肌、固定肌之间的协调能力,但是不能提高主动肌运动单位活动的同步化程度。
()13.一般认为,生长发育过程中肌肉力量的增长主要与肌肉横断面积增加有关。
()14.若以绝对力量大小表示肌力,一般女子上肢肌力较男子低约50%,下肢肌力低约30%;而以相对力量表示,则男、女性肌肉力量性别差异更大。
()15.慢等速测试是用等速测力系统以30°/s~60°/s关节运动角速度进行的动态肌肉力量测试,由于在此慢速运动条件下加载于肢体的负荷阻力较大,因此慢等速测试常被用于进行最大动态肌力检测与评价。
()16.快等速测试常以180°/s以上的关节运动角速度进行。
由于此时加载于肢体的运动负荷阻力较小,关节运动速度较快,因此常被用于检测和评价肌肉耐力等动态肌肉功能。
()17.超负荷是肌肉力量训练的一个基本原则,其实质是指超过本人的最大负荷能力。
()18.一般情况下,在一次力量训练课当中,大肌群训练在先,小肌群训练在后,原因是小肌群在力量训练中较大肌群容易疲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肌群乃至身体整体工作能力。
()19.在年度周期计划中,力量性运动项目准备期的力量训练量较大,训练强度较低,以刺激肌肉体积增加;而在随后的力量训练期和比赛期力量训练量减小,训练强度增大,以提高肌肉力量或者爆发力。
()20.等长练习的不足是肌肉能够承受的运动负荷重量较大,因此不是发展最大肌肉力量的常用方法。
()21.等长练习时肌肉对血管的压力增大,影响肌肉的血液和氧气供应,从而对肌肉无氧代谢能力的提高、肌红蛋白含量的增加和肌肉毛细血管的增生等均有良好的影响。
()22.向心等张练习的训练效果主要取决于训练负荷强度、重复次数和动作速度等因素。
如果力量训练的目的是发展最大肌力,应采用低强度和低重复次数的训练。
()23.肌肉在进行离心收缩时所产生的最大离心张力比最大向心张力小30%左右。
()24.超等长练习主要用于爆发力的训练,其生理学依据是肌肉在离心收缩后紧接着进行向心收缩时,可借助肌肉牵张反射机制和肌肉弹性回缩产生更大的力量。
()25.肌肉肥大主要由肌纤维增粗、肌肉横断面积增加和结缔组织增多等引起的肌肉体积增大现象。
()(三)单选题1.肌肉收缩,产生张力使身体维持或者固定于一定的姿势,而无明显的位移运动,此种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为()A 静态肌力;B 动态肌力;C 离心肌力;D超等长肌力。
2.肌肉收缩,产生张力使机体产生明显的位移运动,此种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为()A 静态肌力;B 动态肌力;C 离心肌力;D超等长肌力。
3.肌肉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时表现出来的克服极限负荷阻力的能力称作()A 最大肌力;B 快速肌力;C 爆发力; D肌耐力。
4.肌肉长时间对抗亚最大阻力收缩的能力称作()A 最大肌力;B 快速肌力;C 爆发力; D肌耐力。
5.肌肉在短时间内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称作()A 最大肌力;B 快速肌力;C 相对肌力; D肌耐力。
6.通常在最大用力收缩条件下人体每平方厘米横断面积的肌肉产生的肌力是()A 2-4公斤;B 3~8公斤;C 10-12公斤;D 20-23公斤。
7. 力量训练可以增加人体肌肉中的()A.肌糖原含量;B.收缩蛋白;C.三磷酸腺苷含量;D.脂肪。
8.肌肉力量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年龄特征。
一般规律是几岁以前,随着人体的生长发育,肌肉力量一直缓慢而平稳地增长,且无明显性别差异()A 10 岁;B 15岁;C 16岁; C 18岁。
9.力量训练引起的肌肉肥大,主要与以下哪一因素的改变有关()A 肌纤维增粗;B 毛细血管增加;C 血红蛋白增多;D 肌糖原含量增加。
10.一般情况下,在一次训练课中力量练习的顺序是()A 大肌群训练在先,小肌群训练在后; B小肌群训练在先,大肌群训练在后;C大、小肌群训练不分前后; D 以上都不是。
(四)名词解释1.肌肉力量2.最大肌肉力量3.快速肌肉力量4.力量耐力5.相对力量6.中枢激活7.超负荷原则8.肌肉横断面积9.复合超等长力量训练10.力量训练的特异性(五)简述题1.指出肌肉力量的定义及其分类方法。
2.简述年龄因素对肌肉力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学机制。
3.指出肌肉力量的检测方法。
4.简述力量训练对肌肉力量的影响及其机制。
(六)论述题1.试述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2.分析力量训练的生理学原则。
3.试述力量训练的方法。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对抗,克服2.数量,粗细3.大,小4.长,大5.多,大6.最大,平时7.最大重复次数,最大肌力8.离心,向心9.拉长10.代谢性质,收缩类型,练习模式(二)判断题1.对; 2.对; 3.对; 4.对; 5.错; 6.错; 7.对; 8.错; 9.错;10.错;11.对; 12.错;13.错; 14.错;15.对;16.对;17.错;18.对;19.对;20.错;21.对; 22.错;23.错; 24.对;25.对。
(三)单选题1.A ;2.B;3.A;4.D;5.B;6.B;7.B;8.A ;9.A; 10.A。
(四) 名词解释1.机体依靠肌肉收缩克服和对抗阻力来完成运动的能力称为肌肉力量。
2.最大肌肉力量是指肌肉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时表现出来的克服极限负荷阻力的能力。
3.快速肌肉力量是指肌肉在短时间内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爆发力是快速肌肉力量的常见表现形式。
4.力量耐力是指肌肉长时间对抗亚最大阻力收缩的能力。
5.相对力量是指单位体重、去脂体重、体表面积、肌肉横断面积等表示的最大肌肉力量。
6.中枢神经系统动员肌纤维参加收缩的能力叫作中枢激活。
7.超负荷原则是肌肉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它不是指超过本人的最大负荷能力,而是指力量训练的负荷应不断超过平时采用的负荷,其中包括负荷强度、负荷量和力量训练的频率。
8.肌肉横断面积是指横切某块肌肉所有肌纤维所获得的横断面面积,它是由肌纤维的数量和粗细来决定的,通常以cm2表示。
9.复合超等长力量训练是指在超等长练习之前先进行短暂的大强度负重刺激有助于更大程度地动员运动单位参与随后的运动,从而强化超等长训练的效果,这种练习方法称为复合超等长力量训练。
10.力量训练的特异性是指被训练肌肉对不同代谢性质、收缩类型和练习模式的力量训练产生特定反应或者适应的生理学现象,是影响力量训练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简述题1.机体依靠肌肉收缩克服和对抗阻力来完成运动的能力称为肌肉力量。
肌肉力量有多种表现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根据肌肉收缩形式的不同,肌肉力量分为静力性力量和动力性力量。
动力性力量进一步还可以根据肌肉动态收缩形式的不同,分为向心收缩力量、离心收缩力量、等速肌肉力量和超等长肌肉力量等。
根据表示方法的不同,肌肉力量分为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
肌肉力量还可以按照其表现形式和构成特点区分为最大肌肉力量、快速肌肉力量和力量耐力三种基本形式。
2.肌肉力量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年龄特征。
一般规律是10岁以前,随着人体的生长发育,无论男生或女生肌肉力量一直缓慢而平稳地增长,而且两者区别不大。
从11岁起男女生的最大肌肉力量的差异开始明显增大,男生增长稍快而女生增长缓慢。
青春期过后,肌肉力量仍在增长但其增长速率很低。
女生达到最大肌肉力量约在20岁左右,男生约在20~30岁之间。
40岁以后人体大部分肌肉力量开始衰退,50岁以后,每10年肌肉力量下降约12~14%,大约70岁时人体多数肌肉的力量只有其鼎盛时期的30%~60%之间。
一般认为,生长发育过程中肌肉力量的增长主要与中枢神经控制能力自然发展和肌肉横断面积(CSA)增加等因素有关。
而50岁以后肌肉力量随年龄增长而减小的主要原因是肌肉体积或者CSA较小。
此外,还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单位募集能力和协调控制能力下降、肌肉代谢能力下降、Ⅱ型肌纤维数量减少和萎缩等有关。
3.肌肉力量的检测主要根据其检测目的不同分为一般力量检测与专门力量检测两大类。
一般力量检测主要是为了了解机体各主要部位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